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栋
(浙江省嵊州市嵊州中学,浙江 嵊州 312400)
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被大力倡导的今天,人们已经看到传统教育理念以“成绩论英雄”的弊端和缺陷,转而意识到了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等综合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这也为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保障。新课标对高中音乐课程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音乐知识的学习,更加从学生对音乐的融入感、体验感等层面进行全面提升,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音乐、去享受音乐,来达到对心理压力的疏导,积极健康心态的建立等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高中音乐欣赏课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将音乐课堂真正打造成音乐的殿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融入课堂,学会放松心情,欣赏音乐,体会到音乐背后所蕴涵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音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高中音乐欣赏课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对基本乐理、演唱技巧的学习,这属于知识学习的部分;其二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缓解内心的学习压力,放松心情,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形成坚毅的品格。
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源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不仅代表了我国的艺术发展高度,更蕴涵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品质和特征。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即将走向社会。因此,更应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能够通过我国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艺术发展史,通过音乐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统艺术的魅力,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重点课程一直都是数学、语文、英语等高考的主流科目方面,高中音乐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导致高中音乐教学迟迟得不到有效开展和提升。很多音乐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要么就是音乐知识的讲授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就是完全放弃音乐知识,完全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开展教学,忽略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音乐欣赏的过程教师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音乐欣赏课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音乐欣赏课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位,对课程开设的目的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另外就是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1]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满足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变,力求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课堂,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欣赏课作为高中阶段的课程,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首先,音乐课程并不作为必修课存在,因此,其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要区别于其他主力课程。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于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高,这给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综上,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就要求音乐欣赏课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兴趣入手,创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课程教学,将基本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受力,同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认识和提升。而“问题教学法”能够极大满足现阶段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需求,“问题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记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欣赏课程更是如此。相对于教师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问题引入法更能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以高中欣赏课中《辽阔的草原》为例,这一章节的音乐欣赏主要通过对草原歌曲的欣赏,描写了草原的辽阔景观以及特有的风土人情。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法结合情境教学法营造出相应的课堂氛围,比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草原的视频,唤起学生对草原的回忆。再结合问题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回忆,比如,教师可以以“草原”为例,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草原的记忆,比如,是否去过草原,是否在草原生活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唤起学生对草原的全面回忆和认识。教师还可以讲授一些有关草原的风俗人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异域景色,之后再开展课堂教学便顺理成章了。有了前面气氛的烘托和情感的融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坐在课堂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对于音乐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和人文知识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利用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更能激发学生知识探索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艺术鉴赏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唤起学生对生活经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感受。[2]但是,针对问题环节的设计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深度,又要与学生生活贴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能够与教学内容相关。只有满足了以上提交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有利于教学开展的。调查发现,在音乐课堂上经常用到的问题通常是“大家觉得这首歌好听吗?大家喜欢这首歌吗?”这类问题的提出对于教学效果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既无法起到启迪学生的目的,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预设问题,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目的。比如《流行风》这一章节的学习,“流行”是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认识比较单一和片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流行音乐的看法或者自己喜欢的音乐以及喜欢的原因。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对于流行的认知更多是从“观赏性”和“艺术性”的角度来看待的,对于“流行”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听、好看”的层面。对于学生的分享教师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不要轻易的否定和批判,而是要从高度上引导,比如《大中国》《思念》等也都属于流行音乐范畴,这些音乐不仅具有艺术性,也就好听,同时也有思想性,通过音乐能让人从情感上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有利于课堂教学的。
高中音乐欣赏课开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平台,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的乐理常识,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另外,就是能够从能力上达到对学生的培养,这个能力是对音乐的应用能力,是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说到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也是如此。因此,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3]比如“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讨论音乐的实际作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音乐,看待音乐的作用,音乐除了艺术性和欣赏性之外,更具有社会性和商业性。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加入课堂讨论环节,比如,大家经常去超市,会发现,每到过节的时候,超市就会播放一些与“过年”有关的音乐,比如《恭喜发财》,或者咖啡店通常都会播放什么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音乐选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理发店的背景音乐选取的原因。这些问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学生平时忽略的问题。有的同学会说,咖啡店的音乐一般都比较轻松、舒缓,目的是让人放松心情,安心享用咖啡。而超市过年的时候音乐背景的选择,目的是给人一种暗示,提高购买力。理发店的音乐通常都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目的是给人一种暗示,说明理发店是走在流行前沿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探索、想象问题的答案,而这些问题又与学生日常生活离不开,因此,又会激发学生思考的意愿,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而思考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深入、自身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问题环节的有效设计,能够极大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效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思考、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促进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带动高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