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龙
摘 要:在2018年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档案机构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主要完成局馆分立的组织结构调整,档案行政职能划归所在党委办公厅,档案馆划为政府直属事业机关,组织结构和职能调整对档案管理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机构改革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影响,提出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和保障建议,以期为基层档案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构改革;档案管理;挑战;发展
在中央与国家机构改革之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采用统一的分级管理模式,党委和政府负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基层档案部门之间的职能有一定的交叉或重叠的情况。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带动了档案机构改革,改革主要体现在部门整合和功能集中方面,如多数省(和直辖市)档案行政职能归入党委办公厅,不再属独立建制等,这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权限等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档案机构需要厘清机构改革的影响,重新定位档案管理工作,并改进工作模式,以有效应对新的挑战。
1 机构改革对档案工作造成的挑战
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职能整合,从目前各省改革来看,最普遍的做法是将原档案局划入省委办公厅(挂档案局牌子),保留档案馆并将其划为直属单位。从根本上看,此次机构改革的本质是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重组,这可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以下三类
挑战:
第一,档案管理机构的行政监督职能弱化问题。在机构改革前,档案管理工作除了承担对基本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和管理工作外,还承担了对档案法规贯彻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职责,这一职能还能够为党和政府内部监督提供信息支撑。但在机构改革后,档案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被划入党委办公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档案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地位,而党委办公厅日常事务繁杂,档案行政监督工作在其各类事务中的优先级偏低,部分地区对档案行政职能的划转甚至不彻底,最终导致档案行政监督的执行责任划分不明确、落实质量不足等问题,最终会限制档案管理质量。
第二,档案机构与其他机构的信息出现隔离,党政机关中档案管理部门与档案馆等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面临障碍。档案机构改革虽然促进了职能整合,但也带来部门分割等新问题。目前我国党政机关正在深入推进信息化改革工作,各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在加强信息共享,但这种信息共享主要集中在同类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信息资源为行政事务信息,而档案馆掌握的是具体的档案资料信息,这两类信息资源尚无统一的共享渠道,因此这会导致档案管理中行政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之间的隔离,并进一步导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馆之间的信息共享障碍。
第三,档案部门原有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发展积极性下降。原档案管理机构属于参公单位,改革后档案馆将转变为事业单位,其中一部分工作人员在转入技术岗位后需要重新参与职称评审等工作,原有的技术积累、工作资历等优势会明显下降,同时原本享受的参公人员特有补贴减少,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构改革后档案馆领导干部和基层人员的积极性。
2 机构改革背景下档案工作发展的建议
针对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本文建议未来档案工作发展应重视以下三点:
第一,推动档案管理向档案治理的转变,通过构建新型档案治理体系以解决机构调整导致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弱化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化治理体系,强调多主体参与治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需要有效承担和落实好档案治理工作,在现有工作资源、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尝试通过引导社会企业共同设立档案基金,或通过委托、购买方式将专业的档案学会引入到档案评估等工作中,由此充分弥补档案行政职能弱化的问题,未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该渠道来加强面向社会大众的档案服务开发与供给。此外,建议各级党委办公厅制定常态化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研讨、总结工作制度,进一步为档案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督动力和底气。
第二,統筹档案部门和其他部门关系,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考虑到机构改革对档案行政部门和档案馆之间资源共享造成的障碍,建议档案机构改革后以档案行政部门为主导,积极构建深度合作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协同与共享平台,保障各自对档案资源或档案管理行政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具体到事件中建议由党委办公厅档案行政部门主导建立统筹性的协调、协商或其他合作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积极尝试数据管理合署办公模式,促进两类部门之间的信息深度共享。
第三,基于档案治理来调整档案管理对象,增强管理机构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进而提升档案资源利用价值。档案管理部门在机构改革背景下应妥善落实档案管理中政社业务分离的要求,为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和档案馆保留核心的行政职能,将社会化服务职能逐步转移给有专业能力和资质的社会组织,比如由档案学会、档案管理咨询及其他外部性质的服务企业等,一方面降低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使档案管理机构本身维持核心业务的工作效能和专业性,同时保证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保证社会机构在专业性社会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充分提高对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3 机构改革背景下档案工作发展的保障建议
上文提出的档案工作发展建议涉及了工作制度调整、制度建设和档案服务模式发展,这三类发展活动均需要机构改革、档案管理政社分离的支持,为保障上述发展方案的有效落实,本文提出了如下三点保障建议:
第一,做好档案资料移交与此后的档案工作体系协调工作,为各档案部门之间的深度信息共享和协同创造良好条件。首先做好前期档案整理,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应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整体移交,对机构调整后自身不再承担管理责任的档案资源移交新单位。其次要制定协同工作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和档案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关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协同工作效率。
第二,省级党委和政府应及早建立针对档案管理机构改革的配套制度与改革政策。及早通过制度文本明确档案管理部门间的关系,推动档案管理中行政管理、档案资源管理、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职能精确归口,为基层部门提供明确且完善的工作标准及参考。在档案馆独立转为事业单位后,政府编制部门、职称管理部门等应对档案馆机构性质调整后的内部人员身份、职务与职级待遇、职称评定制度等做同步调整,一方面稳定人员工作状态,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引进新人才提供必要支持。
第三,积极鼓励社会档案服务组织发展,提供必要资源支持相应组织发展,并建立标准化的档案服务购买或其他代理合作的运行方案。档案管理部门本身应坚持依法治档的基本原则,严格保证档案管理事务运行的规范性。此外档案管理部门应探索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指导工作,面向社会组织提供必要指导,推动相应组织的发展与成长,同时提高社会化档案服务的专业性。档案行政部门及其他责任部门应合理构建档案社会化服务合作、供给过程的监督队伍和监督机制,保障社会化档案服务的合规运行。
4 结语
总体而言,机构改革影响了档案部门的职能结构,对档案部门之间的协作造成了一定阻碍,但同时也为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档案行政部门和档案馆都需要结合社会化档案服务发展的需求来调整管理制度、运行方案,更充分地挖掘档案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琴.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和处置工作之我见[J].四川档案,2018,204(04):32-33.
[2]李彩丽,张一凡.职能整合趋势下机构改革中档案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19(00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