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阳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阿尔弗雷德·德森克劳斯(Alfred Desenclos)是法国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1942年获得罗马大奖(Prix de Rome),从1943——1950年担任法国鲁贝音乐学院院长,创作了多首器乐作品与萨克斯管室内乐作品,使得萨克斯管在20世纪室内音乐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前奏·华彩与终章》由德森克劳斯先生于1956年创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Prélude,这个乐章充满了神秘的感觉,介绍了周期性的节奏部分和发展主题;第二部分为Cadence,抑扬顿挫,对应于动态的萨克斯管的华彩乐段;第三部分为Finale,这个乐章相当具有戏剧性色彩,使用了一些作者以前作品中的元素。作为巴黎高等音乐舞蹈学院的比赛作品,在近些年举办的国际萨克斯管大赛上,都作为比赛指定曲目,说明了该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的认同。
萨克斯管低音域的音色使得萨克斯管的声音更加浑厚,萨克斯管的低音区音色类似于大号和低音提琴,从而使萨克斯管拥有了更大的音乐张力以及更强的表现力。低音域弱奏发音的练习可以细分为气息、口腔位置、手指辅助三部分内容。
1.气息
气息的支撑是萨克斯管演奏中极其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把气比作水,舌头比作船,气息的重要性就显得尤其突出。法国著名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家Christian Wirth曾经在大师课探讨过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气息练习方法,可以通过“吹纸”来练习,用一张A4纸,先用手指固定在墙上,在手松掉的瞬间对着纸张吹冷气,要保证纸在墙上不掉下来,达到这一效果,必须要气压和气速的同时达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最基础的萨克斯管长音进行训练。从萨克斯管最低音bB开始,打开节拍器,以60的速度为单位拍,音量由弱渐强再渐弱地吹奏8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熟悉每一个音对应所需要的气量与气压,拥有更好的气息支撑能力。然后,依次以同样的方法向上半音练习,一直练到最高音#F。“换言之,重中之重是气息的支撑,只有气息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演奏萨克斯。”[1]
2.口腔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吹口哨的方式来感知口腔内的变化,这样我们能够充分理解吹奏高低音时我们口腔的变化,也就是我们舌根位置的变化。我们用笛头对音准进行训练,结合校音器,在这个练习中只运用我们的舌头与气息,要避免下巴的下拉,在校音器中播放小字二组B音作为参照标准,在听音一秒后,有一个音高概念,试着进行模唱,随后用笛头准确吹奏出该音并稳定三秒,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音吹不准或者在吹准音后音准偏离,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口腔位置以及我们没有稳定住口腔位置,这时我们需要调整舌根位置来找到音准,在找到口腔位置后加以气息支撑,练习好后我们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半音向下练习直至小字二组的F。
3.手指辅助
例如,弱奏低音B时,在发音前用手指将所需按键闭合,再将右手食指抬起,也就是“4”键位抬起,在发音时迅速按下。使得气息、口腔位置、手指辅助三者同时到位,才会达到最好的低音发音效果。在不断练习的过程后,口腔会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在下次演奏到这个音时,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达到相应的状态和位置。
《前奏·华彩与终章》前奏片段1—6小节在乐曲开头给人一种神秘的音响环境,这里会遇到第一个技术难点——弱奏低音B的发音。首先通过练习低音B的长音来巩固口腔位置的感觉。在口腔位置正确后,对气压进行练习,按住低音B的指法,慢慢地向笛头给气,声音从无到有,管身震动发音那一瞬间的气压,即为低音B发音的气压点。经过上述练习后,可以尝试快速发音,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出现口腔位置不正确,导致演奏出低音B的泛音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重新回到第一步,继续巩固口腔位置和气压强度,做到在弱奏低音B时不滞后,准确发音。关于这6小节乐句的长线条处理,我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把它想象成一个钟摆,到每一个小节中的延长音做一个短暂延长,类似于钟摆的重力加速度到顶点后缓冲落下,在演奏完短暂延长音后渐弱地带出后面的音,也可以通过观摩不同大师的演奏视频,对乐句做出总体的分析,进行模仿演奏。
1.音阶模进的练习
在音阶练习的基础上,增加“模进”练习。首先打开节拍器80的速度,以八分音符为标准节奏,从每个大调的主音开始,向上做三度模进练习,至最高音#F或F,随后返回往下至最低音B或bB,随后返回至主音。12个大调完成后,进一步加大难度练习,把音的跨度逐渐加大,按此方法依次向上构成四度、五度、六度练习。此练习过程能让练习者感觉到音在变换的过程中口腔调整的过程。
2.气压与口腔位置
练习大跨度音时,气压保持,口腔内部位置随音高做出调整。练习的过程中不缩气压,做到出音连贯,不能出现声音断层或者是泛音。当然,难度和跨度成正比,跨度越大,自然难度也就相对越高。我们无法完美地完成萨克斯管作品中的大跨度音,很大的原因是在我们掌握了各个音在长音时的口腔位置,却忽略了音与音转换时口腔位置的调整过程。在我们对音与音之间转换时口腔位置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我们才可以慢慢地加大音与音的跨度。
3.手指同步按键的练习
在大跨度音域的练习中,练习者会忽略的一个点就是手指,在这里,手指练习指的是手指同步按键。如果手指在同时按键时,其中一个手指或快或慢,也会直接导致连音中断或演奏出泛音。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单独的萨克斯管身进行按键练习,落指干脆、有统一的按键声,再安装弯脖、笛头,通过声音判断手指是否统一。例如,我们从高音D演奏至低音bB,我们的手指需要快速地同时按住1234567bB键,左手大拇指松掉泛音键,在保证口腔位置与气压到位的情况下,手指的同时性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前奏·华彩与终章》中华彩片段有两个难点:一是高潮部分大量、快速的四度下行琶音;二是推向高音E前连接段的连吐细节处理。
针对第一个难点,我们将每个四度音程进行拆解,我们可以先试着练好中音F与长音,低音bB熟悉这两个音的口腔位置,从中音F用连音演奏至低音bB,稳定气压不收气,调整口腔位置,可以在口腔里哼唱大致的音高走向,有助于找到正确的口腔位置。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手指的统一度,从中音的F演奏至低音bB,需要右手三指与左手小指同时按下,手指的练习也是练习大跨度音域时不可忽视的部分,手指按键的不同步,会直接导致音与音之间的有断层甚至出现泛音。按此方法练习反复练习这两个小片段,才能够非常平顺地演奏。
针对第二个难点,华彩的后半部分,在整个曲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曲家利用巧妙的连吐关系,推动主题走向Final的高潮部分。在练习时,我们需要一种跳跃感和颗粒感的吐音,在吐音的时候,气与舌头的比例大概是6∶4,采用气断的吐音方式,总体呈现一种神秘感,在每个短连线的第一个音略加逻辑重音来强调乐句走向,在谱例第三行中的十六分休止符前加入“问号”的感觉,引出下一乐句。
在分析曲目中的复杂节奏后,进行唱谱训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谱子上的音名、节奏、旋律等 。节奏的训练要由浅入深 、由点到线,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这个环节其实是训练演奏者对于谱面的熟悉程度,用唱谱的形式反馈出来。“当然这个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节拍器,节拍器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2]将节拍器调至70,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唱谱,准确无误后,再以四分音符为标准拍,先把乐谱中的复杂节奏型唱对,再上手到乐器,才能事半功倍。《前奏·华彩与终章》中终章片段出现复拍子和大量复杂节奏型,复杂节奏加上部分重音做点缀,丰富了律动感觉 。该片段要求在快速演奏的同时,将节奏律动和音乐性都处理得当,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在早期的练习中,应去掉所有节奏连线,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打小拍),对节奏进行划分,打开节拍器至80的速度,唱谱时适量加入音高,在练习节奏时,应当注意各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保证节奏的准确性,这样在后期的演奏中错误率就会大大下降。节奏的练习要循序渐进,从慢到快,准确无误后,逐渐加速。当小拍子的练习达到一定速度和熟悉度后,再过渡到大拍子。可以观看演奏视频,以听觉刺激的方式加深记忆。最后一步才上手到萨克斯管,使用小拍子练习,在前期练习过程中可以有助于拍子的稳定,但会使演奏出来的音乐过于机械化,大拍子的练习方式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在对节奏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之后,使用大拍子来练习,更加有利于还原作品的律动和音乐性。
笔者通过查阅和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练习体会,对法国作曲家德森克劳斯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浅明的了解,对《前奏·华彩与终章》中的困难片段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论证。因笔者自身能力水平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