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2020-12-03 00:45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季素琴
青年心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知识数字

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 季素琴

新课标要求数学学科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而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数感的形成是基础。所谓数感,是指人们对数字的一种感性认识和对数字的一种敏感度。可见,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运算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数的感观、估算、组织交流以及参与实践等多种具体的措施,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数与物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感的建立

在小学一年级,教师就要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一学段教学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实物,依据身边具体情景选择事物,观察、操作、游戏等方式,如:刚入学的儿童在学习认识10 以内数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具体实物、图片等,将数与物一一对应起来。如:教学数字5 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准备5 种不同的水果各5 个,让学生数水果的个数、认水果种类、分水果等活动来认识数字5。通过这些活动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建立起数与物的联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实物与数字的关系,然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有形象直观的感受,逐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加强估算,引导科学判断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维。估算是否准确是体现学生数感品质高低的标准。精确地计算数值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计算的能力,而是一种计算的思维。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准确的数值而是一个科学地判断。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估算结果做出准确判断是教学中的一项重任,学会估算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比如:我在讲解小学数学中“乘法练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对这部分题目进行估算。首先,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些超市物品的价格,如:一块肥皂3 元,促销价5 块需要10 元,买哪一种合算?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并不需要求出准确的数值,只需要判断3×5 的结果和10 哪一个小。这种简单的题目,大多数学生能够靠口算,直接判断。随后,我要求学生考虑1000 元能不能购买523 元的手机和426 元的衣服?这种题学生口算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学生根据估算计算500+400 =900,23+ 26 <100,所以1000 元肯定够。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深深地认识到估算对科学判断的意义。

在教学厘米和米的知识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往往就是通过估算来加强学生的数感,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估计一下教室的门有多高?铅笔有多长?学校的旗杆有多高?然后再去实地测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由此可见,估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让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学生才能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组织交流,碰撞思维方式

数感是学生对数字的一种主观感受,一种直觉。数感和语感、方向感、美感等等相类似,都会有一种“直感”的含义,具有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敏感性及相关的鉴赏能力;数感具有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愿望和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包含着对数的感觉、知觉、观念、能力等,数学素养具有程序性的、内隐的、非结构性,它与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息息相关。学生的生活经验、周围环境、性格差异都会导致不同的数感,但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数感。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组织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转变角度,相互启发,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帮助学生碰撞思维,完善自身数感的培养。

比如:我在讲解小学数学中“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对重量单位的概念的理解,我组织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示:我的重量是30 公斤,也就是30kg,用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30000g,一袋大米是10kg,我相当于3 袋大米。也有的同学表示:一块铁是1kg,一袋棉花是500g,虽然棉花看起来比铁大,但是没有铁重。在听取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虽然大多数学生考虑的比较单一,但是每人一种思维,小组内就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思维。学生完成交流后,我要求每个小组指定一个人进行了成果汇报,汇报过程中学生对其他小组独特的见解进行收集整理,提升自己的知识面。

由此可见,采用组织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别人进行交流,并听取他人的观点,体会他人的思路,在不断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碰撞,逐步拓宽自己的思维广度,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参与实践,升华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就是说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刻板的数字表达,或机械的重复练习是传统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这种方式无疑是将数学完全脱离生活实际,这也会使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处理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究实践的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我在为学生讲解小学数学中“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我并没有为学生设计大量的机械式的习题训练,而是将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际思考数学知识的运用。我为学生布置了两个题:1.共有10 米布,3 米做一件衣服,一共能做几件?2.有16 个人要过河,每条船只能乘坐3 人,共需要几条船?学生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情况:10÷3 =3……1,但考虑到1 米做不成一件衣服,所以最多只能做3 件;16÷3 =5……1,考虑到1 个人也必须过去,所以就需要加一条船,共6条船。将数学运算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运算,而赋予了数学算式一种生命力,从而让数学知识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着眼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运用的意识。

总的来说,良好的数感是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同样也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采用恰当的方法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字意识,引导学生着眼于生活实际,有效链接生活和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强度和应用意识,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感,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知识数字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答数字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字看G20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
成双成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