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究

2020-12-03 06:29耿红卫刘鑫鑫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师范生环节

耿红卫,刘鑫鑫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师范生迈向社会大门的一项必修实践课程。通过毕业设计的创作与完成,可以对师范生四年的学习,及其所具备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检验,助力未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近年来社会就业以及考研深造,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学生能力不够、指导教师精力有限、过程监控不到位[1]等等原因,导致师范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毕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内容匮乏、过于依赖指导老师、抄袭严重等,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基于此,笔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将师范生为顺利毕业所做的各种准备,如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学技能训练、论文写作等纳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满足国家对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提高师范生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以适应新时期我国师范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优化设计环节,采取“阶梯式”训练

以往的毕业设计往往集中在学生的第四学年进行,在此之前很少开设针对毕业设计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此时很多的师范生要面临着就业、考研等问题,相关能力以及实践时间的难以保障,造成了设计环节存在很多问题。这种集中训练的方式与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阶梯式”发展理论(无论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还是人类认识随着时间移动,都具有从一个台阶向更高台阶发展的属性)相违背。基于此,笔者着重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分解到大学四年的全学程中,灵活采用“阶梯式”的训练形式(如表1),分散指导教师以及毕业生在毕业前的压力,使学生在每一学年阶段都能得到锻炼。这样分散地指导训练形式,不仅符合客观规律,而且为学生最终可以独立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提供了相关哲学依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掌握毕业设计的精髓。

大四教育实习大二、大三进行课程设计、参与创新计划大一、大二培养学习兴趣、接受基础教育

1.“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刚步入高校的学生,大多还处于迷茫和懵懂时期,对他们而言首先要消除对新环境的恐惧感,尽情享受象牙塔的美好,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多多参与社团活动,积累好课内外知识,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做好储备工作。在接受前两个学年段的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后,授课教师对大三学年接受专业教育的学生,便可以采取“课程设计”的形式考核课程,在课程论文写作论述上,教学技能操作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多方面设计考分点。这种以“能力”为侧重点的课程设计方式包含了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需的资料搜集、动手操作、文献分析、独立思考等基本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环节中所需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也奠定了学生将来深入进行毕业设计的基础。

这种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在现有改革中初有成效,但差距仍然较大,笔者通过引入“大课程”理念,认为首先要将理论课程体系整体进行优化,然后以一个课程项目确立课程设计题目,最后以此确立毕业设计的题目。以师范生“试说试讲”的微型课为例,对于仅有的十分钟时间,师范生必须要在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做好微型课程的设计。前期,学生主要围绕教师讲解的理论、技术等基础内容针对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中期,学生将准备的教学模块进行整合,开展教学活动。后期,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师依据学生的这一系列行为,对其活动设计、内容安排、教学技能、多媒体运用等评价打分,开阔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将课程设计题目拓展到毕业设计上,促进二者有机结合,同时保证了毕业设计能够有充足的完成时间[2]。

2.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在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落脚点,作为检验师范生四年对所学知识运用的毕业设计更需饱满、具有新颖性。而这样的创作必须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将四年来课内外总结的实践心得融入在毕业设计的构思、结构和内容中。尤其是大二、大三这两个提升能力的主要阶段,往往比赛项目和团队训练更多,将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进行嫁接,能有效解决学生缺乏选题、创新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

由教育部在国家层面启动的、主要面向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二、三年级学生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其目的在于“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现已在各高校广泛实施。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首先要基于自己浓厚的研究兴趣,自主选择课题题目,组织实施,撰写报告,在分析研究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创新,去除过于依赖指导老师的弊病。对于师范生而言,更是需要一种“教研结合”的精神,将长时间的科研意识与研究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传统的师范生教育往往更注重训练教学实践,这样培养出的师范生由于缺乏能力的积淀,在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免不了难以出高质量的成果。但积极参与这种创新型项目的师范生,可以学会对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动手的过程中乐于探究,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项目锻炼中,发展自身的才能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毕业设计能够出彩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每一位师范生都要经历教育实习环节,它和毕业设计同等重要,二者共同弥补了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所学基本上是理论知识,缺乏实际训练的缺憾。高校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通过时空、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助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以加强对师范生校内必修课程的培养为基础,高校可以通过教育实习、“国培计划”等形式将学生送往实习学校、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实践,还可设计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时必须要修习的书写技能、说课技能等置换课程,全方位培养师范毕业生所需具备的素质。

就个人而言,师范生要牢牢把握教育实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实践,做到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发现新的问题,逐步增强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并运用于毕业设计之中,充分体现“产教融合”的理念[4]。首先,学生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延伸到毕业设计上,例如选择一项教学案例或者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在一开始进入实习单位,学生就带着为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最终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资料开展全方面搜集,并进行理论验证,不仅可以大大延长准备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育实习的效益最大化,将毕业设计的效率更大化。其次,学生可以借助实习单位的有利条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教育调研,为毕业设计的完成做好准备工作。最后,为进一步规范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联系,各院系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发放的实习手册、自我鉴定表,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感悟、所遇困难、设计选题等,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为学生顺利地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将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师范生而言都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新型模式,值得运用推广。

二、优化设计形式、提供“多模式”选择

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多元化的,这就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是多层次的,检验人才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我国学位条例也表明,高校本科生“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只要可以证明学生确实已经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初步具备科研能力,便能为其授予学士学位[5]。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家通常都是从微观的角度,认为毕业设计等同于毕业论文,就是学生毕业前为了取得学位独立完成的一篇学术性论文。这样的固定思维,导致毕业设计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限制学生个性的发挥,更别说展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笔者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形式上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便学生能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来完成这项工作。具体可分为:论文模式、作品模式、报告模式等。

1.论文模式

论文模式就是学生选择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毕业设计形式,往往是文科师范生的首选形式,无论如何创新毕业设计形式,这种最基本的模式仍然不可抛弃。然而,传统的以“论文”为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形式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各方面都困难重重,无论是论文的选题,还是语言表达、写作格式等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论文模式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高校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有效组织与领导,具体流程如下:院系相关负责部门组织学生针对学术论文进行选题并进行审定;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分配指导任务;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院系相关负责部门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组织专家、教师等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组织学术论文的答辩工作;最后将毕业论文的工作做好总结。除了组织写作论文的每一环节紧密相扣,在论文写作的内容与形式上也可有所创新。由于师范生课程内容学习的独特性,在强调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上,师范生在构思论文时,可以结合新的教育理论方法,也可以选择一项课程案例研究,或者对某一学科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即习作一篇师范型毕业论文。新的毕业论文形式需要配备新的教学方法。概括地讲,高校既要加强训练师范生的写作能力,又要系统地传授学生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在有机联系教育研究与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论文习作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独立撰写能力被考查得淋漓尽致。而后,在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下,助力学生完成一篇兼具学理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高质量学术论文。

2.作品模式

为深化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遵循“个性发展、应用实践”的原则,各院系毕业设计环节可采用实践作品模式替代传统单一毕业论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作品模式就是学生选择以作品创作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艺术类、理工类师范毕业生选择作品模式的几率比较大,其形式也非常多样。像理工类师范生,实验和工程项目居多,以及结合大学四年里的赛事、创新性计划,学生可以选择以其实践作品的形式展示毕业设计的成果,其内容和形式也必将与传统的设计成果有所区别。艺术类的师范生毕业设计成果在陈列形式上更为独特多样,“将展板与展台结合的、依据自己的毕业设计主题定制展架的、用多媒体呈现的”[6]等,突出作品的专业化和新颖度,给欣赏者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作品模式与论文模式的具体流程相似:院系相关负责部门组织学生针对作品创作进行选题并进行审定;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分配指导任务;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院系相关负责部门对学生的创作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组织专家、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定并给出成绩;做好毕业作品的总结工作。申请参加毕业设计的作品必须是学生在校期间创作所得,并且作品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或相近,符合高校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要求。选择作品模式的学生,依据教师的专业指导,结合所学,确定作品的题目进行创作,既展现了超强的动手能力,又检阅了所学知识,用心创作的同时拉近与观者的距离。

3.报告模式

报告模式就是学生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当前毕业生经常用到的毕业设计有两种报告形式,分别为实证性研究报告和文献性研究报告。第一种研究报告形式,要求学生在介绍和分析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基础上,总结出经验,找出一定规律,指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用的建议,包括教育调查报告、实验分析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形式。第二种文献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材料以文献情报为主要资料,主要对文献进行考证、分析、比较和综合,一般以教育界中存在的某种信息、事态发展、学术动态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述评和写综述的形式。这种报告模式理工科和文科师范生均可采用,但与论文模式相比,该模式对材料的翔实度和论证的严谨性要求更高,在格式上也有其约定俗成的要求。它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完整地搜集资料,对整个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严谨合理地研究和论证,而且需要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去评判,得出的结论客观科学。因此有些学生在一听到研究报告写作要求时,就会对它产生畏难心理,究其原因,无外乎治学态度不严谨、分析意识浅薄、理论知识不系统、语言表达不清晰等,然而笔者认为报告模式多样的写作内容与技巧背后,也有规可循,各高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借助讲座、课堂等形式为学生讲解报告模式的毕业设计写作技巧。若是学生将其熟练掌握,绝不失为是毕业设计的一种可行的选择,因为它既可以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丰富高校教学成果。因此,高校何不为师范生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呢?

三、优化监控体系,实行“多层次”监控

毕业设计在整个实施环节时间久、要求多,并且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环节,涉及学生、教师、专家、管理部门等。基于上述分析,要对毕业设计的环节和形式有所创新,就必然要创新毕业设计的监控体系,最大限度保证不会因为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造成人才质量的下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高校要形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全过程”的理念,充分借助网络优势,积极探索、优化监控体系,实施“源头提前预防、过程实施监控、答辩严格控制、质量实时调控”的“多层次”信息监控方案[7](如表2)。该监控方案充分借助WEB技术,采用B/S网络架构,利用移动网络远程控制系统,在毕业设计的查重工作、过程监督、后台数据库等方面,让使用者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使用功能,为全员提供更多自主权。

表2 “多层次”信息监控方案

1.源头预防,前期控制

我国有民谚曰“源头不清下流浊”,由此可看出“抓源头”地位之重要。在毕业设计环节,高校要始终秉持“提前预防”的原则,将不良情况于摇篮之中扼杀。首先,各高校要制定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相关文件和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主旨的统一标准。有了文件、标准的约束,各院系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学生便可据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各高校可以在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再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编写规定》《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等,从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教师指导、题目选择、答辩与审阅、工作程序等方面以学生努力后可达到的程度为原则,对毕业设计环节形成全方位管理,落实审批和责任制度,努力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其次,仅靠学生的个人力量很难完成优秀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便成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强对校级院级管理部门、各专业指导教师的培训业务,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与素质,也可以采用多种途径鼓励专家、教授为学生答疑解难,对学生的答辩情况予以恰当评价,助其认真完成毕业设计。最后,多样的毕业设计形式必须要依靠完备的硬件设施,高校要做好硬件措施的配备工作,改善教学条件,为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提供后方保障。例如,文科师范生的学校调研任务、理工科师范生的实验条件、艺术师范生的考察和设计,要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必须要在开始之前学校能够将经费、实践基地、实验室、展厅等有关资源配备齐全,这样方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过程监管,强化职责

“过程监管”顾名思义,就是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监控管理,这一环节主要有两项任务,首先,严格把关学生的选题工作。选题是毕业设计开始的首要任务,也是重要工作,新颖的题目会直接给专家读者良好的印象,这在成绩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学生在结合指导教师给出的建议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有价值、有难度、有新意的题目;也可直接找自己的指导老师共同商讨确定;还可依据各专业部门下发的选题目录选题。在确定好题目后,报院系审批,对于不合格的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或换题。选题结束后,各院系开始开题报告的工作,学生将选题做出进一步阐述,加深理解,确保毕业设计能够有个良好的开端。其次,校级和院系指导教师、专家两方人员要开展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督查工作,全程进行监控。第一,学生依据自己的选题做好调研、资料搜集、开题报告、设计撰写等任务,及时找老师沟通并汇报,教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第二,学校和院系有关负责人员可以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随机抽查,并记录留下毕业学生有关实践资料,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第三,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开展有关演讲、讲座,并对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讲评,解决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普遍存在的问题。第四,在毕业设计完成以后,学校可以建立院系审查小组对全部毕业设计进行检查,并能够给出客观评价,对出现的有关问题落实到责任人,并对其适当处罚,坚决抵制形式主义。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实施到完成,全体师生、专家教授共同参与,在每一节点上都严格监控,让学生从心底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成果质量。

3.答辩考核,严格把关

通过毕业答辩,学生向考官证明自己毕业设计中的观点正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成果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重视每一项环节。在答辩前,各院系要组织学生自行对毕业设计进行查重,也可以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毕业设计进入专家盲审环节,对审阅结果采取直接参加答辩、适当修改后参加答辩、较大或重大修改后方能答辩、修改合格后于下半年答辩的四种处理方式。并且关于答辩程序,以及答辩纪律、评审委员等方面各院系要做出统一规定,学生也要先提交全部有关毕业设计的材料,然后各院系对学生材料进行审查并统计符合具备答辩要求的学生,“对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应有质量标准的毕业设计,在公开答辩之前对其做出推迟答辩的处理意见”[8]。对于学生提交的材料,采取指导教师与学院双重把关的方式,只有两方都审核通过,指导教师才能将参与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交到答辩小组,有效避免学生为了降低复制率,将毕业设计文字内容改得面目全非。另外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有关答辩程序、要点等的指导,让其写出答辩提纲。答辩过程中由专人做好详细笔录,以供查阅。学生答辩过程中,校级督导组的专家学者也可随时莅临各院系,随机抽查各组答辩情况。在答辩结束以后,答辩小组的各位老师依据实际答辩情况,参照相关评分标准,再综合考量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运用专业知识的情况、设计内容的创新性、思想性等各方面,严格把关,做出成绩评定并写出评语,若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学生必须要经过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以后申请重新答辩。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应以40%的内容考核和60%的答辩评定相结合的形式,确保学生成绩的真实反映。

4.质量调控,不断进步

在进行校级答辩以后,并非意味着已经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全部工作。《格言联璧·处世类》中有言:“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治校也是如此。学生可以针对答辩时指导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答辩后给出的成绩评价等重新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进行宏观审视,并结合老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学校在进行系列工作后,依据学校工作总结提纲对此次毕业设计形成书面总结,各院系各专业管理人员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自我审查,对于出现的新问题或痼疾要及时反馈,也可对全体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学生发放意见反馈表,调查学生对此次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建议,然后组织专家组成员进行商议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并补充修订到相关管理文件和标准条例中,同时不断地优化、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毕业设计的实施。在毕业设计成果的验收上,各院系可组织将获得优秀毕业成绩的成果进行展览,供他人学习,或开展讲座,请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代表为下一届同学做一个经验交流。对于此次毕业设计环节表现突出、认真负责的老师,学校在结合学生意见后,对其进行表彰,可适当给予其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那些懒散懈怠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处分,由此建立起一整套指导教师评价制度,激励广大师生的上进心,让学校自上到下共同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师范生环节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