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裕美
(江苏省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江苏江阴 214400)
汉语拼音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拼音字母的外形较抽象,刚升入小学的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够健全。对正确的发音方式,学生也比较难以掌握。一部分学生对拼音的学习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即便统编教材把拼音教学内容往后挪了一个单元,但对于六周岁左右的小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弱,尚不能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再根据儿童遗忘规律,笔者对教授拼音的方法进行研究,意在激发学生对拼音的兴趣,并在游戏教学中,扎实掌握拼音的发音、拼读等技巧。
汉语拼音很抽象,且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通过研究儿童心理,科学家发现他们高兴时的记忆效果比平时要好,学习能力也比平时强,反之则较差[1]。再加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不容易安静下来,他们正处于开发智力的重要时期,充满童趣的故事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拼音时,可以以故事为切入点,将讲故事与学拼音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j、q、x 与ü 时,学生总是将ü 头上的两点何时保留、何时去掉混淆。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这样一个小故事:j、q、x 与ü 是好朋友,j、q、x 住在河岸上,ü 住在河里。u 住在河对岸,j、q、x 和u 因为有小河隔开,从来不会在一起玩,喜欢跟ü 做朋友。j、q、x 去ü 家玩时,看见ü 家的小鱼正在吐泡泡,就借泡泡来玩。此时,j、q、x 就分别变成了ju、qu、xu(省去两点);当j、q、x 告别ü 返回岸上时,就把泡泡还给ü。这样一个小故事,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整体认读音节是整个拼音的教学难点,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为什么整体认读音节不需要拼读呢?教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在拼音王国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联谊晚会。翘舌音声母zh 邀请小韵母i 跳舞,他俩合作得非常愉快,组合叫“zhi”,就是声母zh 发音拉长一点。其他翘舌音兄弟ch、sh、r、z、c、s 看见了这一幕,羡慕得不得了,纷纷找到小i。拼音王国里的小i 姑娘都非常热情,谁有需要都乐意帮助。很快,“整体认读音节”chi、shi、ri、zi、ci、si 也都有了统一的名字,翘舌音声母发长些,根本不需要拼读。
这样的拼音小故事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知识,还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创编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游戏是学习拼音非常好的方式之一。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游戏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活泼好动,学拼音时如果不让这些“小淘气”运动起来,他们就会对拼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唱歌、跳舞的方式了解拼音,进而学习并掌握拼音,从而提高拼音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讲解声母和韵母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随机分成“声母组”和“韵母组”[2]。学生拿到卡片后,根据卡片上的字母属性自由组合。这种方法可以很快使学生掌握好韵母、声母的特点和规律。此外,很多学生总是把“yun”读成“ün”。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魔法师表演:“我是小小魔法师,过来表演小魔法。我的小手一挥,ü 上两点变披风。看!它变成了‘yun’。”加上教师夸张的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例如,ai、ei、ui 四声练习,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标调歌:“有a 找a,没a 找o、e,i、u 并列标在后。”并让学生对照标调歌动笔在ai、ei、ui 的卡片上分别标上四声,然后试着读读。同桌可以相互当小教师,考考对方会不会读卡片上的四声,会读的领读,不会读的跟读。声调标错了或发音方法不正确,“小小啄木鸟”必须帮助对方“治好病”。经历了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把带四声的十多张卡片发给10 位学生,进行“列队游戏”。例如,教师说:“ai 小队集合!”拿ai、ei、ui 带四声卡片的学生马上按顺序排好队,举起卡片依次说:“我是ai” “我是ei”……如果教师说请“ui 的第二声出列!”拿ui 带二声卡片的学生马上跑到讲台前,举起卡片大声说:“我是ui。”又如,与an、en、in 有关的音节拼读训练。当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出an、en、in 的四声后,可让学生看投影,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由轻声地拼读图边的音节。然后,请学生当小教师,说说拼读方法,领大家拼读,直至熟练。最后,教师取出若干张韵母是an、en、in 的音节卡片,分别进行“火车过山洞”的小组拼读比赛,一人读一个,读对了钻过山洞,读不出或读错了,评委的小手放下,示意暂停通行,等他在同组学生的帮助下会读了才恢复通行。能顺利通过的为优胜组,每个学生可得到一朵小红花。
玩游戏可以提升学生的拼音理解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蹦蹦跳跳、打打闹闹,不仅掌握了拼音知识,积极思考,还锻炼了身体,符合他们爱玩的天性。
儿歌的特点是简单明快、韵律感强,念起来朗朗上口。将儿歌运用到拼音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读字母还是认字母,抑或是复习声韵母,都可以用儿歌教学。
例如,在教学“n”和“m”时,教师可以教儿歌“一扇小门nnn,两扇小门mmm”来帮助学生记忆和区分声母。此外,还有“伞柄向下——t t t”“张大嘴巴——a a a”等。除一些耳熟能详的儿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自编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 右n,an an an”“小弟弟,爬山破,右上半圆p p p”等。在整个拼音教学过程中,16 个整体认读音节是重难点,做题时常常要求按照顺序默写出来,前提是能够按照顺序背诵出来。这时借助儿歌:zh ch sh r z c s 自成音节后加i 。yi wu yu 一无雨,ye yue yuan 夜月圆,yin yun ying 隐云影。通过这样一首儿歌,带着学生有节奏地唱一唱、记一记、背一背,一下子就降低了学习难度。通过念儿歌,学生不仅能够记住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也可以调动想象力,在原有儿歌的基础上,编创新的儿歌来识、记拼音。
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停留在幼儿园时期,他们的记忆和思维特点还以形象记忆、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靠眼睛看到东西记忆。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喜欢鲜艳的色彩和图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音节和字母涂色,将一个个抽象的音节变成具象、美丽的符号。在学生感知、分辨色彩的过程中,拼音字母的形就会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有学生说,以前总分不清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现在通过分辨色彩,他可以很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拼音时,可以用黑、蓝、红等不同的颜色来代表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在区分三拼音节这一知识点时,也可采用这种直观的操作方法:声母用红色彩笔表示,整体认读音节用蓝色,韵母用黄色。通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学生对这一知识就会掌握扎实。实践证明,依据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教学,可以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为较难掌握的拼音配相应的插图,这也是运用色彩教学的方法之一。它增强了音节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就能理解拼音的意思。色彩教学法是尊重学生心理特点的表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创设情境是将拼音学习融入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拼音的灵感。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学习拼音。在教学字母“h”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h”的读音和外形,教师可以将一把靠背椅子侧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h”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还可以挑选一个学生手持水杯走上讲台,让他坐在椅子上喝水。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其他学生询问:“这个学生在做什么?”学生就会回答:“坐在椅子上喝水。”然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把侧着的椅子是不是很像我们所学的声母‘h’,喝水的‘喝’字发音是不是很接近声母是‘h’?”学生对此会给予肯定回答。
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形教学生学习拼音,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这样的情境图在语文书的插图中还有很多。课堂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例如,q 在书上的情境图就是一个气球,它的读音接近气球的“气”字,教师要是带一个绑着线的氢气球走进教室,相信学生对这个声母肯定能够记得特别牢。
当然,学生要想拼音学得牢固、扎实,还需要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时复习,平时可以采用滚动式复习,周五再进行总结性复习。综上所述,这些拼音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拼音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可以编创不同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身体的各个感官,让他们边学边玩,愉快轻松地学好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