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筝艺术的演进与演奏技巧的发展

2020-12-02 00:18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古筝乐曲乐器

常 悦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筝是诞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件古老的乐器,它经受了千百年历史长河的洗礼,也伴随着从古至今时代的变迁,记载了深厚的中国历史文明与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因为它深厚的历史积淀,人们崇敬、亲切地给它加了一个“古”字,称呼为“古筝”。筝已在民间的音乐生活中广泛流传,并成为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重要乐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的演奏技巧开始了更加丰富的发展之路。

一、古筝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古筝艺术的起源

《三国史记》中记载了当时于勒所制的十二曲,即:“一曰【下加罗都】,二曰【上加罗都】,三曰【宝伎】,四曰【达己】,五曰【思勿】,六曰【勿慧】,七曰【下奇物】,八曰【师子伎】,九曰【居烈】,十曰【沙八兮】,十一曰【尔赦】,十二曰【上奇物】。”当时,伽倻琴有二调,一河临调,二嫩竹调,共一百八十五曲。这十二曲伽倻琴曲在伽倻国被贬为“亡国之音”,但经于勒在新罗国传播教习后,得到了认可,被称为圣人之乐,并发展成为大乐。除此之外,韩国学者金成惠还在《三国时代音乐史》一书中对伽倻琴的汉字记法进行了考证,最初《三国遗事》中是以“加耶”记录的,到了朝鲜成宗时代《乐学轨范》中所用汉字变为“伽耶”,再到《增补文献备考》中变为“伽倻”,并一直沿用至今。伽倻琴历时一千四百多年流传至今,形成了沿用新罗古制的正乐伽倻琴(又名法琴)与朝鲜后期改良后用于演奏民俗乐和散调的伽倻琴两类。伽倻琴是古新罗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据记载是伽倻国嘉实王仿中国筝改制而成。其形状“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三国史记》金富轼)张政琴等《五千年来中朝友好关系》第28页:“新罗的主要乐器,是三竹、三弦、拍板、大鼓等。……一三弦为玄琴、伽倻琴、琵琶。玄琴是中国的七弦琴,经过高丽人的改作。伽倻琴是伽倻国仿照中国的筝而制造的。琵琶也经过新罗人的改造,和中国制品不同。”

上述记载均说明,伽倻琴与中国筝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筝的起源是一个历来存在争议的话题。一直以来,考古音乐研究者们从大量古书中发掘出有关“筝”的记载,然而,这些记载并未在“起源”这一问题上呈现相同的答案或线索。众说纷纭之下,便同时存在了几种古筝起源的说法:(1)筝的前身为“筑”:古筝的形制起源于古代一种被称为“筑”的五弦乐器,并在此乐器的外观上发展成为“筝”。(2)分瑟为筝:筝源自另一种古代乐器“瑟”,并由二十五弦“瑟”一分为二而得来“筝”。(3)名人造箏:筝是由历史上著名人物发明制造的乐器,如“蒙恬造筝”“京房造筝”等。

虽然流传着多样的说法与故事,关于古筝的起源至今也没有一个真正确切的答案,但我们相信随着筝文化的复兴,以及音乐研究及考古学的发展进步,我们终会找到筝的源头。

(二)古筝艺术的发展

历史的推进、时代的变迁都促进着古筝这一乐器的发展。汉、魏时期,筝已是《相和歌》和民间集会余兴中不可缺少的伴奏、合奏乐器。诗人曹子建曾为筝赋诗:“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对筝的艺术魅力作了生动的描绘。当时善弹筝者有两晋的郝素(索)和东晋的桓伊。裴启《语林》:“晋孝武宴西堂,诏桓子野弹筝。桓乃抚筝而歌怨诗。悲历之响,一堂流涕。”唐代九部、十部乐中的西凉乐、高丽乐和清乐中,都应用了筝。从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薛能的“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等诗句中,也可以看到筝在民间已广泛流传,并出现了李青青、龙佐、史从、李从周、谢好好等众多的筝演奏家。宋代宫廷燕乐中最为盛大合奏形式,是教坊大乐,筝是其中的主要乐器。筝的独奏艺术在宋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古筝一直经历着形制上的变革,最为明显的是弦数的增加——从最早古书记载中的五弦,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二弦,到隋唐时期的十三弦,再到明清时期的十六弦,直至近代所普遍使用的二十一弦筝。然而,为了提高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及配合作品中越来越广泛的要求,现代演奏家及乐器制作工作者也积极地创新改革,出现了“蝶式筝”“转调筝”“多声弦制筝”等新型古筝。

与乐器形制不断革新完善所相同的是,古筝的演奏形式、技巧以及筝乐作品的创作同样呈现着贯穿古今、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古筝从最早演奏宫廷伴奏音乐,流传至民间并融入戏曲音乐,至后来传承与创作齐头并进,进而最终形成系统的专业音乐学科。演奏形式也从器乐合奏、戏曲伴奏发展成为独奏、重奏,在当今更成为大型协奏音乐的主奏乐器。筝乐作品则在传承大量流传下来的传统经典作品的同时,由一代代筝人、作曲家,结合时代的特色与符号创造出大量佳作,为古筝这一乐器的兴旺输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二、古筝的流派演变与演奏技巧的发展

古筝的流派,通常所指的是古筝的传统音乐演奏流派。而这些流派的划分,是依据地域筝乐演奏风格、特殊演奏技巧及成规模的音乐作品综合归纳而成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古筝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广泛地与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习俗及音乐戏曲艺术悄然融合,并最终形成了神州大地上流派纷呈、缤纷争艳的局面。例如,从山东琴书、山东琴曲等音乐艺术中所衍生的山东筝,从河南大调、河南曲剧等音乐艺术中所衍生的河南筝,由北方古韵入客粤土相互融合而成的客家筝,从潮汕弦诗乐、细乐中所衍生的极具南方音乐特色的潮州筝,以及历史悠久,衍生自江南丝竹、弦索套曲、杭州滩簧等艺术中的浙江筝。除此之外,还有如陕西筝、闽南筝、延边筝、蒙古筝等同样极具地域音乐文化与特色的筝乐流派。

(一)山东筝

山东筝曲分为“大板曲”与“小板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音乐风格较为热情华丽,充满浓郁的齐鲁神韵。山东筝的特殊演奏技法有小摇(小关节快速托劈)、双抹、双勾等,代表性乐曲有《汉宫秋月》《四段锦》《髙山流水》《鸿雁梢书》《莺转黄鹂》等。

(二)河南筝

河南筝曲包括源于河南大调、曲剧曲牌的小曲以及较为独立的板头曲。音乐语言质朴髙亢,风格浓郁激昂。河南筝的特殊演奏技法有大摇(大关节快速托劈)、短摇、中指倒踢、左手大颤、小颤等,代表性乐曲有《打雁》《和番》《苏武思乡》《山坡羊》《汉江韵》等。

(三)客家筝

客家筝曲包括了大调类与串调类传统乐曲,风格古朴典雅。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成了典雅文静、秀丽委婉的风格。所使用音阶也分硬弦音阶与软弦音阶两种,音乐语言时而轻快活泼,时而含蓄深沉。客家筝除了在风格上有独特的“汉乐遗韵”之外,多样的结构变奏手法也是其一大特点。代表性乐曲有《出水莲》《蕉窗夜雨》《熏风曲》《崖山哀》《杜宇魂》等。《出水莲》这是一首潮州“反线调”的传统筝曲,它以逸畅谐趣的情绪表现了民间传说“张果老倒骑驴”的形象。乐曲后半部分的伴奏用左手模仿木鱼打击乐的音响,并反复在后半拍出现,更体现了乐曲的诙谐情趣。曲中指法符号是指左手食指按住最高音弦的琴马左侧,大指用“托指”技法弹弦以求得打击乐的节奏音响效果。“刍”是指右手弹弦后,右手弹弦指或用左手迅速捂住发音的弦,将音刹住。

(四)潮州筝

潮州筝曲多源于弦诗乐,具有典型的潮汕音乐特征,旋律优美婉转,风格典雅清丽。而潮州音乐中“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反线”四种音阶调式又各具风格。潮州筝曲的主要特殊技法在左手根据音阶调式以及旋律变化所制造的滑音上,例如正反回滑等,此外,右手在演奏中的快速止音也是一大特色。代表性乐曲有《柳青娘》《寒鸦戏水》《昭君怨》《平沙落雁》《浪淘沙》等。

(五)浙江箏

浙江筝曲通常有文武之分,文曲追求江南意韵,清新淡雅,武曲生动热烈,慷慨激昂,各具风格。浙江筝曲的演奏不太强调左手的润饰,更注重右手或双手的清弹,特色技法有快速四点、摇指、点指、扫摇等,代表性乐曲有《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鹤》《三十三板》《四合如意》《高山流水》等。如《三十三板》乐曲每段33小节,每小节一板一眼,因此称为三十三板,又名《云板》。全曲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变奏,第三段是本曲的技术重点。它是学习浙江筝曲较好的开手曲,包括了浙江筝曲常用的几种基本技法,以及富有特点的超越八度的弹法。因此,它是学习浙江筝曲基本指法的首选和必弹曲目。《高山流水》为浙江筝的著名乐曲之一,全曲分“高山”和“流水”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运用相隔两个八度带按滑的“大撮”和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来描绘高山的雄伟气势。演奏者可根据个人手的条件,用中指或无名指演奏其中的低音,另两个高音则用大指的连托指法演奏。后半部分在按滑的同时,用大量连续上下行的刮奏手法,表现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细流涓涓,滔滔流水,奔腾澎湃,滚滚而来,有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之感,十分形象。

筝乐传统深深含于民间,随着时代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源流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及历代弹筝人的传承和创作下,不同流传地区的传统筝曲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当下,古筝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器乐中最具群众基础、最受欢迎、学习人数最多的一种乐器。而在世界范畴,无论是亚洲、美洲还是欧洲,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也都能觅得古筝的踪迹。我们有理由相信,筝这个来自千百年前的古老巨人,正以越来越年轻的姿态屹立于这个时代。千百万学筝人,也会用自己的努力来传播这一门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筝乐艺术。

猜你喜欢
古筝乐曲乐器
学乐器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乐器
父与子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