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刘再生《嘤鸣集—刘再生音乐评论文集》

2020-12-02 11:23:28姜利媛天津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3期
关键词:萧友梅刘先生文集

◎ 姜利媛 (天津音乐学院)

《嘤鸣集》为音乐批评论文集,是刘再生先生的第三本文集,先生给书提名“嘤鸣”二字出自于《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文集以此而得名,意在表达“与人以文相交,你来我往”之声,比喻朋友同气相求。此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是作者评论其他学者或者文章的集合,下编是作者收集音乐学领域的学者对刘先生所出版著述与文章的评论,全书加上序和跋共有音乐评论文章80 篇,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且上编部分大多是作者1997 年退休之后所写,并且还收集了几篇学生的文章,作者在学术的道路上的追求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懈怠,反而孜孜不倦,为音乐评论专业的学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刘再生先生的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一、资料详实,为证史实

读刘先生的文集,其中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就是在上编里音乐家评论中的一篇《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萧友梅和冼星海、聂耳的“是非恩怨”》载于《音乐艺术》2007 年第3 期。这篇文章刘先生对于音乐学界的一桩历史公案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当时模糊的“学潮事件”真相能够“沉冤得雪”、捋清真相。事情的大致内容是萧友梅在国立音专担任院长期间冼星海离开国立音乐学院未被录取而发生的“学潮”事件,由于当时历史时期的特殊性,真相被历史掩盖,充满无尽的猜测。对于这次“学潮”事件,作者秉承实事求是公正的态度,翻阅了大量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从萧友梅和冼星海两个人物的角度出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还原历史真相。从学潮开始的原因起介绍,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统治,政府缩减办学经费,再加上当时的社会情况,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办学经费紧张,校区几经搬迁,抗日战争也在此时发生,学校存在于水深火热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学潮运动”,一些暑假准备留校的学生在学校的要求下要缴一定数量的学杂费,学生感觉负担过重,刘先生又从学生个人的角度考虑,寻求事件矛盾激化的原因,仔细分析后人所详述的史料,这些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刘先生尽量避免这些主观成分,在历史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多方采取资料和信息,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撇除后人的“宗派主义”,进行梳理,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认为“学潮时间”并不能全部归因于萧友梅,洗清冼星海和萧友梅之间的“恩怨”关系,表现出刘先生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正直性的为人。

二、体恤后辈,珍惜人才

在音乐社会生活上,先生亲自走向基层,关心当下的音乐社会生活状态,在《音乐探索》2014 年第3 期《音乐研究三部的“三部曲”—兼论陈荃有办刊创新思维的砥柱作用》一文中,谈到了我国音乐期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指出“中国音乐期刊并非生活在‘世外桃源’,有的刊物收取高额‘版权费’作为牟利手段,学术质量急速下降;有的刊物忽起忽落,刊载内容良莠不齐;不少刊物则坚持学术高标准,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乃至稳中有升,根本缘由在于编辑心态是否具有敬业精神”。①《音乐期刊》栏目在陈荃有主编的带领下,烧起“五把火”使该期刊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稳步发展,实现学术高标准的理想状态,肯定陈荃有工作的认真态度,陈荃有在平时的“超负荷”工作中还能保证期刊有质量的出版刊物,先生心疼陈荃有的身体状态,提出陈荃有在出版社兼职低薪高量工作的“窘态”,为其“打抱不平”,希望杂志社能够珍惜人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且提出能够在体制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设性意见,推动中国音乐期刊的繁荣发展,刘先生这样耿直体贴入微的精神另我佩服。

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嘤鸣集》的下编是作者收集的近几年“被评论”的文章,或批或褒,先生都广为接纳,谦虚接受,有音乐领域极为权威的专家,也有初出茅庐的后生,先生都一视同仁。先生的这种雅量与气度,可能也来自年轻时的经历,笔者在先生本科学生司冰琳《契而不舍,金石可缕—刘再生音乐著述折射学术之路》中提到:“因民族乐队解散,再生师调至济南市博物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8 年,结识了考古界一些学者和友人,在他知识结构链中增添了一个很有分量的环节。即考古学思维的科学、严谨,强调无证不立,孤证难立;类型学的排比研究,分类归纳;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面貌等等。因此,中国音乐史研究必须具备的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音乐学以及传统音乐等方面知识,再生师花费28 年时间逐步地积累着,有意无意之间,等待着他学术生涯转折一天的到来。”②正是刘先生这种不追求名利,潜心研究学问,沉淀自己的学习态度,鼓舞着我们这些后辈在研究学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结 语

《嘤鸣集》为刘再生先生近几年的评论文集,书中所收集的大多数是先生退休之后顶着高龄所发表的文章,整本书涉及内容广泛,深深透露着作者关怀他人的人文情怀,并且体现出作者“耿直”的为人和治学严谨的精神态度,先生虽非为音乐的科班出身,但是众所周知,先生为音乐史的贡献之大,有目共睹,先生在退休之余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在批评学的领域也造诣颇深,使我非常感动,由此写下笔者拜读《嘤鸣集》的一些拙见,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改之,笔者将不胜感激。

注释:

① 刘再生.上帝与天使——庆贺人民音乐出版社成立60周年[A].乐·书·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建设60 周年纪念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② 司冰琳.契而不舍,金石可缕——刘再生音乐著述折射学术之路[J].音乐与表演,2011,(04).

猜你喜欢
萧友梅刘先生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旧事
投 宿
湛江文学(2020年2期)2020-11-18 06:02:58
On Xiao Youmei
科学与财富(2020年6期)2020-05-19 03:16:37
《郭汉城文集》简介
艺术评论(2019年11期)2019-01-26 02:50:42
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
浅谈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0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叙事
北方音乐(2017年12期)2017-01-29 22:32:46
在公交站被流浪狗咬伤老人获赔
中老年健康(2014年8期)2014-05-30 09: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