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①

2020-12-02 03:08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氯吡

李 恒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短暂性脑缺血病变(TIA)为一类多发病。该疾病主要因为颅内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短暂性、一过性局灶性脑部和视网膜功能异常。疾病的临床特点为瘫痪、感觉障碍、短暂性失语。相关研究指出[1],50~70岁群体为出现此类疾病的好发人群。对于患者来说,未能及时治疗,对其生命会产生一定威胁。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均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见药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06~2019-06入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为此类疾病。符合全国第5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关于此类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其在就诊后或者入院前实施MRI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证实不存在责任病灶。

排除样本:颈椎病者、癫痫病者、脑出血者、脑梗死者、颅内占位性病变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贫血者、近期出现严重感染者。

现按照就诊顺序,在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内男42例,女18例。年龄56~75岁,平均(64.39±1.62)岁。脑椎基动脉系统病变24例,颈内动脉病变36例。

观察组内女22例,男38例。年龄57~76岁,平均(65.08±1.75)岁。脑椎基动脉系统病变26例,颈内动脉病变共计34例。经对比证实,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开展基础的微循环改善、脑保护等基础治疗。

依次为基础对照组受试者使用阿司匹林片治疗疾病,剂量为80~300mg/d,1次/日。

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受试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推荐剂量为75mg,每天经口服用1次/日。结合受试者自身症状体质量,年龄等指标可以将剂量调节为50mg/d,1日/次,且不与食物同服。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凝血系列指标改变情况。

(2)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项目,分析总有效率。

具体为[2]:基本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在24h内得到控制,且15d内未二次发作。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在2~3d内得以控制,且15d内无二次发作。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在4~7d内得以控制,且15d内无二次发作。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改善。

(3)分析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PT、APTT以及FIB对比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PT、APTT以及FIB对比情况

2.2 治疗有效率情况

对照组内基本痊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内基本痊愈26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两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皮肤瘙痒者2例,上腹不适者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对照组内呕吐、恶心共计4例。经过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经对比证实,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3 讨论

相较于以往,这些年国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提升。所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指的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之下,引起脑动脉发生短暂性、一过性供血异常。该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长大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通常于1h内全部消失。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引致因素,另外也是发生脑卒中前最具价值的预警信号。和脑梗死相比,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复发风险更低。但最近几天研究证实:出现过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患者其发生早期脑卒中的风险较高,一周之内脑卒中发生风险为4%~10%,而3个月内的卒中发生风险风险则达到10%~20%[3]。

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制剂,其能够全面抑制血小板,进而有效促进血栓素A2合成,发挥出降低血小板凝集的效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该药物针对于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前列环素I2影响并不高。所以说,使用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凝集效用,存在局限性。

氯吡格雷能够经过非可逆性修饰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全面抑制其和血小板受体相互结合,进而取得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相关文献证实[4],和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在发生轻微脑卒中或者TIA后24h之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患者,90d内卒中发生率下降了32.00%。并且在短期内应用此类药物,不会加大中度或者严重出血的风险。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疾病,前种药物除却能够体现出抗血小板作用之外,也可强化阿司匹林针对于胶原蛋白诱导血小板聚集效用。可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够发挥出协同效用,积极加强抗血小板凝集效果,进而取得治疗TIA的根本目的。

纤维原蛋白为一类可以水解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5]。机体内血小板破裂后产生凝血致活酶,同时有Ca2+催化作用,导致凝血酶原转变成为了凝血酶。凝血酶将血浆内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原生成为了非溶水纤维蛋白,此物质以及其他的血细胞会发生一定的反应,故而凝结成了血块。由此能够看出,针对于TIA变化来讲,要利用有效方式积极降低FIB浓度水平,这种方式更有助于患者康复。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干预后观察组受试者,APTT以及PT时间比对照组长,FIB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这也证实了联合方案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可见,针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来讲,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疾病,其效果明显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要好,因此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氯吡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解放还是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