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小学 周文娟
核心素养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引起广泛关注,虽然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提法,但实践基础良好,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存在密切联系,反映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规律,符合学生基本的发展要求。众所周知,运算是小学数学的关键组成部分,运算能力更是构成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进一步突出运算教学的深远影响,基于核心素养加强运算教学势在必行。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运算教学局限在运算本身,学生只追求答案,忽略逻辑推理过程,无法理解算理,知识学习停留在表面。而且教师习惯直接按照教材里的内容讲解,忽视对教材的处理,导致学生缺少应用运算知识的意识,降低了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习惯用成绩判断学生的运算能力,导致学生过度重视成绩,陷入题海战术,在练习时一味追求训练量,忽视技巧,不利于运算能力的提升。如今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出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特征,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而运算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理念持续更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全面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数学运算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中的知识,要更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使其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培养,最终能够熟练掌握运算技巧。这不仅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也与核心素养要求相符,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算理是小学生能否正确运算的核心,但教师一般关注单一的计算,学生机械地复制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结论,对算理不理解,制约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的运算教学课堂缺少活力,是枯燥乏味的,应加深对算理基础作用的认识,基于算理改善课堂教学。
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针对运算次序存在最基本的法则: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算式,没有括号就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为了让小学生理解这一算理,就应在课堂教学中还原运算次序。以(4+5)×5=9×5=45 为例,班上有5 组学生,每一组4 名男生、5 名女生,问全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经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要先算每一组有几名学生再算5 组一共是多少名学生的道理,并总结算理:学生的总数=每组学生数×组数。通过将其还原到算式里,让学生理解对应法则的道理。对于算式5+6×2=5+12=19,也可以将其还原成:教室里本来有5名学生,又来了一群,这群学生分为两组,每组6 人,问现在教室里一共有几名学生?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要注意本来的学生数、后来的学生数,所以学生总数=本来的学生数+后来的学生数,应先将后来的学生数算出来,再与本来的学生数相加,就得到学生总数。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式,理解算理,可以奠定其运算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将教学内容置于整体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将教材读懂、吃透,合理处理教材中的运算教学内容,基于小学生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供保障,使其可以提高运算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运算知识的本质,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教学之中,本质在于用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将得到的积相加,这和加减法笔算中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存在差异。在讲解时要围绕笔算的算理、算法这两部分内容,基于知识的本质创设联系小学生知识基础、生活背景的情境,让他们利用涂方格纸、摆小棒等直观方式,用算式把笔算思考过程表达出来,沟通算理、算法,实现知识意义建构,把握知识生长点。另一方面,教师要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优化运算教学内容。如在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讲解之中,尽管推导分数除法涉及多种运算方法,可以用商不变的规律推导,但教材使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联系实际问题细致分析、合情推理,推导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这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编排的,避免用商不变的规律推导。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把握学生认知水平,合理优化运算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图形语言等推导算法,体现运算教学的直观性,避免形式化、抽象化,引导学生归纳算法,学会应用算法解决问题,保障其运算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
当通过以上策略让小学生理解了算理,也知道算法的推导,产生了一定的运算兴趣以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算量巩固练习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最终达到锻炼运算能力的目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1.口算练习
口算具有灵活快速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节约运算时间,提高速度。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更多预算练习题目,就有更多时间检验答案,确保运算正确,增强兴趣和自信。然而现实情况是根据题目要求口算的学生较少,很多学生面对复杂的题目依然无法摆脱竖式的协助。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练习口算,定时定量,对做题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必须使用口算技巧。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有明显的提升。每日口算练习还具有测试的性质,能够让学生提高对口算的重视程度,通过适量的练习增强学生和题目的刺激反应联结,将一些数字的运算记在脑子里,如4×25、8×125 等,当遇到口算题目时就能直接从脑海里将信息提取出来,快速准确地运算,这就是熟能生巧。
2.估算练习
估算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精细运算互补。简化竖式计算中的烦琐步骤,将正确答案范围大致划分出来,方便学生验算,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运算技巧,应用价值突出。但是很多学生都将估算视作具体的巩固练习题目,在题目要求估算时才会想到通过估算解决问题,平时的学习和练习几乎不用估算方法。究其原因,学生未意识到估算对培养自身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暴露出运算教学的缺陷,应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估算的习惯和能力。
如在分数除法的讲解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有一条公路,若一队单独修建,用12 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若二队单独修建,用18 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若一队、二队一起修建,问用多少天时间可以完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练习中估算两个队伍一起修建要用到的天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估算的。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回答:答案应该在6 天到9 天之间,因为假设二队的修建效率和一队相同,两队一起修建就只需6 天时间,假设一队的修建效率和二队一样,两队一起修建就需要9 天时间。这样的思路赢得全班学生的认同,最终计算出来的7.2 天也证实估算的正确性。所以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就要重视估算的作用,让学生在练习时习惯思考题目是否可以估算、如何估算,鼓励他们用估算的技巧求解。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估算的方法、技巧,不断巩固,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估算教学,加强对学生估算意识及运算能力的培养。
3.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指的是学生按照运算的性质或定律灵活处理运算的次序,简化运算过程,便捷获取正确的答案。学生掌握简便运算技巧可以提高运算速度,是运算教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发散运算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如针对99×101,教师让学生尝试寻找简便运算方法,一般有两种:99×101=99×(100+1)和99×101=(100-1)×1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学生在独立或合作的巩固练习中很容易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能自发参与运算探究过程,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探索这两种简便运算方法的共同之处,即凑出整百数和一位数的差或和的形式。认识到这一共同点,就可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计算加法出错的概率通常小于计算减法。不过教师对学生探索的两种简便运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使其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有的学生还指出99×101=(100-1)×(100+1),教师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运算定律可以做到熟练运用,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突出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核心地位,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有效开展运算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当然这绝非易事,需要教师综合考虑课堂、教材和练习等因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强化运算基础,建立数学应用意识,熟练掌握口算、估算、简便运算等常用技巧,逐渐提升运算能力,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