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菲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开发处,福建 漳州 363000)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不断的推进,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与生产力的周期正在不断减小,面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对技术成果的创新以及知识产权转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十分紧迫。国际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有利于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创造更好的技术市场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通过市场导向下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的重要性来进一步探析其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最主要的核心仍然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竞争最重要的又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也是专利的发展竞争。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技术是占领科技制高点、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其科研实力强大,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每年都有很多的专利从高校产出,高校专利中的发明专利占据的比重相对较高。然而就当前我国高校在这一领域工作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知识产权转化成效受各种因素制约,如专利的转化率较低、有大量的失效专利存在等。高校受政府的影响,存在一些为获取政府的科研经费大量申请且存续时间较久的课题,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专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所以要重视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提高知识产权转化水平。
高校作为科技研究以及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基地,其知识产权的转化管理与专利技术的开发非常关键。就当前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发展现状来看,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我国高校专利产出数量大幅度地提升,知识产权转化管理成效不断提高,但这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制约着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的发展。大量的专家学者研究分析了市场导向理论,有研究成果证明以市场为导向对组织绩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有积极作用。知识创新是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知识产权的设计及生产初衷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了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进而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优势,并有利于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1]。知识产权的布局及实施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有利于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知识产权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管理。
随着国外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专利数量不断增加、欧洲专利的增长以及亚洲专利的快速入侵,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关于高校专利工作及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的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专家学者对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的研究主要如下。徐大为、崔晶等对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发现分析中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专利数量不断增长,但是转化率比较低,专利与专利技术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文献来源[2]。李小童、徐菲等提出高校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专利布局不合理,不能适应经济竞争的需求;实施率比较低,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3]。霍京华等提出目前我国高校专利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的专利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难题与问题,需要进行综合研究[4]。张彦坤认为制约当前我国高校专利市场化的障碍因素里面包括科研与专利申请定位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科研立项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技术成果和市场脱节,市场应用价值十分有限[5]。齐琳琳提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专利技术并不在科研考核的范围之内,专利成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6]。孙萍、张经纬认为市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及保障机制有利于市场导向高校知识产权的转化管理体制改革[7]。要重视以市场为导向,尽可能的减少政府的干预,要不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进而促进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体制改革发展。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9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效专利实施率达55.4%,从专利权人类型来看,企业的专利实施率为63.7%,科研单位的专利实施率为38%,而高校的专利实施率却仅为13.8%。从漳州市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所获数据来看,近几年漳州地区高校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专利拥有量持续上升,2019年申请量达到六百四十三件,授权专利总数将近四百件。然而成果转化率却远低于国家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市高校履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责[4]。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明显与高校整体的人才、信息等优势不匹配,尚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直接制约着漳州科技创新和工业强市双向发力。市场导向的文化观和行为观,有利于市场导向理论的研究。市场导向理论集中于特定的营销活动,从经济角度上说执行营销观念具有更多可能的操作性,要重视将市场导向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市场现行的产出、传播以及对市场信心的反馈,强调对市场需求的关注。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高校知识产权的发展与国外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专利的授权率比较低、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较低、专利的转化实施比较低、有效专利占比较低。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高校的专利工作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其存在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而造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问题,各项专利技术脱离市场,造成产出与需求错位。
在高校专利产出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开展科研活动获得专利授权的模式在高校科研人员中已深入人心,但很多高校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实质认识不深。知识产权是人们围绕知识这一比较特殊的财产发生的一系列权利及义务的关系。而国家重视知识产权的构建,是因为知识非常容易被复制,复制成本比较低,而且知识是允许向很多人同时分享、利用,不会损害到其价值,所以更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实质上是产权的一种,其和有形物产权相对应,是无形物产权。而知识既然是产权的一种,那么其本身具有价值性,借助市场转化可以给总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带去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国家或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宝贵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5]。目前很多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够,即建章立制的措施严重滞后,仅从本市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环境来看,在欠缺专属机构和专业服务人员的情况下,管理措施没有从源头介入,服务被动,影响了知识产权发挥作用的时效性,教师往往注重项目在相关领域的排名,却忽视了经济层面的实践产出。此外,绝大多数高校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以论著为主要量度背景下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知识产权往往未被列入高校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实践中,也就无法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随着很多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科研活动不断增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相对严重。首先,高校人员流动快导致知识产权的流失。目前高校教师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教师学术交流频繁,多有出国留学、访学等,出国人员未经过允许不能将其掌握的学校的知识产权带到国外的,可以避免高校知识产权对外的流失。另外,高校间教师的调动以及离职创业会给学校的知识产权带来新的所有单位,直接导致了知识产权的流失。其次,不规范的技术合作开发、技术转让也会让知识产权的流失严重[6]。在技术合作开发过程中,由于一方提供资金,使得高校研究人员在签订技术合作开发合同时,因对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够,导致高校放弃研发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在进行技术转让的过程中,高校的知识产权未经合理评估,转让价值比较低,这就造成高校这些产权利益受到损害。另外,也存在高校科研人员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产权私自进行转让的情况,或者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成果为他人提供服务,进而导致高校知识产权流失。
目前我国高校产出专利在我们国家专利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高校知识产权缺少专门的知识产权转化机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一般都会采用两种管理形式。一些科研实力比较强、专利数量又比较多的重点大学或科研单位会设置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置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只是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要承担专利申请、维护及转化等业务,导致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不够完善,专业的知识产权转化机构比较缺乏。对于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及规范性文件,但很多高校在校内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及规范性文件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很多高校在校内没有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只有部分高校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但其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制定的管理条例中存在一些漏洞,管理制度设计不规范,也不够严密,进而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
高校知识产权成果比较多,但是在众多的知识产权成果中,知识产权很难被社会需求实际利用,高校知识产权成果非常难转化。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初衷是保护知识产权,通过授予权利人以产权,并以经济激励的方式鼓励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把专利进行转化,进而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知识创新和生产水平,所以专利转化应用是专利授权的最终目的。但就现阶段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高校每年都会产出大量专利,但是专利转换率低。首先,技术人员对科技成果的社会实际需求不够了解和重视。其次,很多高校的专利科研成果研究理论性非常强,其转化成现实的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缺乏稳定性和有效性,所以其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比较低[7]。另外。高校延续着以往管理模式并不重视以市场为导向,存在和市场以及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没有有效的科学成果转化管理体制,所以高校知识产权市场的转化率低,很难被社会广泛利用。
专利转化是多专业知识融合的,而且转化流程非常复杂。专利转化涉及到和专利有关的法律、商业以及市场等很多领域,这要求从事专利转化工作的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高校中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都没有时间及精力专门从事专利转化工作,学校也不具备专利转化需要的学科背景,简单地让高校科研人员进行市场中的专利转化,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比较大的风险,若处理不当甚至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高校知识产权转化需要专业的人才提供专业的服务,但现阶段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中这种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不利于高校知识产权的转化。
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发展要重视理顺权属关系。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的竞争内容,而且知识产权已然成为企业在竞争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必须理顺权属关系,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高校的创新发展,提高高校的创新发展能力。无论是以知识资本理论作为主线,还是以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辅线开始研究分析,都可以说明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8]。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需要根据高等院校科研创新发展实际情况,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规划并重视促进知识产权转化管理,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科研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且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要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属,要提高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认识,并根据高校知识产权专利权财产关系私有化与公立院校财产属性国有化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高等院校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而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效益。
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市场信息平台的构建和高校“产学研”科研模式改革是一体两面的问题[9]。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转化市场服务信息平台的主要目的是突破高校和市场之间的信息和资金壁垒,进而在高校和市场之间信息建立起专利转化、技术需求的桥梁。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市场服务信息平台主要有校内平台和校外平台。校内平台是高校知识产权机构管理校内知识产权信息的平台,主要任务是为校内各项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及指导。比如对各项科研活动专利的申请、授权以及转化方面提供服务,进而有利于高校专利数量的增长及专利质量的提升。而校外平台主要是指高校搭建的高校和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平台。校外平台可以及时把高校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并将校外最新科研信息反馈到校内,及时了解市场上的科研信息。校内外信息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升高校市场转化率。
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及时调整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中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效益的定期评估,考察知识产权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10]。其次,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要重视加强和政府的合作,要重视信息化的沟通。在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推进科研技术研究,重视引导高校的知识产权的管理。要重视加大政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力度,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提供政策支持。政府要重视根据市场导向,围绕产业链来布局规划创新链,要重视构建大科技的格局,重视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解决机制,要不断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还要重视政策的有效落实。让政策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市场导向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优势,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还要重视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法规,进而有效保障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效益。
市场导向主要是指“产学研”科研模式以市场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有效整合高校和市场资源,并充分发挥市场和高校的优势,构建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科研模式。高校要改变原有学科、同方向者组建小团队科研模式,重视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科研人员一体的协同创新团队,进而有利于为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发展积蓄力量。另外,高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优化合作形式,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技术需求提供服务,进行专业的研究及攻关,必要时还需要和企业科研人员组成团队进行联合攻关[11]。在这过程中,企业也要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对高校科研研究进行资金的资助。这样科研成果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科研水平,形成真正的市场找技术的专利转化工作良性循环。
总之,要重视市场导向的知识产权转化管理的研究,只有不断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效益,才有利于保障高校市场导向的知识产权转化管理,有利于推动科研技术的发展,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的管理,有利于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