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①

2020-12-02 03:08迪,贺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导向症状

曹 迪,贺 云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帕金森病在临床中又称为震颤麻痹,属于临床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1,2]。患病后,患者可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及不同程度步态和姿势障碍,部分严重则可出现脑萎缩、自主意识障碍、多巴胺代谢功能异常等,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目前临床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但临床治疗周期较长,且疗效不明显,患者受临床症状影响极易出现负性心理及活动能力降低。因此,在对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应辅以有效措施干预,以提高干预效果。本研究探讨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5-06~2019-01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1~66岁,平均(58.9±1.2)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5.2±0.6)年;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67岁,平均(58.8±1.3)岁,病程9个月~10年,平均(5.3±1.4)年;两组资料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问题导向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活动干预小组。神经科室医务人员自发成立活动干预小组,由1名神经内科专家、1名临床带教老师、1名护士长、3~4名责任护士,以护士长为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开展以问题导向干预模式的相关培训工作,侧重了解疾病特点、健康教育、护理技能及应急处理措施等;(2)构建问题导向干预。护理人员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规范版)对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包括生理状态、病情、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等,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动机性访谈方式诱导患者对问题进行描述,建立患者普遍关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奥马哈分类系统进行问题整理,统计主要护理问题:如影响睡眠、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详尽记录。以护理问题为导向,由小组成员、家属、患者积极讨论,按照个性化原则拟定可行性目标,期间充分分析患者身心变化及内心顾虑,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并采取“奇迹式问句”与患者进行探讨和分析,探讨过程中观察患者理解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和危害;(3)案例分析。采用集体讲座或多媒体播放案例资料的形式,由专家对实际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讲到具体症状时以场景模拟的形式展示,并适时询问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对症状识别,从而指导患者了解疾病发生机制、危害及日常防护措施等,并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患者自我认知;宣教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取对应的治愈成功案例,进一步使其对疾病、特点、治疗及预防的认知得到提升;干预结束后,鼓励患者及时提出自身疑问,并拟定相应解决措施,如针对心理状态不佳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或指导患者掌握调节情绪的放松方法,例如腹式呼吸、注意力转移疗法、音乐疗法;对于睡眠差的患者,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可指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同时帮助患者加强洗衣、如厕、吃饭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并强化基础护理,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异常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进行观察,结合其实际情况拟定护理干预措施。

1.3 研究指标

(1)护理干预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2)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参考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百分制,指数项目:洗澡、如厕、进食、洗漱、穿衣,分值越高生活活动能力越好。(3)护理干预后,安排专门人员采用专业的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包括6个项目共21分,主要从入睡快慢、沉睡时间、对白天生活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评价,睡眠质量与得分呈负相关[3]。(4)护理干预后,采用精神科A类PHQ-9评分表及A类GAD-7评分表评定心理状态,总分27分,根据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计分,0~4分、5~9分、10~14分、15~27分对应的症状严重程度逐步增加[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其中观察组肺炎1例,对照组肺炎3例、深静脉血栓3例、褥疮3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08)。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护理前组间数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具有显著,观察组明显占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分)

2.3 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临床精神科室常见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据不完全调查资料结果显示[5],目前我国帕金森病发病率约为(15~328)/10万,大多患者为散发病理,家族史患者仅有10%,疾病具体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疾病发生后患者颅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形死亡,并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减少。目前临床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通过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来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临床症状显著、运动并发症较多、处理困难等特点,导致患者治疗中仍旧受到临床症状影响,使其出现负性心理及不适行为。以往临床在其治疗中多采用常规护理,通过改善其身心状态确保治疗顺利实施。但是具体干预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满意需求。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干预措施,通过充分分析患者需求及疾病特点拟定护理干预措施,提出相应问题以加深患者理解,并及时反馈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确保干预效果,最大程度减少外在因素对干预效果造成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表明经有效干预可协助临床对患者并发症风险进行控制,且患者负性心理、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临床将问题导向干预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护理人员能够以患者提出的问题为核心,通过了解患者需求及实际情况拟定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同时,经有效护理措施干预,针对患者心理、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进行改善,使其能够在良好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干预效果。综上所述,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采用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改善,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其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导向症状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