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实验小学 陈 虹
“体感教学”提倡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交流,实现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剖析,在教师正确的课程引导下,学生能发挥联想创造能力,最终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改革的进程。此外,教师应该积极探寻“体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从课堂问题产生与探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促进以及实现语文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入手,结合课堂中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体感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授课环节有效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发问主体,这样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产生问题。同时教师再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难免在思维方式和习惯上与学生不同,因此学生难以形成思考问题的动力,课堂氛围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就会阻滞课堂授课效率的提高。“体感教学”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发问的主体变为学生,让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能采用疑问式学习法,经过教师对问题深入的引导,学生能实现抽丝剥茧探索问题,最终高效地解决问题。
我们以一个课堂问题引导的例子来说明“体感教学”在形成探索式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在教授《王戎不取道边李》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前提出:“为什么王戎知道路旁的李子是酸的呢?”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提出:“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智慧吗?”教师首先提出:“给沙漠淘金者卖水”这一例子,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提出类似的例子。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化,也让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随着教师“体感教学”灵活运用沟通教学模式的运用,得到常态化的提升。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运用逻辑辩证的方法阐释自己的观点。“体感教学”能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学生对一个问题不同层面的思考,在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呈现出学生对课堂知识更高的关注度,同时学生能在“体感教学”过程中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实现语文课堂多元化观点并存的良好风气。教师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阵营,对自己喜欢的教育方式给出支持的观点,这样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开放性问题的课堂提问配合上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交流过程中实现学生多元思维的促进,进而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观点的明确表达,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前文说过,“体感教学”更关注的是师生之间肢体和语言上的沟通,这样教师就能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思考习惯具有一定的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能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适的分层教学。比如教师在教授《七步诗》的过程中,对接受能力更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其在熟读背诵全诗之后,引导学生探讨曹植在七步诗中运用豆子来比喻兄弟,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反映了兄弟之间怎样的罅隙?而对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就应该注入更多的讨论时间,从全诗的比喻实指的本体为起点,之后让学生明确曹植与曹丕的关系,最终让学生结合前文中比喻和诗词的背景实现问题的分解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其感受到知识收获的成就感,在“体感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差距的缩小。
小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体感教学”的引入,将作文课堂设置成动态场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展示情境化,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出内心想法。比如,在教授记“一次有趣的游戏”这一单元口语交际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仿游戏的动作,让学生根据动作猜游戏,在课堂活跃性被调动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游戏过程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体感教学”理念,构造师生平等的课堂,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有效的答案探索。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认知习惯,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优化,保持学生课堂的活跃性,还应该灵活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实现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良性循环,促进探究性课堂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