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平:感悟创作

2020-12-03 13:51同钦
现代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花鸟画用水画家

同钦

陈毓平

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国防诗书画院副院长,省美协水彩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副院长,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华阳书画院顾问。1962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受教于陈亮清、周伦元、罗新之、罗次冰、刘既明等著名画家。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及中国画,水彩画的研探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多件作品被国内文博部门和国际友人收藏,不少作品刊载于国内大型报刊,受到好评,名载《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四川画家》等书。

时代需要花鸟画,时代也为花鸟画家提供了比前人更宽容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因此,花鸟画家要创作出有新面貌的作品,应该具备敢于突破习惯的传统模式和陈旧的审美惰性的决心,应该具备捕捉时代情感和时代审美心理的敏锐触觉以及广泛汲取各种艺术养分为已所用的强烈意识。

花鸟画家陈毓平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新鲜活脱的感觉,这与他对新的审美意识的感悟力、探索新的绘画语言的创造力、驾驭绘画工具的熟练技巧是分不开的。

先生早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接受过正规的中西绘画训练,有比较深厚的传统功力。先生在几十年绘画实践中受益多师,厚积薄发,但他不为传统的花鸟画程式所赘,他有着自己的新追求。

陈毓平先生深深懂得热爱生活,崇尚自然是他创作的源泉,但城市的居住条件限制了画家和自然的接触,他便在居室门前开辟了一个小园,种上花木,七龄的紫藤树已蔽日遮天。陈毓平先生的辛勤培植换来了物我情感的交融,花木的物态、物理、物情已融入到画家的心灵深处。我想陈毓平先生常以紫藤入画是因为小园紫藤树便是他创作的灵感的诱发因。

毓平先生忍受不了长时间嗅不到野草芳香,听不到山涧鸣奏的都市生活,他每年都要外出感受大自然,写生大自然。他不仅要从自然界收集绘画素材,他还觉得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得到心灵的净化,才能使心胸变得开阔,才能有助于绘画灵感的获得,也有助于校正都市生活给艺术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视角差。他的创作常常是在感悟自然的氛围中进行的。

他非常注意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勤读书并全方位的汲取中外古今绘画和姊妹艺术的营养,且融人到己的作品之中。他有较好的西画功底,因工作需要常与水彩,水粉画打交道,但他的花鸟画没有明显的西画影子,可又确实用了不少水彩、水粉画。用色,用水的技巧,从他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的出。不断的艺术实践,使他具有了和时代合拍的审美情趣,他的艺术思维总是处在一种全新的基点上,用新的眼光审视作为艺术的每一个构件。和他一起研讨、品评时都常常能听到他独道的艺术见地。

陈毓平先生的花鸟画的“新”主要表现在讲究用墨、用色、用水及注重意境和内涵,以展示灵性的艺术境界。在这里没有提到用笔,并不是笔者在淡化画家用笔的艺术性,而是中国画中的用墨、用色、用水都要靠用笔才得以实现。因此,提出用墨,用色和用水的特点,用笔自然包括其中了。

墨分五彩及墨法,是中国画传统用墨方法,在先生的作品中传统墨法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在画面上,画家着意追求一种墨色如泼洒的姿纵奇崛趣味。如,先生画藤蔓,在藤蔓的粗细,枯嫩,攀缠,扭曲,开合中以墨的干湿、浓淡,枯润来表现藤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先生非常注意墨色的点、线、面对画面分割所形成的形式美感。

在用色上陈毓平先生也有独到的地方。他不仅讲究画面上色的块面分布,还特别讲究用高明度和高纯度的色彩调节画面的平衡。有时候在鸟的肚子上点一小块鲜红或石绿石青,和画面上一大片墨叶或秋景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既突出了鸟,活跃了画面,也使画面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陈毓平先生作画用的颜料,不限于传统的国画颜料,还采用一切可借用的其它颜料。他善于发挥所用颜料各自的透明,浮盖,相溶,排斥,稳定,渍涣等在画面,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丰富了作品用色的艺术效果。

在创作时,充分调动好水的作用,可以大大地加强画面的韵味感,灵动感,可以更好地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增加层次和空间容量,可以丰富笔情墨趣,开拓新的意境,这也是陈毓平先生花鸟画的特点之一。如作品《海棠》中的海棠叶,由于画家在掌握用水的量、用水的时间和用水的方向都恰到好处,使墨、色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墨与色相接相离,若接若离的妙不可言的肌理效果,这种看似偶然又不可复得的奇妙艺术效果,正是画家执意探索,惨淡经营的追求,让人感到画家在作品的光、色、形、神、意的协调组合中神游。

陈毓平先生不满足于传统花鸟画的表现模式,致力于花鸟画创新的探索,使作品有较强的个性和时代的风貌。凭借陈毓平先生的修养、才能和毅力一定会创作更多更好的新花鳥画作品。

猜你喜欢
花鸟画用水画家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艾条不要用水熄灭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酷炫小画家
GB 50335—2016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