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畅 朱文娴 许 璨 空军勤务学院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深入,我军参与护航、撤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远程任务的频次不断增加。执行长航时远程任务已成为我军航空兵发展的重要需求。飞机通过空中加油实现了作战半径和作战时间的拓展和延伸,长航时飞行人员饮食保障提升了飞行人员的作战续航时间,远航食品在航空兵战斗力生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长航时条件下实现飞行人员有效便捷营养保障,是目前航空营养与军用食品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飞行劳动作业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工作。新型战机注重远程和纵深打击能力,美军新一代战略轰炸机“LRS—B”要求战机具有足够的活动半径,进行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为3 900 ~4 600 km。最大航程达9 000 km,俄空军目前正在加快未来远程轰炸机(FAK—DA)研发,力求不亚于美军LRS—B,其设计航程达到了7 500 km。战机飞行时间的延长必然伴随着飞行人员能量和营养素消耗的增加,飞行人员必须通过补充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素维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空军航空卫生细则规定,进餐间隔4 h以上时,应当在机上适量进食。
飞行过程中机械性、流体动力性噪声的影响持续存在,除最常见的听力损伤外,噪声也会对机体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产生影响,长航时条件下,暴露时间越长,不良因素的累积效应越突出,飞行人员所受影响程度越大,必须研制专用的长航时食品,提高飞行员对营养的转化吸收率,保证飞行员的营养吸收。
目前新型战机的机动性能已经接近人体极限,对于营养和保障能力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长航时条件下,飞行员注意力高度集中,身体内营养素流失速度加快,易出现战机过载造成的短时间体力大幅度流失,这对机上饮食的补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老式的远航食品功能及口味较为单一,不能够满足新型战机的需要,必须研制新型专用的航空食品,对飞行员进行营养补充,确保任务顺利执行。
当下达紧急任务时,地面热食来不及加工制作,飞行员通常以牛奶、面包、火腿肠等补充能量,机上操作人员普遍反映没有食欲,不想食用。而航空食品可以作为地面热食的补充,保证飞行人员营养均衡。长期因热食无法满足而产生的不规律就餐方式极易引起肠胃疾病。飞行人员年龄在20~50岁,如果将近30 年的时间不能正常食用热食,对身体健康是极大的危害。
目前我军的远航食品,同时编配了正餐和间餐。照顾到了各种机型的人员需求;且研发出了不同品类的远航食品,紧跟部队装备的升级换代和作战任务牵引,在食品形式与飞行环境相适应的情况下,满足了基本营养需求也兼顾了口味。
为预防高空胃肠胀气。执行飞行任务时,飞行员不可进食产气食物,所有飞行远航食品的配方中均避免使用这些食材。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飞行人员胃肠消化负荷,所有产品均采用较易吸收的食材,采用较为均衡的产热营养素供应。
近几年研制的飞行远航食品经过了随飞行员上机的测试,在飞行时其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除了食品自身必须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外,还不能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食品装载于机载食品盒中,要能耐受振动、冲击、加速度、低气压等航空环境的考核,不得出现漏洒、破袋等情况。
连续食用接受性较低是所有军用食品都面临的技术难题,可通过定期轮换制度来解决。目前新一代飞行远航食品品种丰富,具备了餐谱轮换的条件。通过餐谱轮换,可保持产品的新鲜感,解决制式食品连续食用接受性偏低的问题。
高空飞行所携带口粮食品不得妨碍操纵驾驶或弹射跳伞。因此,飞行远航食品的形式、包装材料和形式的选择必须符合航空人机功效及航空环境的要求。飞行远航食品中一口一块的设计、单手操作的流体和半流体食品都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飞行远航食品要结合部队长航时作战训练任务,完善工效设计,更适合飞行期间食用。
飞行人员的工作负荷大,营养需求水平高,应结合负责饮食和医疗部门定制营养标准,结合年龄及身体状况确定营养需求,出台相应的营养标准并在部队推行,保证飞行员能够科学摄入饮食,对飞行员饮食进行保障的人员也能够按照标准化、程序化的保障流程进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