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教育内化于《儿科护理学》教学初探①

2020-12-02 03:08黄金龙许洪伟姜明霞宋银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护理学儿科人文精神

陈 雨,黄金龙,许洪伟,姜明霞,宋银萍,庞 伟

(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护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提高其生命质量的一门专科护理学[1]。人文精神是护理专业信念的基石,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主张将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人的尊严与人格,尊重人的价值,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和积极性[2]。本研究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提升护生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道德品质、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而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护士人文精神的传播和泛化提供必要载体,实现润物无声的课堂效果,让学生在学习儿童生长发育与儿科疾病护理知识的同时,获得高尚的职业素养[3],收到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以佳木斯大学护理学院就读的全日制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103人为对照组,2017级118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均已完成学科基础课程8门、专业必修课程4门、专业选修课程4门,学生的一般情况、课程基础、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课堂讲授、临床案例讲解、实验课演示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与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后活动三个环节,课程结束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及期末考试成绩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观察教学效果。

1.2.1 教学方案设计

《儿科护理学》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48学时,实验课程16学时。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教学大纲,拟定课程思政总目标为:培养具有护理学专业素养、凸显人文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护理学专门人才。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素材包括:南丁格尔精神、北大荒精神、佳医精神;主要教学方法包括:PBL法、TBL法、演示教学法等[4];并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细化课堂教学设计、一学时前沿教案、课后延伸等教学环节。

1.2.2 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每90min为一个教学模块,课堂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导入—课程讲解—课堂互动—小结与反馈—课堂测试—课后延伸。以“第一章绪论”为例,教学设计如下:(1)课程导入:以“你眼中的儿科护士”和“你眼中的儿科病人”为问题指引,启发学生思考儿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儿科护士的职业素养要求。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陆冰的先进事迹为例,讲解作为儿科护士的创造性工作表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坚守全人护理之本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和严谨慎独、开拓创新的工作境界[5]。(2)课程讲解:包括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童年龄分期、儿科特点及护理原则、儿科护士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发展与展望等内容,融入“仁德博爱、至诚至精”的护理学院院训精神,以我国第一所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的创建和我国“小儿脑瘫康复之父”李树春教授的感人事迹为切入点,诠释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6]。(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以体验不同年龄段儿童特点。(4)课堂测试:采取“智慧树”手机APP软件进行课堂知识测试,巩固学习效果。(5)课后延伸: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并以演讲的形式在第二课堂上交流。

1.2.3 实验课程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以180min为一个教学模块,以常用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为教学内容,包括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技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蓝光照射法、股静脉穿刺等16项技术操作,以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为例,教学设计如下:(1)课程导入:介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游建平的工作事迹,介绍其在从事援外救治工作中,作为一名感染科护士对外籍患儿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患儿的人文关怀之心和同情之心。(2)教学演示:演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的操作要点。(3)案例切入:引入“一例肺炎患儿的给药护理”临床案例,请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并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思考给定案例的护理措施。(4)PBL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对案例患儿实施人文关怀和护理操作,最后,请各组交流讨论体会。(5)撰写实验报告及实验体会。

1.2.4 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学校、医院儿科、社区等场所,观察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并实施儿童体格指标的测量,培养与儿童交流的能力,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3 教学评价

以课程过程性评价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教学评价指标,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100分)。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3分)、记分作业(3分)、教学实践活动(3分)、课堂评价(3分)、小组学习(6分)、网络答疑(2分)、阶段性测试(5分)、实验报告(5分);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考核,卷面内容全面体现教材知识点和人文精神教育元素,卷面分数100分,按照70%折合后计入综合成绩。课程结束后,发放自制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问卷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态度3个维度,共9项条目,以此评价教学效果。

1.4 统计学分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综合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综合成绩比较,考勤成绩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分作业、教学实践活动、课堂评价、小组学习、网络答疑、阶段性测试、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学专业学生《儿科护理学》课程综合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的比较

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包括儿童保健、儿童疾病、课堂参与情况的评价,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技能运用情况的自我评价包括护理技能的独立完成情况、整体护理观念和团队意识的建立情况,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人文精神养成情况的自我评价包括厚植职业情感、重视人文关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学专业学生基于人文精神教育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比较(%)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他们具有与成年人不同的特征及护理需求,儿科护士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儿童和儿童的家庭,儿童机体功能尚不成熟[7],具有生长发育进行性、心理依赖特殊性以及游戏活动娱乐性等特殊需求,因此,护生需要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识、儿童个体化心理护理以及儿童保健等全面知识体系,其中,与患儿的沟通尤为重要,人文精神护理应体现以关心、爱护与尊敬患儿[8]。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9],通过引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让榜样的力量点亮课堂,凸显出来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让学生在护理学科专业课堂上感悟到浓浓的护理学职业情怀,培养对专业的热爱之情,为课堂教学增加良好效果。

教育应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也注重人文素养的应用能力培养[10],而人文精神教育应结合学情、地域、文化、社会、专业等背景因素开辟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佳木斯大学地处祖国边陲,数十年来厚植北大荒精神,护理学专业由南丁格尔女士创建,南丁格尔奖作为行业最高奖项具有特殊象征意义,因此,将北大荒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作为人文精神教育元素引入儿科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契合了教学背景,有利于强化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必将成为一缕光环,在护理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护理学儿科人文精神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护理学杂志》稿约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