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PAD模式在疫情期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12-02 07:38陈谢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讲授心理学疫情

陈谢平

(乐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乐山614000)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全国近3亿师生惯常的寒假生活节奏。在严峻防疫形势下,教育部下发了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鼓励各地各校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和平台合理开展线上教学。随后,教育部继续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高校在线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此次疫情下大规模在线教学虽是应急之举,但教学质量仍须得到保证。而当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线上教学不仅要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和巩固,也要思考线下课堂教学优势如何为线上教学所用。根据线上线下双层耦合理论的观点,线上技术与线下模式的互补,将有助于提高线上知识传播的效率[1]。近年来提出的“对分课堂”教改模式因其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广受好评。据此,本文以高等师范学院心理学公共课线上教学为例,探索该模式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特殊背景下线上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一、疫情期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的“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是在师生时空分离的状况下,利用互联网等实施远距离教学的过程和活动[2]。此次在线教学具有应急性、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给高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实施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学课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合格师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与学的空间从线下转到线上,高师心理学课在线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些特殊挑战。

(一)应急上线容易导致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搬家上网”

讲授式教学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广为应用。讲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高效率、大容量地传授知识。因而在智慧型教学呼声渐长的今天,讲授式教学仍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然而,讲授式教学也因其对学生主动性和个体差异关注不足,而长期饱受诟病。就高师心理学课而言,当前线下课堂教学依然是以讲授模式为主。该模式适应了心理学课课时少、人数多的现实需要,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课堂教学偏重教师讲授,学生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十分有限;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为课堂讲授备课,教学效率较低;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少,课后学生课程巩固学习更少;考评方式单一,过程性评价不够等。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心理学课日益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更是一场极端环境下的应急上线教学。由于时间紧迫、准备不足以及对线上教学缺乏认识等原因,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多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课为主,师生交互有限,这种教学方式无异于将线下讲授式教学的“满堂灌”搬到了线上,从而容易导致“人灌”变成“机灌”,“照本宣科”变成“照屏宣科”的局面,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和线上教学质量必将大受影响。

(二)时空分离容易淡化心理学课堂的共情体验

共情是一种理解他人感受,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其实质是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3]。依据教学论原理,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统一。在线下面对面授课时,师生间的交流不单是知识信息的交流汇集,更是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课堂反应的情感交融。由于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情感规律的科学,课程本身就要求在认识心理现象时需要将心比心和共情体验。当教师在围绕认知、情绪、动机等心理现象进行心理学课教学时,须借助自我展示、情景设计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中,以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和感悟,从而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真人面对面线下课堂教学,可以相对轻松地实施这一教学目标。而线上教学的“教”与“学”行为因存在时空分离,即便在技术支持下能进行实时互动,但仍不能避免空间的分离,甚至很多时候也会因网络卡顿而出现时间上的分离。虽然时空分离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在时空分离状态下,教与学的情感交融会被大大削弱。高师心理学公共课由于上课人数众多,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在“面对面”交流变成了“键对键”交流的情形下,师生间的陌生感很难短时消除,而线下课堂常用的互动教学策略也难以在线上获得同样效果,这就导致心理学课堂本应呈现的共情场面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三)“碎片化”教学容易阻碍心理学课在线课堂深度

“碎片化”一词,本意指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碎状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知识、空间、时间都呈碎片化形态到处存在。“碎片化”教学是指在线上教学中,教学情景设置和教学过程开展的零散、脱离完整性的现象[4]。网络上微课、微视频等“微”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微信、QQ聊天等网络交流工具也非常便捷。这些网络资源和工具在方便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分散、系统学习不够、深度学习缺乏等“碎片化”学习问题。疫情期间,在线课堂教学在借助这些教学资源和工具开展教学时,“碎片化”教学问题也相应凸显出来。疫情期间的心理学课线上教学活动,主要采用网络直播或观看网络课程,再辅以在线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这些教学形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听课体验,也有助于扩展课堂知识分享的宽度,然而如果缺少课前的充分准备,将未经处理和整合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即兴使用,容易造成课堂知识分享与获取的“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深度、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心理学课注重的课堂讨论或分享就在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的不断切换中,变成了零零碎碎的材料堆砌。甚至针对某个感兴趣话题,学生们漫无目的地在聊天窗口展开群聊。这样的课堂局面,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消融了知识学习的深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建构性,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有效情境[5]。高师心理学课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系列中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应对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心理学课的课程教学要确保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并且尽量避免“碎片化”教学问题的出现。

(四)在线教学周期延长容易引发师生倦怠

任何事都可能因时间延续而产生“倦怠”,线上教学也是如此。新冠疫情的发展和变化,让高校线上教学的应急方案变成持续一学期的正式教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经历了从新鲜、兴奋到淡定、从容的心路历程。在电脑、视频、音频、动漫、大数据等应用的新奇感和兴奋劲之后,如果基本的课堂教学行为没有更多改进,在线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出现倦怠。倦怠意味着兴趣的减弱,表现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在倦怠后,可能采取各种 “拖时间”“填内容”“玩花哨”等流于表面的教学做法,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学生的倦怠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慕课学习中有个有趣的“第三周现象”,即到第三周时在线学习人数会明显下降。而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和学生完全物理隔离,学生在没有教师连续关注,也没有同伴可供参照,且需要独立完成学习的形态下,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倦怠不仅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区别对待。高师心理学课虽是师范生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却因其公共课身份,容易被学生视为“学分鸡肋”。加之线上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用结合不太紧密,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不在教育策略、教学模式上作出基础性改变,线上学习的倦怠将很难得以改善。

二、PAD模式应用于疫情期心理学课线上教学的依据

PAD模式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对分课堂是根据国内大学课堂的现状、基于学习行为规律提出的课堂改革新模式。对分课堂与当下常见的慕课和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慕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主张更精致的讲授,而翻转课堂以学生参与为主,主张先学后教。对分课堂则刚好介于二者之间。认为教师的讲授是必不可少,但将传统模式中的整堂灌输变为半堂精讲,另外半堂结合翻转课堂的精髓,留给学生互动参与。另外,对分课堂与雨课堂的不同在于,雨课堂突出互联网客户端、微信和PPT等网络技术的运用,而对分课堂则主要体现教与学对分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换。对分课堂与包括传统讲授在内的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有其独特优势所在,这些优势也成为其能够应用于疫情期间心理学课线上教学的依据。

(一)PAD模式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其线上应用奠定了基础

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是疫情下高校教学采取的应急措施。与常规在线教学相比,疫情下的应急线上教学缺少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因而较难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质量的主要体现,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现代教学观要求课堂教学要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思想为指导,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6]。其核心理念是以课时对分方式来克服传统讲授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对分课堂教学将课堂时间分为两半,一半时间留给教师进行精讲,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由于该教学模式在时间上把教学分为三个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所以也称为PAD课堂或PAD模式。该模式一经推广,便得到广泛认可,被誉为当前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本土化课堂教学模式。

PAD模式创新的关键是提出隔堂讨论的观念,隔堂讨论也就是把课堂讲授时间和讨论时间错开,即本节课讨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将传统课堂采用的“即时讨论”变为“延时讨论”。延时是为了供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化吸收,并带着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7]。延时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PAD模式简单易操作,已在线下大学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例如将该模式应用于管理学、外语、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关学者也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8-10]。疫情下的线上教学是因危机情况而作出的被迫选择,快速采用可靠、可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保证线上教学质量至关重要。PAD模式成熟的理论构建和在实践上取得的成果,可以为该模式在疫情期间心理学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PAD模式有助于避免心理学课传统教学弊端的“网上复现”

高师心理学课线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线上教学中仍然存在,而且受疫情期间教与学时空分离的影响会更加突出。PAD模式为减少这些教学弊端的“网上复现”提供了有效策略。主要表现在:

1.解决了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

在心理学课的线上教学中,既不能把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在“网上复现”,理所当然地认为线上教学就是让教师利用各种直播平台简单的呈现线下教学内容,也不能认为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一无是处,而是要弄清楚在线讲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以及如何讲。高度凝练的PAD课堂讲授环节,可以提高教师课堂讲解的效果。即按照对分原则,用一半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了解学习的目标和重点难点。这有助于克服教师“照屏宣科”的问题,也可以缓解教师和学生的线上倦怠感,而且给学生预留了讨论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解决了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学生真正的“学”和“学会”,必须在教师指导下经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实现。在心理学课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相对较为被动。课上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课后被动练习和记忆,缺乏自主探索学习和主动建构,对所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PAD模式的课后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发力点和着眼点,学生在自主思考和讨论中能认识到该学什么和怎么去学。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也能增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

3.解决了课程“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传统心理学课考试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而PAD模式关注过程性考核评价,尤其将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完成的作业和内容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11],特别适合疫情期间心理学课强调过程考核评价的实际需要。

(三)PAD模式为心理学课线上教学交互提供了整合途径

线上教学有三种常见交互方式:学生与教师交互、学生与资源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其中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仍是线上学习的最主要形式,如教师基于直播或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时线上教学。这类交互一般为同步进行,师生之间有直接互动,但多以教师教学为主导,学生的参与性较弱。学生与资源的交互,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而开展的交互活动,在应对同步线上教学和促进学习的个性化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如果缺乏教师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持,则容易造成学生线上学习的孤独感和乏味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即同伴学习交流,生生交流可以集思广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资源整合能力。但是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则容易陷入相互推诿,应付了事的局面。由此可见,以上三种线上教学交互均有其各自优缺点。

“等效交互原理”认为,只要三种教学交互中的一种处于高水平,即便另外两种交互水平较低,也能支持深入的、有意义的正式学习,不会降低教学的客观效果[12]。不过若能将三种教学交互整合,无疑将极大提升线上教学的成效。PAD教学模式以对分的方式,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资互动联系起来,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单向授课的教学生态。对于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而言,PAD模式能够打通线上时空分离带来的隔阂,让本就注重师生互动、团体讨论、反思内化等环节的心理学课,通过观看讲授、在线讨论、在线分享等形式,使得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生资交互得以有效整合,从而促进线上心理学课的教学效果。

三、PAD模式在疫情期心理学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

PAD模式作为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线下课堂教学改革中获得了积极效果。虽然对分课堂对学生类别和课程类型有一定考量和要求,并不能在高校各门类、各学科课程中畅行无阻,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却比较适用[13]。而高师心理学课是高师学生职前准备和心理素质提升的必修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PAD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改革所借鉴。为应对新冠疫情下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笔者依据PAD模式的教学理念,将该模式在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应用的经验作如下介绍。为形象化PAD模式的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三个环节,将其统一称为“讲一讲”“化一化”和“议一议”(图1)。

图1 心理学课线上PAD教学模式流程

(一)“讲一讲”环节:精讲留白,为线上课堂释放空间

课堂讲授是对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为课程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针对传统讲授方式的弊端,教师不再对细节知识加以反复解读,而是以精讲和留白作为讲授原则。精讲指教师只做引导式和框架式讲授,例如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和逻辑结构等。为此,在高师心理学课的线上教学“讲一讲”环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以电子教材为依托,将线下授课的章节加以凝练,以利于精讲。通过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分析,提炼出“心理学概貌-认知过程-情绪情感-智力与创造力-行为动力-人格发展-学习心理-心理健康-教师心理”等几个重要主题单元。明确以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每一单元重点知识为讲授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把握学习要点。精讲内容梳理后,以PPT课件形式呈现。

疫情期间可供教师选择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有很多,考虑到腾讯会议有较强大的课堂教学支持功能,因而在心理学课线上教学时主要采用腾讯会议软件。由于参加心理学课在线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与授课教师并不熟悉,且又隔着电脑屏幕,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实属不易。为此,在每次上课前10分钟,教师就开始通知学生进入腾讯会议室,随后以舒缓的音乐或轻松的话题启动教学。在课前话题中也会经常分享疫情中的心理感受,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疏导因疫情影响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通过这些课前预热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在线课堂变得更为轻松。

正式讲授使用腾讯会议的分享屏幕功能,把教师的教学PPT实时分享给全体学生。每次线上教学时长为2课时共90分钟,按照对分原则教师讲授只占一半时间,考虑到学生在线听讲容易疲劳和容易分心的情况,将讲授时间分配在两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各20分钟左右。讲授时长分割和缩短后,讲授内容就要体现精练性,准确把握课堂讲授的精华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讲一讲”不仅仅拘泥于课件内容,而是在教学计划导引下,适量穿插其他制作精良的在线精品资源(微课和公开课等)。这些在线平台课经过精心设计,试听体验比较好,尤其在讲背景、概念时可以加以利用,但播放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以内。经过学期教学尝试,发现教师讲解与其他教学资源相结合的形式,讲授效果更好,学生的接受度也更高。

(二)“化一化”环节:整合线上资源,助推学生深度学习

内化吸收是PAD模式的第二阶段,由学生课后完成。心理学课的内化吸收主要体现为,学生对教师上一堂课讲授内容的消化,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两个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意义的形成和建构过程[14]。PAD模式的“化一化”环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内部知识的建构,以原有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在线上教学活动中,如何依靠网络环境给学生推送精准有效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是PAD模式线上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关注点。学习资源之于学生好比大米之于巧妇,如果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支撑,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将很难实现。而学习资源的利用程度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资源供给水平的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往往比较有限,多为授课课件、教学案例、参考书籍等等。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学生所能接触的知识资源日益丰富,资源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就心理学而言,现有在线资源十分充足,完全能满足疫情期间心理学课线上教学的资源需求,但学生也很容易被海量学习资源淹没,引发“认知超载”和“碎片化”学习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按照心理学课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各主题单元为线索有针对性地搜索有用资源,再根据教学进度将资源进行选取和整理,形成课时资源包。在每次线上教学结束时,将该堂课相关资源包推送给学习小组,并指导学生在课后如何使用资源包开展自主学习。为确保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随机选取学习小组代表在隔堂讨论环节(与上一堂课间隔一周)呈现自己的“亮考帮”。“亮”即亮出上一堂课的收获和心得;“考”即提出一个已解决的上节课问题来考别人;“帮”即自学中没弄懂的上堂课问题在课堂讨论时求助别人。“亮考帮”既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又需要学生相互协作,有助于拓展其心理学课学习的深度和宽度。

(三)“议一议”环节:共享共情,形成良性线上课堂生态

课堂讨论是PAD模式的第三个环节,主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前两个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与传统课堂讨论不同,PAD模式下的课堂讨论是一种常态机制,即每次课留出一半左右时间,针对上节内容和课下形成的“亮考帮”进行讨论。现代学习活动理论认为,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是认识得以建构的基础,仅靠学生个人的单独活动很难实现这一过程[15]。因此在心理学课线上PAD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以6-8人为基数组队学习。组内设置轮值组长,组长需要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和提供的资源包,安排组员开展课后合作学习,并形成小组的“亮考帮”,制作成剪短Word文档或PPT在课上进行呈现。

在“议一议”隔堂讨论环节,教师随机请任2-3个小组分享本组的“亮考帮”。先将主持人权限设置给小组的发言代表,由其进行直播展示,然后其他小组派代表通过视频、语音或文字作出解答。其间教师负责把控时间,引导发言重点,并指点困难问题,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讨论。经过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知识聚焦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全班同学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展开讨论,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讨论的“碎片化”和“分散化”问题。最后教师对讨论内容和学生参与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将过程性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中,并适当提高过程评价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在线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议一议”环节结束后,教师开始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学生课下再内化吸收,下次课继续进行讨论,如此按照教学计划作循序推进,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牢靠的心理学通识课知识体系。

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等生态因子共同构成的微观课堂生态系统[16]。只有当各生态因子平衡时,才会使课堂趋向合理化、自然化,达到一种良性循环。PAD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存在一定短板和不足。例如将教学时间对分后,可能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另外,教师讲解减少后,容易让教师形成松散教学的习惯,使得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再有,对分课堂强调学习资源精品化,若教师不能有效获取和优化高质量学习资源,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从而违背对分课堂的理念初衷。因此,应用PAD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尤其是在教师精讲和教学管控能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和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均有待提高。但PAD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学课线上教学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整堂灌的弊端,构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态景象。在类似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快速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对分课堂PAD模式在疫情期间高师心理学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对提升疫情中线上教学效果和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而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讲授心理学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