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江苏苏州 215021)
进入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句,能够独立阅读一些篇幅较长且具有一定思想性的作品。而课本中的小说选材也变得十分广泛,不仅加强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思考,而且来源范围也扩展到了外国很多作家的作品。学习这些小说,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由童真的歌颂扩展到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1]。六年级的小说学习,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是一场珍贵的文学盛宴。但由于学生的解读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小学语文小说单元教学策略还需要被进行深入研究。六年级教材中的小说主要有《穷人》《桥》《在柏林》等,笔者将通过这些作品的故事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技巧等方面展开分析,以论述小学语文小说单元的教学策略。
小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世情小说、讲史小说、公案小说、神魔小说等;从思想艺术特色上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荒诞派小说等。当然,小学阶段的小说涉及范围较窄。由于分类不同,很多作品在解读时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历史小说需要学生对故事的社会背景有充分的了解;世情小说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六年级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不能超脱于小说之外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写作的背景,以便其全面理解作品的主题。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小说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其生活的时期,俄国的沙皇对劳动人民采取着极为残酷的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没有过多的生活资料,很多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了解了这些,学生再去阅读作品就能理解主人公在破旧的屋子里没有温暖的炉火,没有宽大的棉袄,最终只能冻死却无人帮助的原因了。那就是文中的人物都是穷人,他们的粮食和财富都被沙皇剥削,大家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只能自顾不暇。由此学生不仅能对人物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作品的主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小说在写作的要素上和记叙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一定的描写形成一个故事。而且故事都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很多人物、情节复杂的作品,学生很难厘清头绪。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一目十行,流于形式,最终只是机械地抄写教师总结出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但通过记叙文六要素来分析,学生就能够提纲挈领,像列表格一样对故事发生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锻炼自己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对文字的敏感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用总结归纳的方式,以记叙文的六要素来阅读小说,从而使其透彻理解小说情节。
例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总结故事的发生过程。学生可以总结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党支部书记、小伙子、老太太;起因是山洪暴发,木桥将要倒塌;经过是党支部书记组织大家逃生;结果是大家生还,党支部书记和他的儿子死于山洪。通过总结,学生就能发现作者在写作时具有非常明确的思路:作者以山洪为话题,将人物置于危险之中,通过人物的死亡来歌颂人物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就能够理解情节是作品的主干,具体的描写是作品的外表。写作和建筑一样,都需要先有大体的框架,然后不断填充。
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为了体现主题,也就是说主题是写作的最终目的。而如何恰当、巧妙地表达情感,则是体现作者文学水平的关键。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而阅读经典的小说,通过对小说具体内容的细致分析,学生就能够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养分。很多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都会使用不同的技巧,而在实际阅读中,学生还停留在积累字词的层面,对于写作技巧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结合作品的主题,来分析作者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上使用的写作技巧,从而形成对作品细致化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了《在柏林》一文后,学生会发现这篇小说的篇幅非常短小,人物和描写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全文主要描写的就是列车车厢中苍老的妇人在口里不断重复一二三四……的故事。但是学生通过与自己平时写作的作文对比就会发现,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表达的含义却是很多作品用几千、几万字都难以体现的。通过从写作技巧上的分析,学生就会发现,老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这样的打击让她心灰意懒,一无所有,就连读者也知道她一定是十分悲痛的。而作者对于老妇人的悲痛却采用侧面的委婉表现,用几个数字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说相比于散文和诗歌,内容是动态的,是能够在读者脑海中形成连续画面的。而这种动态就来自鲜活的人物和紧凑的故事情节。在现今的小说阅读中,很多教师过度以考试为重点,在教授课文时让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对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记忆上,而对于作品中的其他内容却没有过多的挖掘。这样导致学生学习课文完全是在解决难题,而感受不到一点快乐。而分角色演绎课文能够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节自主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通过自主的体验来对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进行独特化的理解,而且能够感受到将文字场景转化成现实场景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小说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说中的党支部书记、书记的儿子、老婆婆这三个人。在扮演前期,学生还会反复地阅读作品,对作品中的人物神态进行合理想象,尝试用不同语气来体现不同阶段人物的情感变化。其他作为观众的同学也能够将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和情节与表演者演绎出的效果进行对比。一些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通过尝试分角色演绎,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加强对语文的学习。
综上所述,小说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文学体裁。通过阅读小说,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丰富个人的见识,增强对社会的关注度和人生的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对作品的主题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要让学生从记叙文六要素来分析小说情节,形成对小说情节的透彻理解;要引导学生结合主旨赏析写作技巧,感受作品的文学性;要鼓励学生分角色演绎,以此增强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