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威
(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学术语篇是学术领域思维的方式和语言使用的方式(1)HYLAND K. Academic discourse [M]. London: Continuum,2009:1.。学术语篇之所以十分重要,原因主要在于各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如思想的传播和知识的建构等,都要通过语言来完成,而语言是构成学术语篇的必要元素,因此,有人把语言交流称为“学术界的生命线”(2)BECHER T, TROWLER P. 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 intellectual inquiry and the cultures of disciplines[M]. Milton Keynes: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1:12.。学术语篇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如系统功能视角、关联理论视角、互动语言学视角、语境分析视角等。本文从批判语篇分析角度对学术语篇进行解读,批判分析法关注语篇中的社会权力现象,其目的在于探索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在语篇中的反映以及通过语篇分析来探寻权力和意识形态问题。具体包括批判分析视角下学术语篇研究意义、类型以及要素。
随着人们对语篇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不同类型的语篇研究中,例如新闻语篇、政治语篇、广告语篇等,特别是近年来学术语篇成为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很多研究人员对学术语篇情有独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当前教育科研领域特点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学术语篇研究蓬勃开展的原因可以用“变化”这个词来概括,变化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其次,教育的企业化和商业化趋势;第三,国际通用学术语言(即英语)的单一性。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社会包容程度不断扩大,很多新兴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如医护、社会福利以及销售等,逐渐呈现出学术化特点,并被划分到学术领域。欧洲、亚洲以及大洋洲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不断膨胀的趋势。以中国为例,2012年中国共招收本、专科学生681.50万人,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3 32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为2 391.32万人,高中毕业生基本都可以上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同样,在英国,大约百分之四十的适龄群体就读于高校,这与五十年前相比,整整提高了三十八个百分点(五十年前,仅为百分之二)。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当代大学生在年龄、种族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表现出多样化特点。教育必然要打开国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个高校发展教育战略的必然趋势(3)李宝贵. 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变化趋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1):110.。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讲着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这些在语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表现出多样性的学生群体意味着学习者给不同的学科专业带来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理解方式以及不同的意义建构习惯。过去的传统大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方式和学习经历,这些方式和经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至关重要,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师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期待现在的大学生还具有传统大学生所具备的那些理解方式和学习经历。同样,现代化的大学也不可能在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沿袭传统大学的种种模式。
高校学生结构和课程体系方面的变化还伴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衰减和高等教育的企业化过程。以中国为例,大学生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不需要缴纳学费,他们在大学里的唯一任务似乎就是学习专业知识,高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政府为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切经济和制度方面的保障。但是,这种情况早已发生变化,不管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学费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外国留学生所带来的收入更是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即是“顾客”,因而,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教和学的问题,教什么,怎么教,选择什么教材,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成为研究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学生地位从“边缘”向“中心”的递进使院校研究的教育属性更加突出(4)庞颖.美国院校研究问题域的范畴及其更迭——基于《院校研究新动向》(1974-2017年)的批判话语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8(9):37.。在很多国家,高校会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也会对教师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资质和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考核内容,因此,这也成为专业发展计划的核心所在。
学术语篇研究发展迅速的第三个原因在于英语日益成为国际科研和教育领域的通用语言。据统计,到2050年世界上将会有一半的人使用英语,因此,与其说英语是一种语言,还不如说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学术技能。这对高等教育必然产生一定影响,2009年,全世界约有一百二十万名学生在海外学习英语,英国的在校研究生中有一半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另外,很多海外留学的博士生、硕士生也要用英文完成他们的学位论文(5)WILSON D. The Englishization of academe: a finnish perspective[M]. Finland: University of Jyvakskyla Language Centre,2002:23-25.。据统计,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科学文献以及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术期刊均用英语出版发行(6)THOMPSON P. Points of focus and position: intertextual reference in PhD these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5,4(4):308.。不仅是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即使是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英文出版物也不断涌现,因此,世界范围的很多学者都不得不用英文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21世纪,英语的全球性地位不仅影响学者们的生活,也会对他们学术知识的创作和交流产生影响。有学者指出,学术英语教学强调技能培养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认识文本背后的认识论及学科文化因素,产出符合话语社团知识传统的学术语言行为(7)王冰昕,卫乃兴. 认识论、学科文化与语言使用——以评价语言为例[J]. 外语教学,2019(3):18.。
上述种种现实要求我们必然要揭开学术语篇的神秘面纱,尽管高等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大学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知识的建构、维护以及传递却是由相对稳定的方法进行并开展,而学术语篇的传统角色就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解读这些知识的权威方式。因此,对学术语篇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甚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然趋势。
对于类型或体裁的概念,学者尚未达成共识。Hymes认为类型可体现在不同的言语事件中, 也可以对不同的言语事件予以确认, 因此“类型或体裁”(genre)常与“言语事件”(speech events)混淆(8)HYMES D. 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M]. Philadel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4:1-14.。他主张将“类型”从“言语事件”中解析出来。还有学者指出类型是典型的修辞行为,是人们语言运用过程的策略和手段(9)MILLER C.Genre as social ac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1984(70):157.。另外,有学者认为类型是具有阶段性的、目标明确的社会活动的规律和规则(10)MARTIN J, ROSE D. Genre relations: mapping culture[M]. London: Equinox,2008:128.。纵观这些学者的观点,他们大多从“交际事件”或“言语事件”的角度考察语言运用中的类型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很多学者从更深的层次探讨“类型”问题。新加坡学者Bhatia提出“类型”是一种可以辨别的交际事件,这种交际事件具有鲜明的内部结构,而且,社团成员对该内部结构了如指掌,交际事件也具有被某一社会团体认可和理解的一整套交际目的(11)BHATIA V.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 Longman,1993:46.。在建构语篇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循特定语篇类型的体例要求,创建出不同类型的语篇以满足交际需求。中国学者秦秀白指出,“类型”是语篇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篇分析时我们不仅要重视语篇的衔接手段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也要重视对语篇的宏观结构进行分析,如果忽视语篇类型的社会功能和交际目的,我们很难做到有效而得体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12)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6):8.。近年来,Bhatia对类型的定义进一步简化,指出类型分析是对特定语境语言行为的研究,对学术语篇而言,这个特定的语境即已经体制化的学术环境或专业环境(13)BHATIA V. A generic view of academic discourse[M]∥FLOWER DEW. Academic discourse. Harlow: Longman,2002:22.。
Swales指出,随着新的语篇类型不断涌现,要想给“类型或体裁”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似乎特别困难(14)SWALES J.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61.。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用一种隐喻的方式看待类型分析,把类型看成社会行为的框架,该框架为人们行事提供指导原则,正是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人们才能够通过语言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换言之,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类型即图式(schema),使用语言有各种可能的方式,我们只是从中进行相对较小范围的选择,再通过不断地重复,有规律地利用这些选择去理解他人和展示自我。Swales进一步指出,学术语篇类型就是学术语篇的集合。从语义场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即学术语篇类型只是一个上义词,它包含若干同下义词,如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学位论文、课堂教学等,既然是同下义词,就必然具备能够体现上义词特点的某些共性,也一定各有特色。但是,同一下义词又根据不同的语义场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归属,因此,对于某一特定的学术语篇类型来说,它的上义词究竟是什么并非固定不变,影响因素正如同我们上面分析的那样,包括语境、交际目的、参与者等。例如,博士学位论文语篇,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既可以看作书面学术语篇类型,也可以看作学生语篇类型。因此,类型分析只是一个宏观概念或指导原则,具体的分类结果则各自不同,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个人选择。我们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角度把不同类型的学术语篇总结如表1,也可以把学术语篇按照表2进行分类。
表1 学术语篇分类一
表2 学术语篇分类二
以表1的分类方法为例,虽然表中列出了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的常见类型,但是,它们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往往彼此借鉴、渗透,相互影响,因此体现出明显的互文性特点。语篇互文性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互文性,因为语篇中通常会转述或复述以往文本中的某些观点,很多时候也会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话语;第二种是结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通过借用其他语篇类型或修辞传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语篇或文本,例如传记类型中的定性研究文章就能够体现结构互文性。类型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有助于建构特定的语境,Devitt就曾提出“类型集”和“类型链”的概念,用于表示某个特定群体所使用的一系列不同语篇,如学生常用的“类型集”就包括教科书、实验报告、课堂教学等;“类型链”表示在某些特定的语境,口语和书面语篇往往融合在一起,难以分清彼此,例如多媒体语篇等。
教科书、论文、讲稿以及各种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构成学术界的核心,没有这些不同类型的语篇和文本,教育和知识的创新就无法实现,科技和社会也无法进步。语言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严格地说,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语言本身,也要重视语篇。从某种程度上讲,语篇的内涵远远大于语言,它们是行为和互动的方式,也是存在的方式。换言之,学术界不可能脱离语篇而存在,没有语篇,就没有所谓的学术。同样,对语言,特别是对语篇合理的理解和恰当的运用也是区分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标准之一。只有通过语言,不管什么形式,论文、口头测试、作业或者考试等,学生才能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成功地迈入大学之门,在大学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并顺利毕业,进而在随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进步。因此,语篇是学术工作的灵魂,是个体与他人合作或竞争的方式,是创造知识的方式,是展示所学所得的方式。语篇研究是获取学术界社会实践的重要来源之一。正如Halliday和Martin所说,“科学语言已经成为读写语言和学术语言”(15)HALLIDAY M, MARTIN J. Writing science: 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M]. London: Falmer Press,1993:11.。
语篇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被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主体性。批判分析法可以被看作是对待语篇的态度,即看待和思考语篇的方式。从批判分析法的角度来说,语篇分析既不是定性分析,也不是定量分析,这两者得出的通常是基本假设,而语篇分析是对这些假设所持有的一种质疑态度,即凡事要问个为什么的态度。批判分析法强调社会语境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语境中的权力关系以及维持该关系的意识形态。在批判分析视角下,与学术语篇研究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因素是学术读写能力、语境以及批判语篇分析。
与批判语篇分析一样,学术读写能力并没有把框架化的语言当成一系列具体的技巧,而是把它们看作语篇实践,即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被使用的方式。它重建知识、写作和身份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赋予写作实践以关联性和合法性(16)LAILLIS T. Student writing: access, regulation, desire[M]. London: Routledge,2001:58-63.。
学术读写能力是一种行为,一种发生在人与人互动过程中的行为。学术读写能力和语境密切相关,因此,当代高等院校的学科不均衡性十分明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术读写能力的主要特点就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进行不同的语篇实践,并根据语境恰当地采用不同的语篇类型。读和写是不同类型的技能,因为学科的不同、任务的不同,这两种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处于同等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问题之一在于写作的衡量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写作的意义(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往往也并不明确。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语篇传统已经融入社会实践和人们的认识中,就无法真正理解写作的意义;如果教师本身对此也并不清楚,那么学生就更会是一头雾水。
在建构学术语篇时,学生遇到的困难通常并不在于语法或者句法结构等技术层面,而是他们所学的知识彼此交织,这些知识又和他们先前的经历混杂在一起,这往往导致写作上出现困难局面。为了使自己获得某学术团体成员的身份,搞学术意味着一种“文化转移”,这种转移十分重要,因为语篇通常与身份密切相关,身份需要通过语篇来体现,那么,不能很好地展示你的身份就等于宣告你不具备那样的身份,你至多只能算新手甚至是冒牌货。学术上的成功意味着能够按照某学科领域的积极评价标准展示自我,接受该学科领域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学术语篇所体现的身份。学生往往对自己学术写作中所描绘的那个“自我”感到不安,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写作中所展现的身份与他们的实际身份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而之所以构建某种身份,完全是出于成功写作的需要,别无其他。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写作被简单地看作“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展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不需要考虑更深层次的文化基础和认识基础。这就把写作和认知方式分割开来,也把语篇和学生的个人经历分割开来。因此,接受高等教育和写作实践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学习某种技能或达到某种效果。如果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待它,即什么才算真正的知识;从身份的角度看待它,即写作形式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从权力的角度看待它,即通过学术行为中的写作要求和反馈、评估过程,观点和主张如何以折中的方式被展现出来(17)JONES C. Students writing in the university[M]. Amsterdam: Benjamins,1999:66.。
写作不仅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写作,学生不仅要了解并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也要通过写作为他们自己传达意义、建构身份。不同的语篇和学术预期要求师生之间要对语篇进行协商,而不是单纯地去适应外来的、不同的语篇和读写传统。
为了分析语篇的这种“权力象征”,批判语篇分析强调互文性(文本间的相互“引用”)、互类性(文本间体裁传统、文体和语域的互用)以及语境重构(与特定语篇相关的要素如何拓展新的语境)。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是为语言使用者提供各种选择的一个系统,这些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权力的不平等状况。Young和Harrison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判语篇分析在如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第一,都把语言看作社会建构,或承认社会改变语言;第二,特定的话语事件离不开语境,反过来又影响语境;第三,强调从文化和历史角度分析意义(18)YOUNG L, HARRISON C. Introduction[M]∥YOUNG L and HARRISON C.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Continuum,2004:4.。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批判语篇分析提供一种复杂的分析方式,用于分析语言和社会语境的关系。在对真实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时,批判语篇分析通常对如下议题感兴趣:
• 词汇:例如,如何用隐喻意义表示意识形态;
• 及物性:参与者和动作如何在从句中得以体现,例如,谁是动作发出者,谁是承受者;
• 名词化和被动化:动作和动作发出者如何被用作名词,或省略动作发出者,把句子变为被动结构;
• 语态和情态:用于表现人际关系,例如语篇角色、态度、义务等;
• 语篇结构:语篇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标记;
• 互文性和互类性:其他文本、文体或语域对某文本的影响,互文或互类会导致混杂化,例如商业语篇向其他语篇的渗透。
研究利用大众传媒和公共语篇,处理诸如种族、性别和阶级等问题。教师和学生正是通过课堂语言建构知识体系、阅读材料、权威的解读方式,并通过课堂语言建立合法的社会关系以及各种语篇实践。批判语篇分析也从商业化的角度研究语言现象,销售语篇悄然出现在很多其他领域即是明证。例如,高等学校利用各种语篇把自己塑造成法人团体的形象,这个团体出售的是各种教育产品,这种趋势正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变。高校的招生手册、简介、招聘广告等全都反映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高等教育废除各种学生补助的同时却收取高昂的学费,这就使高校日益成为竞争激烈的市场,显然,学生就是这里的“顾客”。
批判语篇分析强调语境分析的重要性,鼓励对隐藏的文本动机进行研究。它提倡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意识到写作实践必须根植于社会结构,这样的思想意识会使他们在备课和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满足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学生,更要培养对文化和经济具有批判分析能力的人才。
批判语篇分析的理论背景可以追溯到法国后结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语言和语篇的核心地位,很多学者认为语篇并不是描述或分析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方法,而是用于建构、调节和控制知识、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知识学问以及万事万物都可以在语篇中得到体现。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通过不同的交换价值,语篇实践成为“文化资本”的体现形式,特定的语篇或写作实践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描述方式,这种方式通常用来描述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虽然具有象征意义的权威语篇及其模式由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团体所塑造,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并有权利使用这些有价值的语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机构也由语篇所建构,并能够在语篇中得以体现,例如各种政策文件、课程体系设置、教科书以及学生语篇和课堂教学等。
批判语篇分析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众多(19)常丽娟.美国新闻中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批判语篇分析受系统功能语言学影响较深,很多分析方法和思路直接来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批判分析的关注点是社会问题,着重分析语篇语言的选择如何反映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即人们怎样通过使用语言、语篇和话语操纵社会活动,怎样使用语言和语篇来保持、创造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结构,语言、语篇如何在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中生成,再创造、再现并产生了权力和权势(20)黄国文,徐珺.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2.。
批判语篇分析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21)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M]. London: Longman,1989: 56-60.”,试图探究语篇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基础,这种意识形态基础长久以来被我们所忽视,想当然地认为它们是语篇普遍的、可接受的、自然而然的特点(22)TEO P. Racism in the new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reporting in two Australian newspapers[J]. Discourse and society,2000(11):39.。因此,批判语篇分析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主要研究社团中如何通过各种不同体裁类型的语篇建构社会关系、身份、知识和权利。语篇是社会生活的中介,它们能够自发地建构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并受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制约。
由于基本概念和理论众多、方法灵活多样,Blommaert反对把批判语篇分析看作一个严格的学派,然而,只要采取一种批判的立场研究语篇,都可以被称为批判语篇分析(23)BLOMMAERT J. Discourse[M]. Cambridge: CUP,2005:138.。批判观点的核心就是任何机构和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兴趣、价值观和权力关系都可以在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中得到典型的体现。这种明显的政治目的把批判语篇分析与其他类型的语篇分析区分开来。
事实上,解读学术语篇有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对语篇进行研究也有不同的方法,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学术语篇分析的唯一正确途径。一方面,不同的方法、概念、术语与特定的理论方向和研究团队相联系,这些方法和概念定义了特定研究团队的工作,并代表他们的身份,他们之间有很多重复、借鉴、搭配、甚至混合。另一方面,虽然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研究问题,但只是哪一种更适合而已。没有哪一个单独的理论或研究工具对所有语境下的语篇理解都适用。因此,兴趣、需求、特定的目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语篇研究。
换句话说,针对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篇类型,我们有必要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只有最适合某一种语篇类型的研究方法,不可能存在适合所有语篇类型的通用研究方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进行选择,方法都伴随着相应的理论,不同的理论对语言的本质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建构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有不同的解释。没有哪一种语篇分析方法能够脱离我们对于学术或语篇的基本了解,在我们选择方法和工具的时候,我们会思考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在哪儿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方法不是存在于不变的、孤立的真空中,研究者通常根据目的以及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选择方法。因此,我们既不能排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也不能放弃体裁分析和民族学分析,等等,而是应该寻求那些能够为学术语篇理论提供证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释在普遍语境下的语言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