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美术类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2020-12-03 16:34覃肖莹
数码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美术互联网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互动以及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取得突出业绩。“互联网+”教育不但丰富课程多样性教学,课堂趣味性明显提升;而且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就“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职美术教学的多个不同角度论述说明,希望为现代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美术;互联网+;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3-0190-02

高职美术教育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包括绘画、传统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等,美术教育也在中国教育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课程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需要根据互联网时代对美术类课程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美术类教育特征

1.1声像音结合。“互联网+”教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美术教学单纯说教的方式,转化为身临其境的艺术展现,更利于表达美术教学内容的造型性与空间性表达。

1.2加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互联网+”模式下,萌生了多款教育教学软件,学生可运用软件进行绘图、建模、渲染等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手段,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速度成倍增加。

1.3增加实践机会。计算机的普及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模拟了身临其境的场景。让学生在VR模拟实景美术教学中,感受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呈现,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1.4信息储存便捷。通过“互联网+”教学的发展,不仅可以进行教学资源、信息的共享,使得美术教学的成果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发展和储存,而且美术教学借助多媒体软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离线观看和畅学无忧的需求。

1.5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多元化

“互联网+”教学的发展使得学生开始主动去学习,由教师“教我学”转换成为学生“我要学”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高职美术教育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老师不仅仅注重美术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着重关注培养学生的品格、学习态度、思想观念、人生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的培养等。

2“互联网+”融入高职美术类课程的优势与不足

2.1“互联网+”融入高职美术类课程的优势。

(1)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服务,有效发挥教学弹性。“互联网+”美术教育,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和定制服务。一方面可以实现跨校网络教学,根据教学计划在网络上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对专业课的难易掌握程度,自定义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与授课教师双向选择,并打破传统课堂界限。

(2)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储存着大量美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结合了院校优秀教育资源,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并且可以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补充。另外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时,可以在线寻求解决,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开展全面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实现交互式学习。

(3)带动美术专业发展,培育复合型人才。应用“互联网+”技术使高职美术课堂新生出跨学科的专业方向,比如计算机技术与美术相结合形成的广告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专业。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不仅包括基础的绘画、素描和色彩等与美术相关的学科,还包括Photoshop、Flash、3Dmax等这些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Lean to Draw、Air Server等技术运用,培养学生成为美术相关领域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2“互联网+”融入高职美术类课程的不足。

(1)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所削弱。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不会去凭借经验和知识去思考,而会自然而然地求助于网络,虽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时效,学生丧失了基本的思考,带来不良的结果就是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被削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模拟了过多需要动手操作的项目,这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机会大大减少,根本无法达到实践教学本身的目的,也不利于學生个人的成长与培养。

(3)师生互动减少,情感交流缺失。在互联网技术大量应用于美术教育的同时,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网络的图片、视频和声音当中,较少去关注教师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师生交互的过程大大缩减。过分地在课堂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可能会对教学质量造成损害,更不利于创建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美术类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3.1“互联网+”美术课程的特点。“互联网+”形势下的美术教学,利用“互联网+课程”的形式,即时解决学生在线下实践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进行全面的拓展与更新,将诸多课内外的经典案例和经验及时地融入课堂中,更直观的了解每个课例的设计和运用。

3.2“互联网+”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的综合。在线上,师生直接通过网络实时教学,教师与学生以及同学之间可以随机进行答疑解惑、讨论、评价;在线下,教师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发送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学生在接收到资料后自主学习。学生如果对某个具体问题感兴趣,还可以参与网络上的讨论小组,与本行业一流学者和专家进行交流。

3.3教师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的具体方式。通过“互联网+”资源将美术教学的内容以视听材料的形式呈现,借助多媒体设备,把视频、音频和动画结合起来进行逼真的模拟,在师生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成不同意向小组,通过互联网搜集课程素材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主题,编制成学习问题清单和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控的问题,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和探索,让学生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多媒体项目来完成课程作业;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活动参与度和考察反馈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多媒体互联网授课的接受状况,做好数据统计与表格分析。在这些方式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引导同学之间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让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创作愿望。

4“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美术类课程改革措施

4.1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没有教学课程界限的学习环境。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获取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内容,并且充分地将这些资源应用于教学工作中,突破课程教学的空间界限。

4.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教师可通过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视频、音乐等视听材料,然后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其生动地呈现出来,将一些教材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的课程作业设定上,也可以改变传统纸质的作业形式,在基于互联网完成教学的基础上也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多媒体项目完成课堂作业。

4.3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互联网+”教学采用离线教 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教学部分,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的途径进行实时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对自身存在的困惑提出来,然后共同解决。在线下部分,教师可基于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解决。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全时空性和线下教学面对面的优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互联网+”教学是时代发展需求,可以有效的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学习“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思维模式,并能够运用各式各样互联网教育教学的工具,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教育进行自主学习,形成高职美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建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研究[J].创业英才,2018,9.

[2]王志,李东伟.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高校美术教育研究[J].北京广播大学学报,2017,9.

[3]夏天明.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美术教育研究[J].未来英才,2017,12 (10) :30.

[4]董玮,王瑜.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大学美术教育发展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2 (1) :74-75.

[5]崔昕.當今大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13) :152,154.

作者简介:覃肖莹(1991—),女,壮族,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美术互联网
美术篇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