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叙事分析框架下城市形象建构研究
——以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为例

2020-12-03 06:28郭玉燕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模态武汉

郭玉燕

(郑州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媒体时代,融合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模态的视觉语篇在日常的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由单一语言媒介实现的交际模式逐渐被由语言、图像、声音等构成的复杂媒介实现的交际模式所取代”[1]。语言学界逐渐发现传统的语篇分析理论在解释视频等多模态语篇方面存在局限性,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以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对于宣传片的多模态分析便是其应用之一。张蕾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路径图式在中国国家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表征[2];潘艳艳和郑志恒对中美征兵宣传片进行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探索适合于中国国防话语的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3];刘煜和张红军从呈现实践、话语实践、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分析了政论纪录片中塑造的国家形象[4];潘艳艳运用视觉语法理论对比分析中美警察形象宣传片在叙事特征、互动意义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5]。目前,较少有研究从语言学的层面关注城市宣传片这一多模态语篇,而基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聚焦于某一城市宣传片中城市形象建构的研究更少。

2019年底初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至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极大地危害了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着武汉城市形象的建构与推广。在此背景下,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城市宣传片对于缓解城市形象危机,重塑武汉城市形象举足轻重。本文将基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的人际意义系统,对三个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进行多模态对比分析,解读短片中建构的武汉城市形象,为城市宣传片制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理论框架——视觉叙事理论

Halliday认为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组篇功能三大元功能,并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6]。基于此,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了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理论[7],为理解图像语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奠定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学科地位[8](P2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模态语篇的普及,语言分析家逐渐意识到视觉语法理论在解释多个视觉图像序列方面的不足。Painter等人在《解读视觉叙事: 儿童图画书的图像分析》一书中提出了视觉叙事(visual narrative)理论[9],发展和完善了视觉语法理论。视觉叙事理论涵盖人际意义、概念意义、组篇意义三大系统,是视觉语法理论的最新发展[8](P23)。其优势主要在于:(1)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平面广告、漫画等单个图像以外的多模态语篇,如电影、宣传片等;(2)扩展和完善了视觉语法理论中的人际意义,更多地考虑读者的审美体验,关注作者、图像中人物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10]。

二、研究语料与方法

武汉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其城市形象在疫情爆发之初便经受考验。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伴随发生的是社会危害和信任危机,要求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角色[11]。在此背景下,基于武汉疫情真实状况制作反映武汉特色和其城市内涵的宣传片,媒体人责无旁贷。浏览各大媒体平台,发现有三个被冠以“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标签的微视频颇受网友好评,分别是:(1)2020年2月23日,由人民日报新媒体出品、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时长1分52秒,中文字幕、无解说;(2)2020年3月18日,由电影频道和湖北广播电台联合出品、成龙担任艺术指导、周迅和陈坤配音的《阳台里的武汉》,时长3分21秒,中文字幕;(3)2020年4月7日,由湖北广播电台垄上频道出品、郑军导演的《武汉色彩》,时长3分9秒,中文字幕。

本研究运用Premiere Pro视频编辑工具将三个宣传片切分为多个视觉叙事序列,人工剔除重复的视觉图像,形成多模态语料库。基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下的人际意义系统,从聚焦系统、情感系统、氛围系统和视觉极差四个层面分析以上城市宣传片在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塑造了怎样的武汉城市形象,并为城市宣传片的拍摄与制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武汉最新宣传片的城市形象建构

(一)聚焦系统

与视觉语法简单地将图像分为索取类和提供类图像不同,Painter 等人认为图像不能像语言一样明确地表示索取或提供,并提出了聚焦系统来衡量读者与图像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9](P19)。聚焦系统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根据读者与人物是否有眼神接触可将图像分为接触类和旁观类;二是根据读者的阅读视角是否与人物一致可将图像分为有中介视角和无中介视角。

表1 三个宣传片接触类图像和有中介视角画面的运用情况

研究发现,三个武汉宣传片中人物与观众之间均存在互动关系,但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同(见表1)。整体来说,三个宣传片均运用了接触类图像来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其中《阳台里的武汉》和《武汉色彩》中接触类图像所占比例接近,且远高于《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Painter指出,接触类图像可使图像中的人物与观众之间产生类似于实际眼神接触的效果[9](P19),从而使观众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就图像为观众提供的阅读视角来说,《阳台里的武汉》较多地运用中介视角,将观众置身于宣传片中人物所处的位置,共情效果最好;《武汉色彩》次之;《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有中介视角的画面最少,共情效果稍逊色。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宣传片中旁观类图像和无中介视角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这说明宣传片中纪实性元素占主体地位,客观展现了疫情之中武汉的真实面貌。在武汉城市宣传片中合理运用纪实性元素,对内可以建立与其内部受众的情感联系,对外可以提高外部公众对城市的认同[12](P98),从而提高该宣传片的可接受性。

从三个宣传片中分别选取若干个画面,阐释其如何运用聚焦系统来建构武汉城市形象。《阳台里的武汉》运用接触类、有中介视角画面反映疫情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观众的互动最为频繁。图1中一个人物向外卖小哥竖起大拇指,赞扬外卖小哥在疫情中勇担责任,扮演起人民“护胃队”的角色。画面采用直示中介的视角,观众可自发地代入到“点赞者”的人物角色当中,暂时地从“点赞者”的视角去审视外卖小哥,从而拉近观众与外卖小哥之间的距离。图2同样是直示中介视角,画面所建构的空间场所是温馨的餐桌,形象地展现了疫情之下武汉人们居家隔离期间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感同深受,身临其境,仿佛亲眼所见女孩灿烂的笑容。在建构和展示城市形象时,既要从宏观上凸显其整体面貌,又要从微观上反映其市民生活,“记录人间烟火的气息”[13]。《阳台里的武汉》整体而言贴近生活,以“小人物”的亲身体验来折射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勇敢无畏、舒适安逸”的武汉城市形象。

图1 致敬外卖小哥

图2 温馨的餐桌

《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中大部分画面为旁观类、无中介视角,客观地向观众展示封城下的武汉城市状态以及武汉的抗疫工作。在描述医务人员、公安民警以及其他志愿服务者时会采用中介视角,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直面疫情并自发参与到武汉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图3是直示中介视角,记录了疫情中一位医护人员向正在坚守岗位的同事“比心”的暖心举动。观众置身于右侧医务人员的侧后方,一来见证了疫情之中医护人员之间相互鼓舞、相互支持的同事情谊,二来观众享有和右侧医务人员一样的阅读视角,可更真实地感受到疫情中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不易,其“比心”的举动也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尊敬。图4是直示中介视角,记录的是基层志愿者向居家隔离的人提供生活保障物资,关切百姓民生的场景。观众既以全知的视角来解读画面,又享有和志愿者相同的阅读视角,这种双重视角使观众在欣赏宣传片时,既能“想志愿者之所想”,又能以一种相对客观公平的视角去审视疫情之下武汉的生活保障工作。与《阳台里的武汉》不同,《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更倾向于通过塑造医护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形象来重塑“精诚团结、勇敢无畏”的武汉城市形象。这种“代表性视觉符号”的运用可以“提高城市的辨识度”[12](P98),从而使武汉别具一格,不同于其他城市。

图3 医护人员相互鼓励

图4 保障群众生活

《武汉色彩》发布于武汉解封以后,宣传片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了疫情之中各个行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后半部分向观众展现了解封以后的武汉。相较于前两个宣传片而言,《武汉色彩》中接触类和有中介视角画面的使用比例处于中间水平,且多出现于视频的后半部分,以着重向观众呈现热闹、充满生机的武汉城市形象。图5是直示中介视角,观众置身于画面中人民警察身后,和其一起向全国各地前来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致敬,使观众置身其中,如同亲自参加了此次庄重的送行仪式,唤起观众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同时,伴随着医务人员的离汉,观众可体验疫情阶段性胜利带来的愉悦之情。图6是直视中介视角,将观众建构为画面中消费者的角色,一是反映武汉的美食品种齐全,味道奇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二是体现武汉各项产业有序复工复产,发展状况良好,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疫情结束之后到武汉来做客,塑造了“精诚团结、朝气蓬勃”的武汉城市形象。

图5 送别离汉医护人员

图6 餐饮服务业复工复产

(二)情感系统

情感系统关注作者、图像中人物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Painter等人根据图像人物与读者之间是否有情感关系,将图像分为介入类图像和异化类图像[9](P30)。介入类图像指读者对图像有情感投入,可细化为鉴赏类、移情类和个体类。鉴赏类图像是最简风格,读者和图像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较远;移情类图像是类化风格,读者可代入图像中人物的角色;个体类图像是自然风格,对人物的刻画最为细致。异化类图像是指读者对图像没有情感投入,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来阅读图像。由表2可知,三个武汉城市宣传片在情感系统的运用上较为相似,且半数以上画面均为移情类和个体类,说明三个宣传片均运用介入类图像来提高观众对视频的情感投入。

表2 三个宣传片介入类画面运用情况

具体来说,《阳台里的武汉》中移情类和个体类画面运用较多,观众和宣传片中人物的情感关系最为紧密。图7是个体类图像,刻画了一名在疫情前线战斗的医务工作者的具体形象,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面部表情,推测人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类图像具有明显的人物表征,观众将人物建构为有其独特个性和需求的独立的人,而非某一类人[9](P33)。图7中医务人员笃定的眼神彰显出医务人员在疫情面前勇敢无畏、置生死于度外的医者风范;而其眼眶中泛着的泪光反映出她们超负荷工作背后的疲惫,向观众展示了他们“普通人”的一面。这种双重特性的身份设定使医务人员的形象塑造更趋于真实,观众得以重新审视医务人员并建立起与医务人员的情感连结。图8是移情类图像,观众可以看到身着防护服、戴着口罩、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的医务人员,但无从得知人物的具体面部特征和表情。这种图像展示的是具有某一群体特征的类化元素。Paniter等人认为,移情类图像使观众代入某一群体的角色当中,意识到其共有的道德品质,从而唤起观众对人物的道德鉴别[9](P33)。图8将医务人员类化,凸显其“最美逆行者”的身份特征,引发观众对其的正面评价。《阳台里的武汉》巧妙运用个体类和移情类图像塑造出“精诚团结、勇敢无畏”的武汉城市形象。

图7 抗击疫情的一名“小医生”

图8 众志成城的医护人员

《武汉色彩》中,图9是移情类图像,画面囊括参与此次抗疫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志愿者等。观众所看到的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某一群人,既反映了全国人民在疫情面前并肩作战的中国精神,也强化了“精诚团结”的武汉城市形象。图10是个体类图像,对女孩脸上灿烂的笑容进行了特写,反映了疫情之后人们摘下口罩的欣喜之情。这种具体的人物表征方式使人物的情感更接近事实,具有直击心灵深处的力量,从而借武汉人之笑容从侧面打造“乐观积极”的武汉城市形象。

图9 各行各业共同抗疫

图10 灿烂的笑容

相较于前两个宣传片,《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中观众和人物的情感联系相对较弱,就介入类画面的使用情况而言,主要运用移情类图像来增加观众对宣传片的情感投入,个体类图像运用相对较少。这一特点与该宣传片拍摄的时间节点有关。该宣传片发布于2020年2月23日,正值武汉疫情较为严峻的时期,因此整个宣传片的整体氛围较为凝重、节奏较为紧张,在此背景下,运用移情类图像来宏观表征参与抗疫的群体既贴合实际,又与宣传片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三)氛围系统

氛围系统是运用颜色模态来营造情感氛围的意义系统。当图像为彩色时,氛围系统被激活。氛围系统主要包含色度、色调和自然度三大组成部分。色度是指颜色的饱和度,高饱和度的画面往往营造一种更为活泼、更有生气的氛围,而低饱和度色彩的图像经常表达一种更为克制的情感[9](P37)。色调可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其不仅可以描述物理环境的冷暖,也可反映画面的情感趋向。自然度这一概念类似于Kress的视觉语法理论中关于“情态”的表达,指画面中颜色的丰富度,画面的色彩越丰富,画面越接近现实,读者对画面越亲近[9](P38)。武汉城市宣传片中运用颜色符号来渲染氛围,高饱和度和低饱和度色彩交替使用来反映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实现视觉叙事。

《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中整体的画面饱和度较低,冷色调画面运用较多,以渲染武汉疫情初期的形势之严峻,引起全国人民对疫情发展状况的关注。例如图11是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画面,图片中灰暗的色调渲染了一种紧张而又沉重的氛围,暗示着当前医疗资源和床位紧缺,雷神山医院建设刻不容缓。值得注意的是,单个画面内部也可能存在不同氛围的对比。在考虑氛围的语篇分布时,我们需要关注图片的整体氛围与其内部元素所建构的氛围之间的对比[9](P41)。如图12中整体色调偏冷,但是治愈患者手中红色的鲜花则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氛围,暗示武汉终将战胜疫情。《阳台里的武汉》中高饱和度画面和低饱和度画面兼而有之,宣传片的情感基调较为多变,其中在叙述居家隔离者的日常生活时多运用高饱和度的色彩,生动地再现了疫情期间武汉人民的日常生活,从侧面塑造了“乐观积极“的武汉城市形象。《武汉色彩》中的颜色模态运用最为丰富,宣传片前26秒主要运用低饱和度的画面来呈现疫情下的武汉,渲染沉重压抑的情感氛围,从第27秒开始视频以高饱和度色彩的画面为主再现疫情中的医护人员、交警、公安和志愿者等人物,展现了疫情之后武汉热闹如初的场景,意味着武汉在此次疫情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就自然度而言,《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中画面色彩的丰富度较低,以疏远画面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平衡低色度、冷色调的画面给观众带来的悲观情绪,提升观众的观感体验;而《阳台里的武汉》和《武汉色彩》中的色彩均较为丰富多彩,较接近现实状况,使得宣传片的内容更令人信服。

图11 修建中的雷神山医院

图12 感染人员顺利出院

(四)视觉极差

视觉极差主要包含数量量化、对比量化和程度量化三个子系统。视觉极差系统和其他人际意义系统共同影响读者对画面的解读[9](P45)。数量量化指画面中同一类型元素的数量,运用数量量化的手段可以增强观众对图像的情感反应。如《阳台里的武汉》中出现的多名支援医生集体宣誓的场景,与单个医生宣誓的画面相比,更能激发观众对宣传片中医务人员的敬佩之情。对比量化指某元素与其可比物的相对关系,如《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中健壮的男性志愿者与年迈的老太太同框对比,更能凸显出志愿者在疫情中的责任与担当。程度系统指某一元素在画面内占据过高或过低的比例,如《武汉色彩》(图13)中对人物眼神的特写,使观众对人物情感的感知更为深刻。研究发现,三个宣传片均采用了视觉极差资源来调控与观众的距离,以增强宣传片的感染力。

图13 眼神特写

数字化媒介通过声、光、影等多种方式给读者以审美体验[14],而城市宣传片作为宣传和推广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整体质量无疑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建构,因此有必要分析宣传片的符号使用策略和意义实现途径。

基于视觉叙事理论对比分析三个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所建构的城市形象,研究发现,三个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在人际意义系统的运用和实现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从而从不同的角度来重塑武汉城市形象。《阳台里的武汉》和《武汉色彩》较好地运用接触类图像、有中介视角、个体类和移情类画面来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宣传效果较好。其中《阳台里的武汉》既展现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等纪实性元素,又突出了医务人员等代表性元素,从而建构“精诚团结、勇敢无畏、舒适安逸、乐观积极”的武汉城市形象,内涵最为丰富;《武汉色彩》则通过对比武汉解封前后的状态重塑“精诚团结、朝气蓬勃、乐观积极”的武汉城市形象。相对于前两个宣传片,《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较多地运用旁观类、无中介视角向观众展示武汉标志性的景点,且其介入类资源中多用移情类画面展示医务人员、志愿者等代表性符号以建构“精诚团结、勇敢无畏”的武汉城市形象,忽略了观众的内在情感需求,城市形象内涵较为单一。就氛围系统而言,《阳台里的武汉》和《武汉色彩》中颜色模态运用较为丰富,鲜艳明亮的色彩和灰暗低调的色彩交替使用,以反映宣传片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实现视觉叙事的效果;而《有你们在,武汉不孤单》中的颜色模态较为单一,整体以较为灰暗的颜色渲染紧张而又沉重的氛围,忽略了观众的审美体验。三个宣传片均采用视觉极差资源来调节其人际意义。

总体来说,三个武汉城市宣传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重塑武汉城市形象,均对武汉城市形象的恢复与提升起正面作用,有利于疫情之后武汉城市的发展。本文在一定从程度上证实了视觉叙事框架用于分析多模态语篇的适用性,并为城市宣传片的制作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模态武汉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