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夫侠
有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和阅历有限;二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没有可读性;三是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在写作时不能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感情。有专家认为,读写结合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知识积累
信息加工学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充实句式和词汇的储备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观察方式、衔接方式等众多写作技巧。对于所读作品中知识的有效理解和吸收,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同时,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阅读分为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两种。以课外阅读为例,教师可以推荐合适的文学作品,如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学生对于书中作者少年时期的记忆是有共识且感兴趣的,这有利于学生读懂、读好这部作品。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后,可以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以便于学生巩固阅读所学知识。比如,可以让学生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作,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作文与《朝花夕拾》联系起来,阅读文中的童年趣事和作者的奇思妙想,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写作时可参考文中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二、结合阅读进行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为了吸收和理解阅读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仿写训练。仿写训练就是将范文当作模仿的对象和模板,学习范文的写作手法、记叙方式以及结构等,是巩固阅读内容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模仿欲望很强,这是此年龄段的特点,有利于仿写训练的开展。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为例,完成阅读和講解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仿写训练。假设仿写文章第一段,教师先要告诉学生第一段运用的是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再具体讲解如何运用情景交融描写手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接下来再进行仿写训练,仿写训练的内容要尽量和文章契合,还要降低难度和要求,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可以让学生写“我的好朋友”,这个文题既能与课文衔接,难度系数也比较低,学生可以直接描写场景引出“朋友”。
三、利用课文留白,培养想象能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翅膀。”教学实践证明,想象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丰富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读写结合教学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具体的培养策略只有和阅读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一些课文中有留白,有的在结尾,有的在中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留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依然以《少年闰土》为例,文中写道:“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对于闰土见到的东西,作者用“很多”概括,并未详细记述。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想象少年闰土见到了什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四、发掘短句写作价值,重视表达能力培养
写作对语言表达技巧的要求很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掘短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众所周知,作文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是由长短句组成的,长短句是由字词组成的,归根结底,文章是由基础的字词、短句组成的。作文对字符有硬性要求,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常常会为了满足字符要求而拼凑字数,忽略字词、短句的质量,甚至出现用词错误或语句不通顺等情况。教师不能忽略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摘抄和记忆优美的词句,以便学生在写作时有“料”可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为例,课文中写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可仔细分析“大圆盘”和“冒”这两个词(将荷叶比喻成“大圆盘”,形象生动;“冒”字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叠压和拥挤的状态,充分表明了荷叶之多、之茂密),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再让学生练习造句,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提升,写作能力也会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读写结合对写作教学的积极意义,并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