◎
糖尿病足常见于糖尿病病史长、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中老年人,其危害性极大,早期有“间歇性跛行”,走路多了以后,小腿以下包括脚部疼痛,休息后自行消失,再走路时又会出现疼痛。这些患者平时双足冰凉,感觉麻木,对冷热痛刺激反应迟钝或者无感觉。一旦足部皮肤损伤,伤口难以愈合,感染迅速扩展,可引起化脓性皮肤感染甚至骨髓炎,严重者会威胁生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国内资料,约1.7%的糖尿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足,其中老年糖尿病人发生糖尿病足的情况更多,约占4.5%,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不便观察自己的脚,和青壮年相比,老年人对自己脚的关心也少得多。而欧美国家糖尿病足发病率为5%~20%。糖尿病足患者因为失去治疗机会而被截肢是非糖尿病人的15 倍,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发生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糖尿病后,血糖长期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出现糖尿病血管病变,使下肢血管狭窄,引起下肢远端缺血,血液循环障碍;同时,下肢神经也因为血糖控制不好,使足部感觉迟钝、麻木,不能较好地感知外界刺激,对疼痛、热、压力感觉不到,常常在烫伤、刺伤后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招致足部出现细菌感染、溃烂,甚至坏死。根据医学研究,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人应特别小心,多观察足部情况:①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出现周围血管病变;②有下肢神经病变,如足部麻木、针刺样疼痛、走路有踩棉花样感觉;③对冷、热、疼痛、压力感觉不到;④以往有过足部溃疡情况,或对侧已截肢;⑤足部畸形;⑥有鸡眼或胼胝;⑦失明或视力减退;⑧老年人尤其是独立生活者,不能观察自己的患者;⑨抽烟者;⑩糖尿病知识缺乏,没有听过有关糖尿病健康课而患有糖尿病者。
糖尿病足起病时常常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若没有及时发现并恰当治疗,则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积极控制血糖: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则应果断地使用胰岛素降血糖,特别是在下肢溃疡合并感染、肾功能不全、手术前后和发生坏疽时,更应使用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1毫摩尔每升以下。
2、减少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首先应戒烟,积极治疗高血压、肾病、高脂血症等。降低糖尿病人血小板过高状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潘生丁、培达等,减少血管狭窄的发生和发展。
3、注意足部保养:①即使是轻微的损伤,对糖尿病人都可能导致溃疡甚至坏疽。②任何时候都不能赤足走路、光足穿鞋及穿不合脚的鞋,以避免足部皮肤损伤。③应保持足部卫生,鞋袜应合脚且通气良好,最好穿软底布鞋和棉织袜。④要注意足部的保暖,但不宜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火炉取暖,以免烫伤皮肤。⑤不宜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同时切记不要做爬山、跑步等剧烈的运动。⑥每晚用温水(不超过40℃)和中性香皂洗净双脚,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足趾间,要避免擦伤,防止发生任何微小的皮肤损伤。擦干后涂上润滑油,充分摩擦,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⑦清除鳞屑,防止干裂。⑧修剪趾甲不要过短,以免损伤甲沟造成炎症,若病人视力不好或手有伤口感染灶时,应请他人帮助。⑨出现鸡眼、胼胝、脚癣时及时就医,不能自行处理,防止感染。
糖尿病足患者如果平时加强自我保健,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运动,一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1、干洗腿:双手先紧抱一侧的大腿根,稍用力自上而下按摩到脚踝,后再从脚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部。用同样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 次;此法能缓解糖尿病足之麻木,促进血脉流畅。
2、甩腿:一手扶墙或树,先向前甩动小腿,脚尖向上向前抬起,然后向后甩动,脚面绷直,腿也伸直,两腿轮换甩动,每次甩80~100 次,此法能促进血液循环。
3、揉腿肚:以两手掌紧夹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20~30 次,两腿交换6 次;此法能疏通血脉,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
4、扭膝: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时针揉动数十次,然后再换另一方向揉动,可治疗下肢无力,膝关节痛及疏通血脉。
5、扳脚趾:端坐,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脚趾20~30 次,此法可锻炼腰腿,缓解糖尿病足之疼痛。
6、搓脚:将两手掌搓热,然后用两手掌搓脚心各50~80 次,此法可防止足部酸痛、乏力、麻木。
7、蹬腿:入睡前平躺在床上,双手紧抱后脑勺,由缓到急地进行蹬腿运动,每次3 分钟,然后换另一条腿,反复8 次;此法可减轻糖尿病足之麻木。
8、揉纸球:在一个空的大盆内放入两张废报纸,单足踩入盆内,用单足将报纸揉成一个纸球,然后换纸,再用另一只脚重复揉搓。通过运动脚趾,可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
此外,传统中药熏洗疗法值得一试,方药:海桐皮、威灵仙、苍术、苏木、桑枝、油松节各30克,煎成半盆水(约2500 毫升),加食醋250 毫升,先熏后泡洗患足,约20 分钟,每晚1 次,10 次为1 疗程。此方有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效,对减轻糖尿病足之麻木、疼痛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