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德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分析

2020-12-03 16:34谢诗
数码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大学

谢诗

摘要: 近些年,德语成为了许多大学新开设的一门热门外语专业,大学学习德语的人数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德语教学中,还是广泛存在过分注重对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并没有意识到文化教学对于推动大学德语课程顺利开展以及促进学生德语语言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新时期下,教师在德语课程教学中要增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对新时期大学德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深入性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德语课程;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3-0195-01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学德语课程教学改革也提上了日程。所以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在传授基本德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相关文化的普及和讲解,全面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能力和水平,唯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实现真正的跨文化教学的目标。

1词汇和熟语教学

在开展德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词汇和熟语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中国人与德国人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和两国之间的文化的异同点,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德语的实际意义和内涵,并更好地进行对比学习。在應用德语知识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能够提高学习德语的效率和水平,提高德语成绩。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因为不了解对方熟语的真正表达含义,可能会导致双方出现不欢而散的情形,非常不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和跨国交易的开展[1] 。反之,如果学生对德国词汇和熟语非常熟悉,对其具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就可以为跨国文化交流和跨国交易顺利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学习德语的热情,能够更好地推动德语教学的开展。

2逻辑思维培养

汉语充分体现辩证的思维,而德语属于逻辑思维的产物,这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汉语与德语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转变自己的逻辑思维,唯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德语。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避免在学习德语过程中出现汉语式德语以及常识性的问题[2] 。例如:他是我的朋友,用德语就可以做接翻译成“Er ist einer meiner Freunde.",使用所有格主要为了将他与我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可见,德语的逻辑思维非常严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逻辑和语法学习想结合,而并非死板的语言学习。德语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可以理解并灵活掌握各个语法,结合词汇和一些具体的情景,除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之外,还可以更实际地提高德语水平。全面掌握另一门语言的相关知识和思维方式,习惯于德语思维下思考和语言支配,利于更好地与德国人交流,更好地利用德语来传达自己内心所想要的表达的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3] 。

3交际习俗与礼仪教学

中国人在与他人交谈和聊天的时候,如果适当地关心对方的隐私或者询问对方的秘密能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能够体现出双方之间亲密的关系。而这种情形在德国人身上却恰恰相反,德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他们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尽量地避免涉及到他人的隐私,会给他人留出足够的私人空间,这样能够确保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可以更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4] 。类似种种人际交往礼仪差别数不胜数,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德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中国人与德国人员在生活中的不同行为和不同表现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站在文化差异的角度上进行学习和分析,分析其存在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在各个场景中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对事情进行处理,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判断对错,要给他人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要直面差异,正确处理,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能力,利于跨文化在德语教学中合理融入,利于更好地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概率和效率,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大学德语教学中德跨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德语教学的目标,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要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对跨文化意识,提高对各国文化差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如善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教材内容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文化知识竞赛,文化知识交流活动,间接地增强学生对德语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达成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万晓韵.《经济德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与路径[J].海外英语(上),2018,(10):25-26.

[2]卢婧溢.综合德语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评《德语语言学教程(新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8,(5):后插19.

[3]贵琳.CBI理念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以基础德语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6,(99):92.

[4]李思敏.在德语视听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4):70-72.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大学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比萨里的大学问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