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图释与思考

2020-12-01 09:15芮文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密州原词江城子

芮文浩

(安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1)

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历来是中学语文的优秀选篇之一,原人教版和新修订的现行部编本九年级《语文》教材均选入了该词,并配有插图,直观再现了“太守”携鹰带犬率众出猎的场景,如图1、图2。①这两种图释都意在对“密州出猎”予以直观、形象的阐释,尤其是对该词上阙的图释,总体上是准确的,但若仔细品味插图并结合诗词中关键语词的含义、传统文化传承以及青少年学习心理等因素分析后,我们发现,不论是原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新修订过的部编本,两种版本的插图对苏轼原词“右擎苍”的描绘都不尽合理,亟待完善。

图1 2009年人教版“密州出猎”插图

图2 2018版部编本“密州出猎”插图

一、插图中猎鹰的位置与“右擎苍”之“擎”义不符

从新旧两版教材的插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插图的苍鹰都是踞于“太守”右肩,这明显与苏轼原词内容不符,现就苏词原文及教材插图作如下分析:

从原词内容来看,词的上阙展现了威武雄壮、声势浩大的“太守”出猎盛况,下阙抒发了词人不辞年老而欲为国效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两种教材所配的“太守”出猎图,都重在表现上阙的内容,表意相对完整,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再现了“太守”出猎的情景。与原诗词语言的精炼相比,插图在表意上更加直观,更为形象,因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从图文关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插图服务于诗词文本,形象的画面可以对正文,尤其能对原词“左牵黄、右擎苍”起到情景再现的功用,从而发挥类似注释而又超越文字注释的功效;另一方面,插图将原词的“太守”作为画面的中心人物,切合原词“为报倾城随太守”的旨趣,因此,教材此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苏词的文本。就这一层关系说,语文新老教材插图和苏轼原词之间实际构成了一种图文互注的关系,然而,两种教材的插图在表现“右擎苍”时,都将鹰置于“太守”右肩,考虑很不周全。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擎”的结构和意义来分析,“右擎苍”之“擎”为形声字,从“手”,“敬”声,以手向上托举之义,《宋本广韵·庚韵》的解释为:“擎,举也。”[1]187而上述插图中的“太守”,都是右手自然前屈,挽着马缰,行进在队伍前列,并非原词中所要表现的高擎苍鹰,这就显得不合词作的原意了。若据教材中苍鹰踞于“太守”右肩之上的图景来填词的话,以“擎”字表达插图中携鹰的动作显然讲不通,因为两幅插图表现的恰恰是另外一个动作——掮,用肩扛东西之义。[2]371

值得一提的是,现行部编本语文教材插图中的猎鹰还不止一只,另一只踞于随行队伍中前排持双股猎叉骑士的左肩(图2)。且不说部编本构图时对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所要表现的中心人物和主要事件考虑得是否周详,单就该图将鹰踞于随行人员左肩而言,就已经严重偏离了苏词“右擎苍”之意了。我们注意到,2019年2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上,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这场收官之战的直播现场出现了。比赛要求选手根据给定的“年”字和评委现场作画的内容抢答,说出三句宋代的诗词,评委所画见图3②:评委现场挥毫所作的诗意图,形象地再现了苏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意境,画面中猎鹰从骑手高举的右臂上振翅欲飞,准确传达出“擎”的含义。

《后汉书》载:梁冀“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3]1178。梁冀是东汉开国功臣梁统玄孙,此处的“臂鹰”,反映的正是携鹰驱犬外出游猎的情形。《新唐书》对“臂鹰”也有记载:崔弘礼“从刘玄佐猎夷门,玄佐酒酣,顾曰:‘崔生独不知此乐邪?’弘礼笑曰:‘我固喜武,请为公欢。’玄佐臂鹰与弘礼驰逐,急缓在手,一军惊曰:‘安得此奇客!’玄佐大悦,欲留之,固辞”。[4]5050崔弘礼之所以能令众人大为惊叹,究其原因,与他架鹰于臂的娴熟技艺分不开。

仅就图像传递出的信息看,相比之下,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现场绘画对“擎”的把握要比教材中的插图准确得多。

图3 2019年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的“密州出猎”图

3.1.2 卸料 粘土心墙汽车卸料采用进占法,在已压实的土料面上严禁车辆行走,车辆穿越已压实心墙时应铺垫50 cm土料及钢板,要经常更换位置,不同填筑层路口段应交错布置,对路口段超压的土体应予以处理。

二、教材插图之鹰与事实上的猎鹰文化意蕴不合

再如《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二郎神听从玉帝调遣后,点所部神兵,“驾鹰牵犬,搭弩张弓,纵狂风,霎时过了东洋大海,径至花果山”,至水帘洞前,二郎神便“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7]61-63小说中和孙悟空交战的二郎神也是鹰犬俱全,不过已经不是简单地用于捕猎,而是升级为作战的神器了。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在应用中,基础参数的准确性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以质检参数为基准进行分析,如机械配件生产中螺帽合格内径规格尺寸为20mm,系统错误设定为25mm,则极大的影响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对于系统生产运行的安全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实际分析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在应用中,落实基础参数的准确性则为重要的注意事项。

⑦魏金枝:《柔石传略》,丁景唐,瞿光熙编《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版,第218页。

除史书外,古代诗歌、小说也不乏使用猎鹰的记载,如李白《行行且游猎篇》中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5]1683,王维《观猎》诗中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5]1278,都是描写携鹰出猎的情景。

除上述古文献对使用猎鹰有明确记载和描述外,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少数民族保留着驯化和使用猎鹰的传统,如柯尔克孜族仍在使用猎鹰[8]33,满族也至今保留着驯鹰的传统技艺和利用猎鹰捕猎的习俗[9]2。

(一)积极建立科技馆辅导员行业的职称体系,实施奖罚制度和绩效管理。建议由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牵头,建立科技馆行业自有的科学、完善的职称评定体系,设置全国统一的职称体系,并得到国家的认可。现在,很多员工都非常重视职称评定,把职称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但是苦于职称的评定晋升没有一个较为通畅的渠道。如果可以建立科技馆自有职称体系,与本职工作紧密相连,科技馆从业者职称晋升机会增多,可以增强员工的职业归属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科技馆事业中来,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鹰本是野生肉食性飞禽,成年的苍鹰,鹰眼疾如电,鹰爪利似锥,鹰嘴尖如刀,羽翅健硕,迅猛有力,被誉为飞禽中的狮虎。因此,驯鹰或携鹰出猎时,都必须对猎鹰所停息的人体部位作必要防护,两种教材插图中的三只猎鹰却直接踞于人的肩头,承受鹰爪抓握的肩部并未作特殊防护。假如真的如此使用猎鹰的话,肩头势必会被利爪所伤。再者说,结合文献记载和现实生活中使用猎鹰的情形来看,携鹰出猎多是以臂擎举,非如教材插图中的置于肩头,前述梁冀“好臂鹰”、崔弘礼“臂鹰”以及“柴进门招天下客”的插图正是如此。架鹰或以右臂,或以左臂,据《梁书》记载,张充“少时不持操行,好逸游”,其父张绪请假回乡时,“始入西郭,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遇绪船至,便放绁脱韝,拜于水次”。[10]328张充出猎时便是以左臂架鹰。

(右为其中高擎猎鹰的局部放大图)

我国有关驯鹰、用鹰的确切记载可上溯至东汉时期,此后,与之有关的文献记载更为丰富,直至今日,我国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这一习俗。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在怒杀陆虞侯、富安、差拨等人后,逃离牢城营一路投东,不曾想却撞进了小旋风柴进的庄院,柴进建议他上梁山,并将其混杂在外出打猎的队伍中带出庄外:“柴进当日先叫庄客背了包裹出关去等。柴进却备了三二十匹马,带了弓箭旗枪,驾了鹰雕,牵着猎狗,一行人马都打扮了,却把林冲杂在里面,一齐上马,都投关外。”[6]145小说此处的柴进一行所驾的“鹰雕”便是猎鹰。古代《水浒传》插图对柴进使用猎鹰的相关情节曾有过直观描绘,明代末年建阳雄飞馆《英雄谱》中的《水浒传》插图即为其中之一,该书有幅“柴进门招天下客”的插图,刻画的便是柴进一行带着猎鹰出行时路遇林冲的情景:图中有两人端坐马上,冠带整齐,并辔而行,此二人表情丰富,且有言语和手势交流的情状,右后一随从右臂所擎者便是猎鹰。如图4:

减水剂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采用美国Waters公司的Waters-515 HPLC,流动相为 0.1M硝酸钠溶液,固定相为凝胶状多孔性填充剂,流速 1.0mL/min。

然而,猎鹰的鹰爪锐利,若架鹰于臂,不论是左前臂,还是右前臂,尽管有布服遮蔽,终究难敌鹰爪的频繁抓握,为此,必须用一种特制的护具来保护手臂,上文刚刚提及的张充向其父下拜时脱下的“韝”,便是用作防护的装具。“韝”,又写作“鞲”。“韦(韋)”者,古代有皮革之义,“鞲”字或从“革”,或从“韦(韋)”,这种护具当与皮革有关,可具体为何呢?《六书故》载:“韝,臂沓也,以韦韜以便执事也,射者用之”,“臂鹰者亦以韝”。[11]438-439据《隋书》记载,刘居士放肆无忌,“每韝鹰绁犬,连骑道中,殴击路人,多所侵夺,长安市里无贵贱,见之者皆辟易,至于公卿妃主,莫敢与校者”。[12]1808骄横的刘居士横行都市,市民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是与他“鞲鹰绁犬”致市民惊骇分不开的。白居易《放鹰》诗“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诗中“下鞲随指顾”,表现的正是猎鹰从戴着皮革护具的前臂飞跃而下的情形。又如唐代薛逢的《侠少年》诗“绿眼胡鹰踏锦韝,五花骢马白貂裘”,诗中的胡鹰踏韝,正是猎鹰踞于臂韝之上的明证。古时之“鞲”,是以兽皮去毛熟治之后制成的护具,套在前臂衣袖外,人们戴上它,便于从事相关工作,比如在射箭时,“韝”不仅可以起到收敛衣袖便于操弓拾箭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箭矢划破衣袖割伤前臂。因此,驯鹰和架鹰的人也会穿戴皮革臂套,这就是“鹰韝”,为的是防止手臂被锋利的鹰爪抓伤,而且戴它外出捕猎,还可将鹰韝当作猎鹰从其上跃飞、在其上停立的有效平台。

现实生活中,哈萨克族驯鹰人放飞猎鹰时,驯鹰人右臂擎起,猎鹰从驯鹰人右臂前端的鹰韝上腾空而起,而驯鹰人的整个右手直至肘部都在鹰韝之内。[13]2他们驯鹰时所擎起的右臂前端有鹰韝这一装束,有效防止了手臂被猎鹰抓伤。

三、教材插图之猎鹰与学生的认知问题

针对前文所述的鹰鞲问题,或许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韝”实乃皮革,课本插图中苍鹰踞于“太守”右肩,肩膀未必就会被猎鹰抓伤,因为词中写明“太守”身着“貂裘”,鞣制后的貂皮也属于皮革,理当有一定的防护功能,所以,教材插图的处理方式并无不可。此说似乎有点道理,但禁不起推敲。原词尽管有“锦帽貂裘”,貂裘是带毛的貂皮在盐、胶、鱼油等物质作用下鞣制而成的,经过鞣化后的貂皮广义上虽属皮革,貂裘是否能阻挡猎鹰利爪姑且不论,单以貂裘用作架鹰之具来说,就已经是十足的暴殄天物了。何出此言呢?貂裘自古即为名贵服饰,明代学者宋应星《天工开物·裘》载:“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而裘服中又以貂、狐为贵,至于貂裘,“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积六十余貂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贵也”。[14]57况且,即便可以画成教材插图所示的鹰踞于肩的情形,那么,苏轼词中与之对应的字就不应是“擎”字,而是“掮”字了,而这一点前文已有论述,此不赘言。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若是学习资料配有插图,学习者既会对文字进行信息加工,也会对留意并加工与之相关的图画,力求图文之间的相互促进,从而增进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保持时间的持久性。[15]24青少年正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但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若插图与文本配合适宜,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若所配插图不当,甚至存在明显的失误,恐有适得其反之忧。“诗无达诂”,以图释诗就显得更难了,因为诗歌表现的内容比图画要深广得多。然而,就教材中苏轼词“右擎苍”的插图而言,不论是原人教版,还是现行的部编本教材,都明显存在对“擎”之本义理解不当、对猎鹰实际使用情形欠准确把握的问题,尤其是新修订的部编本教材,非但没能后出转精,失误反而增多,这种明显的失误对青少年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认识能力的培养都是相当不利的。我们固然不宜对教材插图吹毛求疵,但语文教材毕竟负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中学语文课本的适用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此类插图的失误不仅会给学生理解苏轼原词带来视觉干扰,而且也极易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在猎鹰的使用问题上产生误解。因此,不论是从字义层面分析,还是从诗词意境上着眼,不论是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层面上考量,都极有必要对现行教材该处插图加以完善,从而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兼美的好材料。

注 释:

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能源转型持续推进。前三季度,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占总装机的36.4%,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9%,高于火电增速2.0个百分点。

①图1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212页。图2见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56页。

②2019年春举行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出现在大赛的抢答环节,大赛要求参赛选手根据给定的“年”字和评委现场作画的内容说出三句宋代诗词,评委现场勾勒出图3的画面,在选手抢答结束后,评委随即在图中题写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此次大会的全程录像包括所涉本文中苏轼词的绘画过程,可从http://tv.cctv.com/2019/02/14/VIDExyYQaSY5JI3iBDNL14kC190214.shtml获取网络资源,图3采自中央电视台2019年2月14日晚8点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电视直播画面,中央电视台节目官方网站有视频资源可供观览,网址为http://tv.cctv.com/live/cctv1/。

猜你喜欢
密州原词江城子
江城子·春潮不息
密州在哪
苏轼密州诗文研究的新成果
——评《苏轼密州诗文编年》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三姐妹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江城子·密州出猎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江城子·悼诗人陈超先生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