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 王建国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并不与快乐、满足、方便画等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所以,我们认为用“幸福教育”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势在必行。
幸福教育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把幸福观以及如何有效获得幸福的办法交给学生;另一种是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性质,不管是什么学科,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教师都感到幸福的,就是幸福教育。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幸福教育”影响着一个学校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影响着学生能否成长为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不可避免的趋势。对此,成都市磨子桥小学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幸福从爱开始”的教学理念,打造生态校园,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充满幸福的学习环境。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下,坚持把建设绿色生态校园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逐年增加校园环境建设投入,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已初步建成了格调高雅、景色宜人的校园环境。生态校园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打造环境育人氛围,立体构建校园生态环境;(2)切实推进后勤“三心”服务,全面营造和谐人际关系;(3)客观正视制约发展瓶颈,优化学校育人氛围。
环境就是学校课程的场,它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心理上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具有巨大的教育功效。磨小分校历来重视并把环境育人作为推进幸福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开展了“幸福走廊”“幸福教室”“幸福花开”主题建设。
(一)积极推进“幸福走廊”建设。2017 年以来,学校借助新教学楼启用契机,积极推进幸福教育文化上墙,分别在幸至楼、福乐楼两栋主教学楼外墙上设计并制作安装幸福教育主题文化,“让每个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育人目标及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文化内核成为校园一景。同时,幸至楼一至五层走廊分别设计制作主题文化走廊,将学校推崇的价值追求“幸福从爱开始”“热爱生命—认识幸福”“学会感恩—体验幸福”等呈现在学生日常最常见的区域,充分发挥了环境“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积极推进“幸福教室”建设。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幸福教室”打造建设,统一为各班设计安装了班级标识牌、班级信息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等规范标识。同时,各班的主题文化展示软木板区全部安装到位,通过专项建设发挥各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个性教室。2019 年4 月和10 月,分别开展主题为“创建完美教室——我的班级我做主”“最美图书角”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各班教室的布置以幸福教育为主线,生动活泼、健康文明、个性十足,形成了良好育人氛围。并于6 月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专项评比活动,评选出“幸福教室”23 个,“最美图书角”23 个。
(三)积极推进“幸福花开”建设。近年来,学校全面建设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品位得到了提升。2019 年,根据区教育局《厕所革命、花开校园工程方案》,学校结合新校区投入使用的契机,全面启动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对学校绿地进行合理分布,改造校园树荫泥地,对花园进行梯次改造,配种了杜鹃、三角梅、雏菊等各类四季花草,并设计立体花卉墙,校园景观进一步提档升级,花开校园之景逐步呈现。
学校环境除了物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人际环境。人际环境直接构成学校的文化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怎样才能营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呢?我们学校的做法就是从简单的后勤管理开始着手,通过后勤用“心”的服务把教师留在学校。古圣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从“心”上下功夫,首先,要在后勤工作上和教师建立信任感,取得大家的支持和认可,我们把这叫“同其心”;其次,要设身处地为一线教师想问题、想需求,我们把这叫“宽其心”;最后,实实在在为教师做好他们正在想的事,解决教师正在思考的需求,我们把这叫“放其心”。同时,我们对学校保安、保洁和食堂员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我们的后勤人员,人人都应该努力成为“三心级”工作人员。这就是我们的管理理念:用“心”服务教师,用“心”感染教师,用“心”吸引教师。以团结互信的教师关系成就教师,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就学生,以融洽的教师、家长、学生关系成就学校。和谐人际环境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助推和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激情,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职业幸福感。
当前,学校环境文化已初具规模,但紧扣现代教育对学校环境的全新要求,我们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主要有:
一是校园环境文化打造还不够细。由于生源的快速增长,我校近几年基本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部分专用教室被占用为普通教室。学校在统筹安排新、旧教学区的基础上,对于全校的校园环境文化打造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是新旧校区环境打造不够均衡。学校旧校区仍然有20 个厕所为沟槽式老旧厕所,与学校发展和定位严重不匹配,亟须改建。新旧校区绿化布局存在较大差异,新区植物覆盖率还比较低。
针对以上的短板和不足,我们既客观正视,同时又对未来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望。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措施为:
(一)进一步提升学校环境审美性,着力打造诗意的文化殿堂。立足学校长远规划,依托学校现有建筑,遵循“美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对学校新旧校区环境进行改造,提高学校环境“审美性”,实现自然景观和建筑的有机结合。
(二)进一步提升学校环境教育性,着力打造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力争“让每一个建筑说话”,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细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育人功能。2020 年5 月,在区教育局、晋阳街办的支持推动下,我校经与区环城管委会协商并正式签订协议,借用学校南围墙外侧空地共计20 余亩,用于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挂牌“武侯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将紧扣“培养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的学生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初步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借用这句话延伸开去,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生有两样东西不该忘却,那就是教师的微笑和校园的模样。学校环境要回归人性,成为人性空间,承载师生的欢乐,表现师生的精神。这样的学校环境才有历史感,才有文化感,才有质感,才能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终生难以忘怀。为此,磨分人坚定地走在路上。
总而言之,我们要坚持“幸福教育”,坚持把环境育人渗透到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及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建设校园生态环境,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推进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成就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学生,最终实现幸福的教育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