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婵
摘 要:随着PPP模式的发展,PPP项目逐渐面临融资难、签约率低等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流程中的融资结构设计是项目实施的关键,PPP项目当前正在使用传统的融资渠道。因此,用创新资金拓展项目融资渠道已成为PPP模式发展的关键。产业投资基金以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目前,产业投资基金参与PPP项目在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科学的运作机制,盲目地设置了对PPP项目施加的某些产业投资基金的操作,严重阻碍了PPP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的发展。研究和建立标准的PPP产业投资基金机制对于提高PPP项目设施的可用性并促进PPP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PPP项目;投资模 式
中国PPP投资模式的发展始于2014年,这一年财政部发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作为指引性文件,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以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 截至2018年4月,全国已经有8918个纳入财政部的PPP项目,金额达到13.53万亿元。在这几年中,PPP模式在中国发展迅速,中间虽然还经历了几次规则和政策调整,但是其在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的投资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银行资本目前无法解决穿透审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的问题,而保险基金对项目投资回报率要求较高,因此目前本地和企业的产业投资基金在PPP市场中扮演着更大的角色。
1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参与PPP项目投资常见模式
1.1 政府引导基金
以财政部发起的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为首,各地的政府也成立了多只PPP引导基金,这类主要是政府主导基金设立的,目的是提供PPP项目的可融资性,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发挥其引导、增信和规范的作用。
政府引导基金有两种投资方式,一种是设立子基金,通过子基金去投资具体项目,另一种是直接对PPP项目进行投资。
这一类基金可以进行长期投资,在项目公司或子基金中长期持有股份。而在管理模式上,这一类基金愿意充当财务投资人的角色,并不看重在子基金或项目公司中拥有管理权,对于所投资项目或企业不追求控制权。
政府引导基金的优势在于具有一定的政府信用力,可以激发社会资本方面的投资积极性。但是这一类基金管理体系偏行政化,有决策机制缓慢,投资要求较高等劣势。如果没有专业的投资、法律、财务团队,则项目的进度、后期管理的控制力会减弱。
1.2 PPP+PE、PPP+模式
PPP+PE模型可以把获得的PPP合同导入选择的技术型企业,也就是目标企业,从而带动目标企业的快速成长,在营业规模和收益都得到提升后,再将目标企业的股权转让,卖给其他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PPP+模式则是指把PPP与产业导入进行结合,通过基金对PPP项目进行投资的同时,引入集团产业资源,实现投资、建设、产业运营全产业链的循环,并且通过产业导入、盘活项目附属产业等,提升后期的运营绩效,实现投资回报。
该模式主要体现的是投资人对PPP模式从项目投资到行业投资的新思路,相比其他两种投资模式来说,更追求目标企业的长期发展。通过产业导入,可以实现目标企业的价值增值,最终实现投资回报。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对于基金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基金具备孵化目标企业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要考虑到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风险,而且受限于不同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和回报诉求,“明股实债”与“固定回报”的安排在这一类投资项目中屡见不鲜。
2 基金投资PPP的路径
2.1 “明股实债”、“小股大债”难以为继
虽然对PPP基金进行投资,在结构和核心诉求方面不完全一致,但是基金的投资人出于对收益的需求,通常会在结构中进行名股实债、小股大债的安排。但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方面,这一类安排已经不再可行。所以对此业内不应在存有其他幻想。但是这些也并不意味着PPP基金已经没有前途,既然简单粗暴的玩法不行了,那就来点有技术含量的,主要问题在于资金的来源、投资标的的筛选和价值发现方面。
2.2 投资PPP项目股权
根据当前的监管要求,除非彻底退出PPP市场,否则基金投资都应逐渐转向针对PPP项目资产质量和回报稳定性的股权价值投资。
PPP项目的整体开发目前受到嚴格政策的约束,不管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呈下行趋势。但是不用怀疑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具有投资规模大、收益稳定等特点,有很大的运营优势。通过优化项目管理,完善技术,引入新的商业模式等,可以通过项目自身实现合理的回报,甚至在项目的延伸资源方面,创造新的盈利空间。此外,很多存量PPP项目在建设期结束后,面临10到30年的运营期,到时候建设方投资人会寻求退出的渠道,也会给基金投资人带来机会。
2.3 关注风口行业
基金投资PPP除了要关注具有政府信用强力背书的公益项目外,还应该深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依托新型技术发展、未来有很大市场潜力的行业。
以智慧产业为例,通过PPP模式实施的大多数是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园内的项目。智慧产业大多依附于互联网AI等领域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商业空间。但是目前落地的智慧城市等项目中,大部分还停在硬件采购和制定软件开发层面,其收入来源是政府付费,并没有真正发掘出智慧产业的盈利模式和空间。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智能板块的嵌入可以有效降低PPP项目的建设运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加工,开发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可以直接向消费者而不局限于政府或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便捷服务,并取得长期收益。可以通过PPP或特许经营模式加以保障这种收益的稳定性,而新型商业模式带来的收益结构变化不仅不会给地方政务带来负担,而且可以反哺与这相关的项目或行业的公益板块。
在PPP项目中引入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增加项目回报,减少对政府付费的依赖,通过拓展使用者付费项目,可以给投资人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实现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平衡。
2.4 加强前端辅导,充分发掘项目价值
以前,基金在项目的参与程度不够深,大多是在项目边界,条件已经确定的时候才以融资方的身份参与进来。未来在基金对PPP项目的投资中,参与程度可能更深,介入的时间也更早,例如可以联合产业投资人和咨询机构形成合力,整合优势资源,向地方政府,提供投资融资策划和咨询服务、产业导入、项目融资等全流程服务。放眼于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孵化价值大的项目,提高项目资产价值,获得更高更稳定的回报。
3 结语
产业投资基金和PPP项目的有机结合是未来基建项目最具有前景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之间的矛盾,优化PPP项目的融资结构,增强项目资金流动性,改善PPP治理模式,提升项目质量和效率。本文描述了PPP产业基金的设立形式、发起方式、投资对象、主要步骤和退出方式分析,并总结了当前PPP产业基金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应该着力改善PPP产业基金的外部发展环境,健全PPP产业基金的制度规定,控制PPP产业基金潜在的风险,期望本文可以为我国PPP项目引入产业基金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翟睿.产业基金在PPP项目中应用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33):101-102.
[2]谢玉梅,许于欣,习志雄.产业基金共享PPP项目投资收益研究[J].会计之友,2018(14):69-71.
[3]边叶,刘哲奇.PPP产业基金运作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