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泽早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革命,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我们要面对的迫切课题。实施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就我省而言,经过努力,目前已经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全省城乡环境、生态承载力、市民幸福指数均得到显著提升,也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少数地方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各个垃圾投放点摆放了标有不同标识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垃圾箱,大多数居民市民也都按照自己对手头垃圾的理解和投放要求,尽可能将垃圾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但是,环卫部门来拖运垃圾时却仍将已经分类投放的不同垃圾混合在一起“大呼隆”一次性拖走,没有做到分类转运处理,使得垃圾分类投放流于形式,垃圾桶分类成为“摆设”。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环卫部门在垃圾分类处理上可能因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前端、终端实施还没有配套建设到位,既不能对已经分类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同时对收集到的垃圾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类处理;二是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模糊不清,还没有做到科学分类应分尽分,客观上造成环卫部门无法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三是极少数环卫部门怕麻烦,抱着“粗放收集”的陈旧观念,最终导致目前垃圾分类“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转运处理,不少地方都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车辆、垃圾分类分捡中心、可回收物再利用、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处理方面的投入,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设施,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基础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融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市民进行垃圾科学分类的宣传培训,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改善转运形式。对一些体积较大的垃圾,应该先压缩后储运。要对垃圾回收车进行分隔式的改造,做到垃圾分类装载,分类转运。四是发挥回收渠道作用。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经过消毒处理后直接转卖到企业。同时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机制,以此提高垃圾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