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珍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趋势下,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使用新型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诸多弊端,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十分之必要,下文则是针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O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3-0135-01
数学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与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彰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目标,这也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方向之一。
1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分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的潜力倾向、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为依据进行科学分组,将学生按照学业成绩和测验分数分成不同的班组,实现学生的最好发展。数学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尤其是学生历经高考后,有些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愿再学习数学知识,而有些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无法从常规教育中获取数学知识,导致学习受限,这样不利于彰显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1]。分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从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分层,能切实满足对高等教育政工体系分层的目标。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能以分层的实际结果为依据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测试与解决方案,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实现差异化、分层化教学的目的。
2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的问题及步骤
2.1问题。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针对同类专业中不同需求与基础的学生,开设层次不同的数学课程,这不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还关乎到学生思想的波动与教学程序的稳定等诸多问题。当然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境,如:①分层教学的实施强调重新分班授课,这样会增加专业系排课、分级制定课表的难度:②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工作责任心、教学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2]。例如:针对一级层次学生的授课,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对考研动向进行准确把握,多讲授综合性的题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针对二级层次学生的授课,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上课反应较慢,所以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耐心,具备更强的工作责任心。总之,在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院校及教师在试行环节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和解决。
2.2实施步骤。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实施的步骤包括:第一,培养目标的制定。数学课程是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时,需要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制定,即: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方法、概念和计算,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为后续课程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高等数学课程是学生迈入大学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特别是考研的学生,能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思维训练的强化。
第二,教学大纲的修改。针对同类专业的数学课程分层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的培养目标包括:以考研大纲为依托,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强化综合题型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的考研打好基础。二级的培养目标则是: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适当简化理论推导,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增加关于专业背景知识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运用能力、建模能力的培养。换言之,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要与学生培养需要相适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三,改革方法的试行。通常参加一级层次学习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与较大的学习潜力,接受能力强且思维能力高,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規定的计划学时与教学大纲要求,并以其考研需要和接受能力为依据,适当拓展和加深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强化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或者是鼓励其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与高数竞赛,指导其撰写小论文。对于参加二级层次学习的学生而言,其多是中等及以下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及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在讲课时将加强应用,并注重课后的答疑解惑,如:重点辅导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托增加机动学时;或者是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确保小组互动的有序开展。
第四,课程考核的实施。高等数学课程考核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统一安排,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包含有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学金评定、各项考评和考核,只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统一的出题、考核、评判,才能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开、公平。针对一级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附加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即:附加题成绩作为参与省市创新项目与数学竞赛的依据,不及格的学生要结合相关规定予以补考;针对二级层次学生,可以推荐优秀学生参与校内的创新实践活动、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彰显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结束语: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高校教师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革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韦俊.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5):206-207.
[2]黄达.关于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求知导刊,201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