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西刘桥初级中学 吴延厂
近年来,多文本阅读在全国兴起,多文本阅读与语文新课改要求相符合,即“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推动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可塑性强,所以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本文就基于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中给出了这样的要求:“初中生要会阅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带着情感进行阅读,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阅读中注意素材的积累。”另外给出了详细的阅读量,比如“要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和课余时间制定阅读计划,阅读范围要广,课外阅读总量在260 万字之上,每个学年要阅读两三本名著,记忆诗文八十篇”。即使相关的课程标准并不少,但是现实中依然有部分学生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并且部分教师和家长对此也不重视,比如教师有时候会提出“今天的作业是阅读一个小时课外书,并且写下你们的阅读感受”等这样的要求,并没有给学生介绍具体的阅读文本,不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方式。从整体上来看,初中生不重视阅读,一方面和教师与家长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经济发展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相关。在今天,部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阅读中独特的魅力,平时也就不进行阅读,涉猎面狭窄,无法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见解。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关注多文本阅读教学,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阶段的教育,其心智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其整合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还需要进行强化,为接下来的发展,包括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做好准备。对于初中生多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言,必须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整合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整合性思维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将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整合,转变成自己知识系统中一部分的一种思维。学者吴敏指出,有效的阅读中,学生应该有能力将所阅读的内容进行串联,即进行整合。多文本阅读的时候,思维和文本内容很容易发生“碰撞”,有效的“碰撞”要基于整合性思维。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必须要更新阅读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多文本阅读,就要采取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将学生整合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生多文本的阅读并行在一起,有效促进学生整合性思维的形成与强化。
新世纪提出的“新六艺”中,便包含“批判性思维”,表示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发展而言,批判性思维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马修·李普曼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人们解决问题,给出策略,理解新概念的方法、流程、技巧等各种因素的汇总,或者说是决定展开行动以及行动具体方式的反思性思维”。从中不难理解,批判性思维代表着一个人的智力,揭示一个人是否能够对事情做出科学而客观的判断。根据这样的概念解读,可以形成对“批判性阅读”的理解: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进行文本的阅读,包括对文本的加工和分析,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所阅读的内容展开反思和汇总。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的思维分析自己所阅读的内容,敢于对学术权威进行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在阅读中将思维固化,只单方面地接收文本中的信息,而不会思考。批判性的阅读中,学生会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立论,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进行文本内容的分析,通过多文本阅读,提炼出各种论点,进一步总结出新的观点。
初中生多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需要指导初中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对于多文本阅读而言,“文本”与“议题”是最基础的内容。基于此,教师分析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根据现有的教材,设计多文本阅读议题,以合理的方式选择阅读文本,进一步持续性地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多文本阅读水平。
在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的时候,构建议题,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有目的地展开阅读,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新课改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多文本阅读中,需要根据这一要求展开,尤其是要选择多样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议题选择方面可以基于知识系统的完善、技能的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文化陶冶、审美能力的提升等这些基础要求来确定议题内容。在这里需要注意到,议题和主题是两个概念,主题有一个,议题可以有多个。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议题,新的议题会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上分析问题,所以设置议题,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认知,而不是形成固化的思维。所以,阅读课堂中,可以设置启发性、开放性等的议题。在选择合理的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文本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新型进行整合,塑造自己的心理表征,在连贯性的心理表征形成之后,学生会明白各种知识是相互衔接的,是可以融合的,并且知识是处于不断变动的,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这样学生便会逐渐形成整合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本文认为,议题构建和文本选择,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展开:
1.选择内容相同或者相似的文本材料作为阅读素材。有的文本材料中,描写的风景或者事情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传递的价值观有所差距,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在进行七年级下册《马》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指鹿为马》《田忌赛马》《九方皋相马》等文本材料,进行多文本阅读,让学生分析各种文本材料中“马”的含义。
2.选择主题相同或者相似的文本材料作为阅读素材。教师可以选择写作内容不同,但是表达的感情、传递的价值观等相似的文本要求学生阅读,比如写亲情可贵、抒发爱国情怀、赞赏大义之举等的文章可以作为多文本阅读素材,让学生感受这些文本材料中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主题是“亲情”,教师可以将《散步》《秋天的怀念》《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些课文作为阅读素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不同人物所具备的亲情,探讨这些亲情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性。
3.选择文体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文本材料作为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将议论文与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等这类文章组合在一起,供学生阅读,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逐步了解不同问题结构的特征,感受其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形成对不同文体结构的认知,提升学生多文本阅读水平。
4.选择相同作家的作品作为阅读素材。可以选择该作家相同主题的文章或者不同主题的文章,也可以选择该名作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作为阅读素材。对于时间跨度比较大的阅读素材,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结合作者的背景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学习了历史知识,可以强化小学生的整合学习观念。例如九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几篇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搜集每篇作品写作的背景,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历史。
有效的阅读,学生会将所阅读的内容转变成自己的知识,进行内部知识系统的建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确定清晰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实现学生多文本阅读能力的强化。
1.带着清晰的目标进行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目的性和启发性的阅读,现实中很多学生阅读的数量并不少,问题在于阅读质量很低。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带着清晰的目标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效率很低。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清晰的目标进行阅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启发智慧,将文本和思维衔接在一起。阅读中,不同的阅读目标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各有差异,因此在选择阅读素材的时候,教师要根据阅读目标选择针对性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阅读目标有总结式目标与立论式目标,在总结式阅读目标中,学生要阅读主题或者内容相似的素材,找出这些素材的共性,进行内容的总结归纳,在心中形成一个框架和概念;立论式阅读目标中,需要学生阅读内容或者主题差距大的素材,阅读之后进行素材论点、思想的整合,对其进行逻辑上的分析判断,然后给出自己的认知。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选择针对性的阅读素材,来提升学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
2.打造特殊的阅读体验。多文本阅读中,学生属于读者,对于各种议题、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展开阅读,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样能够提升效率,可以更好地丰富学生情感。对于初中生而言,思维相对活跃,比较倾向于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教师要结合这一特征,在阅读课堂中指导学生出声朗读,以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素材。例如对于诗歌,学生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与同伴朗读和范读等,以不同的方式来彰显“学生是读者”这一理念,让学生真正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与作者共情。另外还可以选择默声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对于议论文、说明文等这些文本的素材,学生可以通过线索阅读、关键词阅读、分观点阅读等方式,在独特的阅读过程中熟悉不同文体结构的读本,感受读本的共性和差异性,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整合与交流水平,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多文本阅读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