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柃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并一脉相承。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音乐形式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秦汉时期的乐府,到格律诗、词曲、西曲、曲艺,再到当代歌曲,经广大人民群众汗水和智慧的洗礼,民族声乐在其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发生着衍变,筑就了世界音乐文化之林一座座伟大的丰碑。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族声乐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从唱法上来说,民族声乐可分为传统民族民间唱法和新民族唱法。
民间唱法是由民间艺人演唱本地区、本民族的一种演唱方式,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演唱者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声音训练,声音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即兴成分很大。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歌唱声调高亢、跌宕起伏、刚健豪迈、曲调起伏大;南方歌唱方式则大多温婉细腻、甜美圆润,具有特有的轻柔婉转之美。其中,很多优秀的民间歌手音色圆润、吐字亲切自然、情感朴实真挚,具有独特的润腔技法与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如山西的阿宝、陕北的王二妮、湖南的何继光等。
“新民族唱法”也可以称为“学院派唱法”,它是以中国专业艺术院校中民族唱法为代表,在吸收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精华(戏曲、曲艺、民歌等)的同时,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科学元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形成的新时期民族歌唱艺术。它以我国汉语为母语基础,既能演唱各类传统歌曲、戏曲唱段,又能驾驭不同风格的歌剧与歌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根植于传统民族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声乐艺术科学发声方法,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民族唱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艺术工作者在新民族唱法的演唱和创造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增强了嗓音艺术表现力,且大幅提高了驾驭高难度作品的能力,形成了符合新时期审美需求的民族声乐歌唱艺术形态。新民族唱法,以受人瞩目的金铁霖教授的教学体系为代表,这种声乐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日臻成熟,去粗存精,形成了一套适民族声乐训练体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科学性、权威性、独特性、系统性于一体的“金氏教学法”。金铁霖教授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民族声乐训练体系,培养出了众多的歌唱家,如宋祖英、王丽达、吴碧霞、张也、阎维文等。在近几年“金氏唱法”的教学体系中,常思思的出现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在金铁霖的训练下,把西方女高音花腔技巧巧妙地融入民族唱法演唱中,为新民族唱法演唱风格拓宽了道路,成为新民族唱法的领军人物。被誉为“东方夜莺”的吴碧霞,在“金氏唱法”声乐体系的训练培养下,进一步做了大胆尝试,用民族、美声演绎跨界作品,这种大胆的突破,使“民美唱法”成为中西合璧的完美典范。下面,作者将从地方色彩、 语言特点、肢体语言等方面阐述传统民族民间唱法和新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异同。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相差悬殊,不同的语言、习俗、审美价值构成了不同的音乐美感和特色。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国民歌便有南音、北音的地区之分,后更有秦音、楚音、吴歌、西曲之别,这种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差异之美是我国厚重文化历史的沉淀所致,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地域来说,民歌有南北之分,南方鱼米之乡的音调婉转清丽,偏柔美,小家碧玉,自由舒展;北方因地处高原,则表现为声调高亢、跌宕起伏、刚健豪迈。同时,地域因素的差异在歌唱家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宋祖英来自湖南湘西,声音秀丽柔美,音色圆润,适合演唱抒情性强的作品;张也也是湖南人,音色甜美细腻,清新动听,适合演唱委婉优美的作品。从地方色彩特点总的来说,传统民族民间唱法的南北方差异大,有各自的韵味,而新民族唱法地域差距不大,个人风格较为明显 。
我国的歌唱艺术,无论是戏曲、曲艺还是民歌、说唱音乐,都是在语言音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旋律上很大程度是从鲜活的地方方言中提炼而来的。如果在一些风格性强的作品中缺少关键的地方方言,其韵味和风格就会大打折扣。如陕北民歌,由于语言因素的制约,使得它的唱腔具有高亢、爽朗、自由等特点,歌唱形式也更为生活化、口语化、自由随意。正因为其独特的语言色彩,陕北民歌的“韵味”也就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了。另外一个例子,读书期间曾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的原生态合唱歌曲《江河号子》,就是模仿了江苏省吕四港一带纤夫拉船打夯的情景,采用吕四方言进行演唱,为了渲染气氛,在前奏间奏时模仿了海鸥的声音,极大地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眼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感觉。
对新民族唱法来说,科学的发声技巧和展示中国民歌的传统艺术并不矛盾,圆润的共鸣与准确的语言之间也并非背道而驰。在新民族唱法中,金氏唱法主要推崇“字正腔圆”,“字正”就是注重音和字的准确,“腔圆”就是在“字正”基础上的气息贯通,声音婉转圆润、丰满,这种声音音色集中,音域宽广、刚柔并济、表现力强,它能更加渲染民族风格的浓度和厚度。另外,金铁霖指出,在演唱中决不能用同一种音调、语调、声音来处理作品,而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他主张在戏曲、曲艺等姊妹艺术中汲取精华,并在继承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多种演唱风格,从而使得演唱更加多元化。
金氏唱法不局限于单一的演唱风格上,而是以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来发展个性。他所教授的学生中以吴碧霞、黄华丽等为代表人物的演唱是多种演唱风格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同时也用亲身经历对多种演唱风格作了完美的诠释。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能力的提高,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聆听声音,而是把“演”和“唱”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讲究追求感官与视觉的全方位享受。这就要求演员在通过声音打动观众的同时,还要具有生动的肢体语言,使观众与演员之间能够建立起美的感观,进而达到引人入胜、引起共鸣的效果。从传统声乐艺术文化上来看,声乐演唱的表演形式大多是歌、舞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金铁霖认为,戏曲对新民族唱法及歌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把唱、念、做、打及民族声乐演唱结合起来,这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演出方式,对当代新民族唱法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手势。手势是演唱者情感外化的肢体语言,通过手势的起承转合来表达歌词含义和内心情感走向。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能够辅助情感表达,渲染气氛,而且还能为演员塑型,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化。传统戏曲融古今中外精华为一体,通过手、眼、身、法的协调配合而形成的一整套表演方式。我们在演唱时,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需把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精神面貌和气质等转化为鲜明的外部形象,赋予人物形象动人心魄的魅力。优秀的歌唱演员也是动作大师,他们能用精练、概括的手法,从复杂纷纭的生活中提炼出人物性格的典型动作,这些内容一经大师们的身手传递,无不生龙活虎,形神毕现,展示出极强的个人魅力。
在新民族唱法中,金铁霖主张吸收、继承传统戏曲、曲艺的精华,兼收并蓄、提炼总结。演唱中的手势,大致分为掌式、拳式、指式。这三式基本上借鉴了戏曲的表演技巧,通过灵活的运用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演员的形态美。在“金氏唱法”教学中,舞台上情绪的高低起伏,感情的强弱往往是通过手势和手臂的运动来表现的。当情绪高涨或者跌落时,可以用手掌向上或向下来表现。例如歌曲《古丈茶歌》中,在唱到“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时,表达歌词要通过不同的手势指引,景色是远景,画面中有清澈的流水,延绵的山脉,美丽的五彩云霞,连接高低远景,仿佛真的看见了波澜绿水、飘渺青山和五彩云霞。这些美景的展现就需要用舒展向上、向远的手势来指引,并伴随顾盼远眺的眼神,带领观众进入如梦如幻、水墨画般的大自然中。当唱到“画里弯出石板路,弯向海角和天涯”时,就要用稍向下的手势来展现大地上的景致。手势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当演唱《兰花花》时,“一十三省的兰花花,数上那个兰花花好”可以用大拇指竖起来表示全村人对兰花花发自内心的赞颂;当唱到“拼上我的性命,往哥哥家里跑”时,用手伸向远处情哥哥家的方向,配上急切的眼神,能充分表现兰花花对感情的执着与忠贞。
第二,身体姿势。首先,身体姿势可以准确地展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气质,是表演中重要的一环,因为演员的精气神都能在舞台亮相那一刻得到充分展现。其次,身体姿势能准确估摸人物的气质形象。例如对英雄人物进行塑造时,应昂首挺胸,以表现其坚忍不拔、宁死不屈的态度;塑造老年人时,应佝偻着腰,步履蹒跚。而对于一般的歌唱演员,通常要求上台要昂首挺胸,女生呈丁字步站立,男生用正步式,不能松垮和僵硬。
丰富多彩的演唱艺术给观众提供了不同风味的饕餮盛宴,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拓展了人们的艺术价值取向,同时还传承着温暖的民族记忆。21世纪是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不同形态歌唱艺术的大融合时代,“金氏唱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为它与时俱进地将各种唱法融合并存,为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开拓、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