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朝睿,张叶菁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纵观国家治理模式变迁,不难发现,新技术的诞生必定会带来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区块链技术风靡全球,成为世界各国争相角逐的新名利场,伴之以区块链技术驱动的产业也在世界资本市场受到热捧。同时,区块链技术也正在社会治理领域集结新的治理势能,为社会治理领域的颠覆性变革储蓄能量。技术是把“双刃剑”。中国作为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世界发展中大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治理十四亿国民的执政党,正在经历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浪潮,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和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在社会治理领域。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把区块链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区块链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嵌入国家社会治理领域不仅体现了技术驱动的科技功能,更体现了技术嵌入优化政府治理能力的政治功能。
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作为社会治理的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以基础信息一网采集录入、社会事件一网分流督办、公共资源一网整合共享、关联数据一网查询比对以及社会服务一网延伸落实的功能实现为目标,为社会的有效运转提供治理支撑。传统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信息透明化、信息监管等方面都存在治理盲点,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与生俱来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技术优势与目前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数据问题呈现一种良好的耦合互嵌关系。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驱动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无疑是一项具有实践研究价值的课题。鉴于此,本文尝试以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治理优势弥合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潜在的功能劣势为切入视角,通过选取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区块链技术嵌入治理信息平台的多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区块链技术嵌入信息系统实例的关键要素并提出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路径,从而构建该路径实施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实现技术的嵌入与治理功能和治理价值观念的转变提升,为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升级优化与社会治理能力信息化现代化赋能。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起源于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学者在2008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作为一种逐渐风靡全球的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拥有独特的结构,能与目前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信息不够开放透明、信息对称度不够以及数据失真或损坏等问题形成良好的优劣互嵌耦合关系,能化解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劣势,为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和可行方案。
吴帅、王飞跃指出,数据的不完全透明会导致信息系统中些许数据的暗箱操作[1]。据财政部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共计7.3亿元的扶贫资金被冒领和挪用,降低了贫困户对政府的信任度,严重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率[2]。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的特性,可以有效克服这一弊端,增加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公开透明度,避免出现如信息篡改、信息虚假分析等暗箱操作,且在数据存储传输上也具有绝对的优势。侯周国、梁欢指出,由于区块链技术点对点分布式账本的结构,不需要依托任何中间机构便能在可信任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的传输[3],从而有利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公开透明。
袁煜明等提出,区块链技术通过哈希函数、时间戳、默克尔树等数据结构设计以及密码学和共识算法,来实现交易记录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从技术角度将数据权利真正交还给个体[4]。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的数据存储特征能够保证系统中的所有记录都拥有唯一的密码签名与时间戳。虽然理论上拥有全网51%以上的算力可以篡改节点,但这一操作的成本远远大于可获得的收益[5]。因此,很难篡改已生成的数据,能够有效保障系统信息的真实可靠。
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采集录入、整合共享等都需人工操作。王丛虎、王晓鹏、肖源指出,无论系统数据是去中心化还是中心化,只要系统人为操作,都无法完全防范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系统受到入侵的情况,比如权限或私钥被盗、遗失等[6]。而区块链技术可追溯的特性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系统信息出现任何问题时,沿着分布式网络的节点可追溯到最初的问题节点,找出责任人,实现信息数据流向的全程监控。
张渝指出,大数据扶贫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政策“失灵”,比如:在贵州生态扶贫过程中,由于缺乏动态管理体系扶贫信息与资料得不到快速更新,准确性和实效性得不到保障[7]。史磊、李林峰指出,突发疫情阶段,传统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实时更新反馈的需求,容易错失最佳疫情遏制期,而基于共识机制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呈现事件发展的进程,使专业人员能密切跟踪、相互配合、同步跟进,极大缩短疫情判断的周期[8]。因此,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改善信息公开滞后的状况,提高系统信息的实时更新程度,为政府决策和施政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
戚学祥指出,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精准考核领域,除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考核方式之外,可把社会意见也纳入考核体系,更加重视贫困户的切身感受和基层的真实声音,让人民群众为扶贫干部、村干部和扶贫工作“打分”,从而形成多元主体、多元渠道、多维指标的考核体系[9]。谢治菊、范飞指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扶贫监管,建立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的监管链,将所有贫困户的信息与扶贫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通过多方监督的证据精准了解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有助于以少量的人工完成网络化追踪记录存储、检查验证结果等[10]。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利用其去中心化特征可综合多方意见,打造多主体、全方位、分布式的精细化监管机制,促进精准的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因此,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具有多方面优势,但目前技术、人才、法律法规等的滞后导致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面临诸多挑战。第一,区块链属于分布式存储网络,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存储总量等于节点(用户)总数量与信息量的乘积。存储数据的庞大给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带来高昂的成本和较长的存储时间的巨大压力。因此,目前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不会将大容量的文件存储于区块链本身[11]。第二,区块链安全性挑战。理论上区块链的众多节点构成了一个不易突破的安全机制,但实际由于各节点的安全防护等级不同,很容易受到攻击者网络拓扑结构的小范围攻击,导致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受到破坏。据2018年到2019年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趋势图(如图1)显示,2019年4月开始,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急剧增加,已远超2018年,这从侧面反映出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图1 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注:数据来源于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综上所述,将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是系统功能优化的应然方向,对于系统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可靠、实时反馈、精准化监管以及系统操作行为的可追溯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基于此,针对“区块链+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这一新模式,本文将从技术、政治、内外部环境三个角度切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的可行路径及推进框架。
1.2016年《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发布,贵阳红云社区与网录科技(1)网录科技是一家具有国际经验的区块链技术企业,专注于数据存证、数字资产、供应链金融、防伪溯源等领域,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服务。合作正式建立了区块链助困系统并投入使用。该系统主要由基础区块链平台、相关身份基本信息存证模块、相关人员服务信息管理模块、资金使用情况管理模块和数据展示模块组成,将贫困和残障人员的身份信息、扶贫助残的服务信息、资金流向信息等记录在区块链平台上,推动贵阳的精准扶贫与助残工作。
2.2020年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并投入使用。“渝快链”依托浪潮区块链平台IBS建设,具有场景化封装、面向开发、混合链架构、强隐私保护等优势,已形成信用链、金融链、区域产业链等业务链,并提供码平台、数据存证等平台层服务,形成“云+链”的应用,助力政府数据共享与社会治理。
3.2020年,成都农交所德阳所与区块链国家队合作搭建了“区块链+农业产业化”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同时将种植业等更多农业产业纳入信任资产的溯源范围,运用区块链安全、不可更改的分布式账簿优势确保农业数据不会丢失与可实时查询,从而推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数据共享与可追溯,改变了农业产业的市场定位。
案例研究是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适合应用于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适合回答“如何做”和“为什么”的问题,能够在对案例资料详细描述和系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帮助研究者全面而细致地洞察[12]。由于本文的研究视角为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路径,即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系统功能优化的问题,属于“如何做”的研究范畴;其次,基于针对区块链应用的现有研究也很少集中在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方面,因此,本文属于探索性研究的范畴;最后,相比于单案例研究法,多案例研究法能够通过逐项复制的方法增强案例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使获得的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意义与说服力[13]。综上所述,本文选用多案例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选择典型且符合研究目标的案例,根据案例功能优化的可行路径和驱动因素选取合适的测度变量,并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构念加以解释、说明。其次,为完整客观地纵向分析案例对象,本文从多种渠道收集与案例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对案例进行阶段划分。最后,采用数据编码的方式深入比较与分析案例的两个阶段,深层次挖掘影响路径优化的关键因素与可行路径。具体步骤如下:
1.案例选择
在兼顾案例的典型性、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理论可比性这3个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选择贵阳地方扶贫信息系统、重庆“渝快链”平台、四川“区块链+农业产业化”新平台作为研究案例。
(1)案例的典型性。贵阳地方扶贫信息系统、重庆“渝快链”平台以及四川“区块链+农业产业化”平台都是将区块链技术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典型”代表。
(2)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贵阳、重庆与四川都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扶持政策、扶持方式、扶持数据等跟踪报道相对较多,为后续数据的获得提供了便利。
(3)理论相关性。本文选取的研究案例都成功尝试并探索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路径,成效显著,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样板。
2.构念测度
为了形成整体正确的认识,案例分析首先应该清晰地界定和测度所涉及的构念。为此,本部分将阐述研究所需用到的构念。
(1)区块链技术能力的测度
区块链技术能力是指区块链技术开发与使用的能力,是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技术保证,具体可用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来测度。比如:专利申请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块链技术的开发程度;互联网安全事故数,即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渐成熟,利用区块链优势的同时也会导致互联网安全事故的出现,可从侧面反映区块链技术的成熟程度。
(2)驱动因素的测度
驱动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从内外两个角度来测度:第一,内部驱动因素,主要涉及对区块链本质特征的认识,了解可转变思维理念的感知能力。比如,去中心化、可追溯、内部培训等都属于感知能力的关键表征。正是这些关键表征赋予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内在优势,进而从观念上促进其应用。第二,外部驱动因素,主要指政治驱动,包括政府支持和政策驱动。比如,区块链支持政策的出台、政府带头等都属于外部驱动因素。
(3)应用效果的测度
应用效果是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或平台后对最终结果产生的变化。其测度指标主要包括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实现程度以及应用之后的实际绩效。比如,居民可支配收入、脱贫率等都属于脱贫绩效的表征。这些表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优劣势。
3.数据收集
为了提升案例研究的建构信度,使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本文采取了多种数据收集渠道,通过多样化的来源形成对研究资料数据的交叉验证[14]。第一,通过各省市信息化办公室、人民政府等官方网站获取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政策与进展情况;第二,在CNKI数据库检索,使用“贵阳区块链”“重庆区块链”“四川区块链”等关键词获取与贵阳、重庆、四川这三个省市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息系统方面的学术文献;第三,在人民日报、搜狐、凤凰网、新华社等全国权威媒体新闻网站,及贵阳网、贵阳日报、重庆网、重庆日报、四川网、四川日报等地方媒体上,收集关于区块链应用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方面资料。通过上述三种来源收集案例所需数据,建立案例研究资料库,包括相关学术论文46篇、新闻报道128篇,以及各省市扶贫办、人民政府网、统计局等官网的相关数据资料。
4.阶段划分
在区块链技术嵌入已选案例的过程中,作者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息系统的成效与驱动因素为焦点,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阶段(政府重视前与重视后),并比较分析,见表1。
表1 案例阶段划分
5.数据编码
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文本资料。首先,将资料汇总,以主要构念与测度变量为依据,参照许庆瑞等提出的数据编码方式,采用双盲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多级编码。即两位编码者分别独立对数据资料进行编码,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完成编码并记录结果。最后评分者间检验结果,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度[15]。
具体编码和归类过程如下:
(1)按照资料来源对资料数据进行一级编码,编码原则如表2所示。其中对于同一来源中内容相似的资料只记录为1条。通过整体材料的一级编码,最终得到170条一级条目的一级条目库。
表2 一级编码原则
(2)对一级条目库中的一级条目按照前文所述的两个阶段进行二级编码,得到第一阶段55条二级条目,第二阶段115条二级条目。之后,对二级条目库中的二级条目按照区块链技术能力、内部驱动因素、外部驱动因素、应用效果进行三级编码,并将三级编码后的条目分配到4个构念条目库(三级条目库)中。整个三级编码过程采用双盲的方式,从而保证编码的信度。为进行评分者间检验,本文采用混淆矩阵。其中,i表示行,j表示列,Xij则表示编码者A对某一条目编码为第j列所代表的变量,而编码者B对同一条目的编码结果为第i行所代表的变量的条目数。例如,表3中的X12=2,则表示编码者A将2个条目编在“内部驱动因素”变量下,而这两个条目被编码者B编在“区块链技术能力”变量下,显然二者编码结果不一致。即只有当i=j时,两位编码者的编码结果才是一致的。因此,二级编码的有效条目数为30+55+33+32=150。本次编码的评分者间信度为150/170=88.2%。
表3 三级编码结果的混淆矩阵
(3)在每个构念条目库中,按照测度变量完成三级编码。为保证后续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删除了两位编码者编码不一致的条目,即在有信度保证的三级条目中进行四级编码。其中,对区块链技术能力根据成熟度编码,内部驱动因素根据感知能力编码,外部驱动因素根据政治驱动程度编码,应用效果根据实现程度与实际绩效编码。四级编码前,两位编码者先将测度变量转化为若干关键词。之后,采用双盲的方式,作者将关键词与各构念条目库中的条目归类比较,根据语义的相同或相似进行编码,并记录最终结果。四级编码结果依旧采用混淆矩阵进行评分者间检验,如表4所示。三级编码结果共得到25+52+31+13+15=136条有效条目,评分者间信度为136/150=90.7%。同样,在后续案例讨论前,本文删除了两位编码者编码不一致的条目。本文后续的分析是基于136条有效条目。表5中列举了上述编码过程中涉及的构念、测度变量、部分关键词及其最终有效的编码数量。
表4 三级编码结果的混淆矩阵
据表5政府重视前后各测度变量的编码数显示:第二阶段的编码数比第一阶段多了一倍,说明政府开始重视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这个拐点对每个测度变量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各构念前后影响的具体对比分析如下:
表5 相关构念的编码条目数及测度关键词
1.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的对比分析
政府重视前,贵阳以打造大数据城市为主,成立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2015年,贵阳举办了首届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贵阳峰会。重庆市发布《重庆大数据行动计划》,致力于建立大数据产业基地。四川成立大数据产业联盟,推进大数据的发展与建设。这一阶段,贵阳、重庆与四川在区块链方面的投入、研究与新闻报道都相对较少,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只局限于理念阶段。
政府重视后,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增长,区块链技术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呈上升趋势。根据《艾媒报告|2019-2020全球区块链技术布局与商业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占比逐年升高,2019年申请数量全球领先(如图2),表明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2017年,贵阳市政府与众安科技签约合作,成立国内首个政企合作的区块链创新中心——贵阳-众安区块链联动创新中心,共同建设区块链研发和应用平台,引进培养区块链人才,孵化投资创新企业,同时建立区块链测试平台、区块链互联网实验室、布比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重庆成立首个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合公司、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研究、示范、培养、培育功能,培养高水平人才,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四川在高校相关专业设置区块链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推动区块链人才的培养。这些举措的实施说明政府重视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人才的培养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政府重视前后区块链技术能力对比见表6。
图2 2014—2018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注:数据来源于艾媒数据中心。
表6 政府重视前后区块链技术能力对比
2.内部驱动因素的对比分析
政府重视前,区块链经历了从1.0跨入2.0时代。在1.0时代,区块链主要应用于数字货币领域。随着2.0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开始被应用在组织、公司等多种形态,分布式协作的机制开始变得常见,但仍局限于金融领域[16]。这一时期的区块链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对区块链的研发与应用处于缓慢前进状态,对区块链本质特征的感知理解与应用区块链的理念都受限。
政府重视后,区块链经历了从2.0跨入3.0时代。其应用范围已经超越了金融领域,逐渐扩散至其他领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显示,我国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既融合传统金融,又助力实体产业,比如数字金融、医疗服务、版权保护、商品溯源等。由此可知,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已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与重视,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也逐渐被挖掘从而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治理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急迫性正逐渐为人们所感知,从而有效推动了区块链技术嵌入治理信息系统落地。政府重视前后内部驱动因素对比见表7。
表7 政府重视前后内部驱动因素对比
3.外部驱动因素的对比分析
政府重视前,在法律层面,国家缺乏区块链标准和监管方面的明确法规,导致区块链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容易被恶意利用。在实践层面,这一时期的区块链应用基本局限于金融领域,缺乏政府的推动与政策的支持,使得区块链的发展缓慢,大部分应用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政府重视后,在项目落实层面,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等各级政府高度支持并推动贵阳红云社区地方扶贫信息系统的区块链应用项目正式落地,初步实现从传统扶贫信息系统向区块链技术嵌入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过渡。重庆市大力推动建立全国首个区块链应用创新产业联盟,同时重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正式投入使用。四川成都农交所德阳所与区块链国家队合作搭建了“区块链+农业产业化”平台。在标准层面,贵阳市政府与贵州省大数据管理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合作,正式成立贵州省区块链应用标准工作组,共同推进贵州省及国家区块链应用标准研制。重庆市设立区块链地方标准研究项目,加强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四川省政府明确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需要确保其协同性,避免出现“只建不用、只建不管”的局面。综上所述,政策的驱动、政府的支持与带头落实对区块链技术在扶贫信息系统方面的落地与有效监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重视前后外部驱动因素对比见表8。
表8 政府重视前后外部驱动因素对比
4.结果综合对比
由以上区块链技术能力、内外部驱动因素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能力、感知能力与政治驱动都是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的关键要素。截至2019年底,贵阳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比上年下降3.44%[17]。根据四川、重庆扶贫办数据,四川省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6%下降至2019年的0.3%,重庆市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6.6%下降至2019年的0.12%。截至2020年5月,重庆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的贫困发生率已从2015年的18.24%下降至0.33%。显然在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的推动之下,贵阳、重庆与四川的脱贫成效有了明显的提升,且在人民生活、社会保障、邮电通信、农业产业等多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各方面的提升速率显著(见表9、表10),共同印证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赋能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助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对政府重视前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各项影响因素与实施效果有直接的认知,作者对政府重视前后具体的典型引用语进行举例对比,编制了典型引用语举例及其编码来源表,具体见表9和表10。
表9 政府重视前典型引用语举例及其编码来源
表10 政府重视后典型引用语举例及其编码来源
为了清楚地反映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息系统的整体过程,挖掘出区块链技术在贵阳、重庆与四川地方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要素与可行路径,作者将搜集到的证据资料综合对比分析,建构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这三个案例的前后证据的捕捉对比与推理框架(如图3所示)。该框架指出:区块链技术能力的培养、感知能力的增强以及政治驱动程度的加强,可从技术保障、思维理念以及政治推动力方面驱动区块链技术应用成功落地。
图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贵阳、重庆与四川信息系统的前后证据捕捉对比与推理框架
通过区块链技术嵌入治理信息系统的多案例分析得到了影响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三个驱动要素:区块链技术能力、感知能力与政治驱动程度,本文提出了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的路径。
科学技术在催生世界变革方面影响深远。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贵阳地方扶贫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过程中,网录科技充分利用其在区块链技术上的优势为项目的成功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来为扶贫信息系统服务的目标。重庆市联合浪潮集团,依托浪潮的区块链引擎服务与开发服务,正式发布并投入使用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四川省联合区块链国家队,基于各公司在区块链方面的研究基础与技术成果,合作搭建了“区块链+农业产业化”新平台。因此,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必须加强区块链技术研发,大力培养区块链方面的科研与技术人员,为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落地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政府对新技术的态度决定了该项技术在该国的应用前景。贵阳的区块链助困系统项目、重庆的“渝快链”平台项目、四川的“区块链+农业产业化”新平台项目都是在政府的带头与大力支持下落实的。政府的推动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国家与政府的强烈支持并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的深切决心和行动力,为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政治保障。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可提供更加真实、有效、实时的数据,能为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区块链技术在贵阳市红云社区扶贫信息系统、重庆“渝快链”平台以及四川农业产业化新平台的成功应用都说明区块链技术的确可以有效发挥它的优势来弥补系统数据失真、更新缓慢等问题,为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且跨链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将地方信息、企业信息与国家信息对接起来,保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不可篡改,协助国家与政府掌握社会治理的真实进展,从而能够制定符合实情的策略,为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打造带来更合适的方略和更强大更持久的动力。
增强区块链应用的价值感知能力,能从观念的转变进而驱动宏观环境的转变,促使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赋能其功能优化。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理解、配合是一个很大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基层干部将搜集到的一手数据录入系统中,而一手数据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后续政策与策略的制定及实施。因此需要增强干部及群众对区块链应用的价值感知能力,从而以群众的配合、基层干部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高效的执行力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健全区块链技术的标准体系与法律制度,完善区块链顶层制度设计,能够为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营造安全健康的法律环境。在具体实践中,贵阳率先推进区块链应用标准的研制,重庆对区块链地方标准申请立项,四川加快了对区块链算力中心标准的制定。同时,国家也正通过建立与完善区块链相关法律,促进区块链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合法应用。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种应用的驱动因素和可行路径,在理论上指导该模式的顺利推广,本文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路径的实施框架(如图4所示):在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逐步完善的宏观环境下,以人才培养、技术升级、价值观念转变、政治驱动为路径导向,通过培养区块链技术能力、增强区块链价值感知、提高区块链整体应用能力来构建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路径,使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数据更公开真实,监管更精准,决策更民主,程序更透明,以此助推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功能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图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路径的实施框架
技术进步呼唤治理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于任何科技发明所引发的技术变革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治理范式,否则“技术利维坦”的技术之恶会反噬社会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是社会治理变革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不是政府主动选择就可顺利推进或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优势就能被直接应用的过程,而是一种外部大环境主动选择与内部治理需要优势互配作用的结果,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与先进工具方法应用之间博弈的最优解,是先进技术拥抱治理需求的社会进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尽管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是技术治理的未来趋势,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应用面临着技术、人才、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推进区块链技术嵌入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必须充分正视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局限、社会发展阶段、所处的宏观环境与潜在风险,合理利用,积极营造适合该技术应用的宏观环境,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项有力工具,促进社会治理工具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为全面小康目标的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