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唯一
【摘要】随着科技现代化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方面与此同时也做出了重大改革。高中对于古诗词方面授课内容中,逐渐转化为接受美学式教授。接受美学教学方案反对教师以往片面、机械性的对语文古诗词做出研究、研讨,续而对学生进行传授,其是一门把接收者作为侧重点的美学理论。该理论较为强调古诗词社会效果,以及读者参与性和接受姿态。在校园中,接受美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对于高中生现有审美标准、美学接纳程度,对语文古诗词进行针对性教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高美学享受和创新思维意识。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应用接受美学进行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接受美学;古诗词教学;高中;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79-01
古诗词作为各时代文学家杰出产物,它背后往往蕴含着时代兴衰,同时密切反映出当代文学状况。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培育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根据地。在高中语文课程教授时,教师应把提高学生分数这种原有教学目标,转变为提升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进而增加学生整体修养和社会价值。让学生在对古诗文学习时能够抱着欣赏态度,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美的感悟,高效完成课堂内容,提升课堂原有效果。
一、诵读吟咏,巧妙入境
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诵读吟咏永远是鉴赏诗歌美学最为基本的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较为易于实施。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前一天,对学生进行熟读古诗文这样一项作业布置,并于第二天清晨带领同学们一同阅读古诗文。当然读并不仅仅是简单读一读了事,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咬准字音,保证学生能够对全文生字正确诵读情况下,开展第一步阅读。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古诗词不同意境,以不同美学阐释方法,将大致背景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尝试在朗读过程中对古诗词赋予感情。最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挖掘古诗词深层含义,让学生能够透过一首古诗词学到更多知识内容。在这种诵读方式中,不但使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深度加强,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产生美学意识与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在语文古诗文课程中接受美学意识融入。
例如,在对于《沁园春长沙》这篇古诗词进行学习时,教师首先可以于授课前一天带领学生标注生字,让学生回家自行朗读五到十遍。其次于次日清晨,教师可以带领大家一同进行诵读,续而将这首诗文化背景传授给学生,对于《沁园春长沙》这首古诗词来说,其是毛泽东先生在1925年晚秋,路过湘江之时,面对湘江之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不禁联想到了当下革命形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这篇文章描述了毛主席对于改革开放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学生理解了背景以后,教师可以让其将感情代入到阅读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美学标准,增加学生整體素质。
二、还原意境,予文以情
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教学时,只有将古诗词意境进行还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古诗文完成情境创设,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这篇古诗词当中,产生更强烈的美学共鸣。意境所指就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将生活中实景与自己思想情感合二为一,所创作出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作品中阐述景物的“境”,所对应既是作者的“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脱离课本束缚,尽可能去感受作者所处环境,甚至偶尔尝试对学生进行浅层次催眠,以达到使学生能够自行在脑海中创造出对应景象。进而完成文学作品美学享受,以此同时增强学生个人社会阅历、文学底蕴等。
例如,对于《蜀道难》这篇古诗词进行学习时,在这首古诗词中,主要表述内容为李白当年赶赴天府之国,路途之中经过蜀道,由于蜀道崎岖难行,使其叹为奇观并对其景象提笔进行了描绘。在李白先生诗中常常会掺杂他对于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李白先生生平较为自负,对自己自我评价较高。在《蜀道难》这首古诗词中,李白先生对于蜀道的难运用了大篇幅描述,这篇古诗词由后人所述,出现了许多不同背景版本。就像古话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积极思想基础上,自行尝试对文章意境还原,以达到以读者感受为主,在古诗词教学中接受美学的融入。
三、勾联意境,对话共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尝试创设“对话”氛围,从学生与诗作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这三个方面对话过程中,使学生对于古诗文获得更深层次理解。交流沟通是最为简易的教学方式,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课程中,应改变以往单一性授课模式,使其转化为沟通互动式课堂。将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因为在课堂中学生才是文学接受主体,所以想要将接受美学彻底融入到课堂当中,就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声。只有接收主体表述出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对古诗词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更深层文学内容理解,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例如,在对于《登岳阳楼》这首古诗词进行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对于该诗进行意境阐述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该诗作不同的观点与间接,将大家正确思维汇总到一起,完成对于课堂内容阐释。也许读者间的分歧可以在教师的参与下获得某种较为一致的共解,也许在当下的课堂中尚不能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 也可以允许学生各自保留原有观点意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在古诗词美学接受方面,还需要一定程度提升。学生在美学接受过程中缺乏对于美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接受能力,以有效方式统一进行提升。这样的教学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充满挑战性的,教师和学生在古诗文接受美学的渗透过程中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升。结合相应手段,完成学生对于古诗文接受美学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而更高层次的完成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小娟.接受美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以《琵琶行》为例[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1(1):22-23.
[2]李占永.接受美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1(10):131-131.
[3]李占永.接受美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29):1-3.
作者单位
(广东省博罗县华侨中学;广东;博罗;5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