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韩相震/著 张心野/译
自2007年在吉林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社会理论以来,有两个原因使我对高清海哲学着迷。第一,我感到高清海所倡导的人类解放以及哲学的批判作用和哈贝马斯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以及他的“解放旨趣”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1)Jürgen Habernas, Zur Rekonstruktion des 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 Suhrkamp, 1976; Jürgen Habernas, 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Boston: Beacon, 1979;高清海:《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高清海的世界主义思维方式对我很有启发。从中国特色的发展(即民族中心或民族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的重视程度看,他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具有启发性的。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澄清。我们可以将高清海的“类”概念暂时看作全球公民。他的哲学展现了从中国土壤孕育出的一种世界主义想象。
尽管如此,必须指出的是高清海思想的关键概念“类”仍然是模糊的,特别是从东西方对话的角度来看。简要而根本地说,目前尚不清楚如何以保留其思考深度的方式将“类”概念翻译成英文。我们知道它的起源,但它作为社会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仍不完整。然而,一件事情是清晰的:“类”是指人类行为者(actor)或主体(subject)。高清海既没有像新自由主义那样把行为者当作一个孤立的单子式个体,也没有把它当作像在马克思主义中类似社会阶级那样的集体。这个概念不是简单地指代现代民族国家的公民。作为本文的关键论点,我认为当高清海谈到“类”时,他预设了一个作为人类思考和行动领域的世界,但他并没有完全澄清这个世界是什么以及它的概念、地位和特征。他预设的世界不仅是人类世界,还包括它所依存的自然界和生态系统。它比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世界或世界市场社会更全面。正如在下文将看到的,这种空白造成了概念上的一些模糊。
我写的关于高清海的第一篇论文是《批判理论与东亚发展:哈贝马斯与高清海关于世界主义转轨》,这是2008年9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举行的“中国批判理论”会议的会议论文。2019年哈贝马斯诞辰90周年之际,我发表了从共鸣的角度将高清海与哈贝马斯联系起来的论文《东亚的哈贝马斯:从接受到共鸣》,在德国收录于Suhrkamp编辑的《哈贝马斯在东亚》。在其中,我试图追溯哈贝马斯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不同接受情况,并将高清海的批判理论作为与哈贝马斯之间最有力的共鸣点。高清海的笔记表明他了解哈贝马斯的理论,特别是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巨大影响。哈贝马斯不了解高清海。但就学术取向而言,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相似。可以说,高清海的批判理论思想已走在前沿,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思想对生态人类存在的敏感性”。他的世界主义视野不但不是人类-中心的,而且囊括了自然和天的相互关系。我提出“当以一种世界主义的方式认识到像高清海这样对西方来说富有想象力的陌生人的价值时”,此书的主题“全球哈贝马斯才有可能真正具有包容性和跨文化性”(2)Sang-Jin Han, “Habermas in Ostasien: Rezeption und Resonanz,” Habermas global: Wirkungsgeschichte eines Werks, ed. by Luca Corchia, Stefan Müller-Doohm and William Outhwaite, Berlin: Shurkamp Verlag, 2019.。
从2014年我参加在吉林大学举行的高清海第十届纪念座谈会,并发表题为《来自中国的世界主义视野:天下共生主体——高清海“类的存在”概念》的论文,我就开始明确地将高清海与乌尔里希·贝克联系起来。我在论文中提出两个关键论点:首先,高清海的“类”概念翻译成英文是有难度的,将其表述为天下共生主体(cosmopolitan actor)向西方人介绍也许是最好的;其次,鉴于高清海哲学的隐含且重要的概念结构,“类”的英语表达cosmopolitan actor,其最好的中文翻译是一个追求“天下共生”的行为者。通过这种方式,我试图通过高清海类哲学的视野,将西方的世界主义传统和“天下思想”的中国传统联系起来,假定这两方传统之间存在着需要加以探索的共同点。这意味着双重引入。我从世界主义的角度来解释高清海,有意地将世界主义和“天下”思想联系起来,然后将世界主义的行为者(cosmopolitan actor)翻译为中文的“天下共生主体”。
当我的论文要被翻译成中文出版时,真实的问题出现了,即如何将“cosmopolitan”一词译成中文。该术语有诸多常规翻译,如世界主义,但都没有宇宙学或生态学的涵义。重申一下,高清海的类概念预设了人类生存整体的世界的前提。这个世界在一定范围内是人类-中心的,因为它主要由诸如家庭、国家、民族、帝国和世界政府之类的人类组织覆盖。然而,它也可以是一个包括自然,即动物、植物、地、天、机器和工艺等非人类的人类-宇宙的世界(3)人类-宇宙视野与人类-中心视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复杂整体的敏感性。这种复杂整体是人与非人以互相创造的交互方式彼此纠缠的。这种人类-宇宙视野既被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利科(Paul Ricoeur)和马塞尔(Gabriel Marcel)等现象学家使用,也被杜维明(Tu Weiming)等儒家学者使用,并应用于教育和生态研究。(See Chen Yuehong, “Chinese Express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notation of ‘Heaven and Man’”,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2019-05-14; Sam Mickey, “Contributions to Anthropo-cosmic Environmental Ethics”, Worldviews, 11, 2007, pp.226-247.)。对于高清海来说,世界作为他的哲学的隐含的预设当然不是人类-中心的,而是人类-宇宙的。因此,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所用的世界主义和“天下”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这两个术语都可以从人类-宇宙的角度来解释。就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规使用而言,其含义都更倾向于人类-中心的而不是人类-宇宙的。如果我们在这种世界主义或“天下”的框架下解释高清海的哲学,那么他的哲学就可能会变为人类-中心的,从而失去对自然和生态相互依存的深刻见解。
为了避免这种可能的误解,同时更忠实于高清海的用词,我之前论文中的cosmopolitan actor一词被译为“宇宙生命主体”,而不是“天下共生主体”。 这种翻译不是随意的,因为高清海曾提到宇宙生命:“人的生命不过是大自然‘宇宙生命’(即‘天道’)的赋有意识的形态,通过人的生命活动能够使自然的生态秩序从自发逐渐提高到自觉,这应该就是人的生存价值。人必须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宇宙大生命,从生命的有限进入永恒生命,这才会‘活’得有意义,不辜负人作为人来到世上生活一场。”(4)高清海:《新世纪:“人性革命”时代》,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宇宙生命这个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可以揭示以人为本的生活的最高阶段或最高质量。不过,它几乎与人类行为者的真实生活失去联系。从这个角度看,它是神秘的。大自然的宇宙生命很难在严格意义上被视为一种社会科学或哲学概念,因此我们还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将cosmopolitan actor(天下共生主体,曾被译为宇宙生命主体)与cosmic-life(宇宙生命)混同。这个问题产生于一个困难,即找到恰当的cosmopolitan actor的中文表达,来较好地对应高清海的类概念。这显示了当我们进行东西方对话时的巨大翻译困难。
可以明确的是,眼前的问题不仅是翻译问题,而且涉及类概念的隐藏(或隐含)预设。弄清这些隐含预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清海的哲学,并为翻译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通常来说仅仅将一个文本阅读为它所基于、所出现和所表述的是不够的;相反,认真理解实际话语流中隐含的或几乎不可见的内容是必要的。可以说,尽管这个预设是缺席的,但它仍在话语的后台运行着。
“症候式阅读”的方法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方法源自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的文本,清楚地由阿尔都塞和巴里巴尔概念化,并被用于构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声称,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结构化整体性”的概念只隐含地存在于马克思的著作中(5)Louis Althusser, For Marx, 1969.。基于此,他试图在所谓的“结构化整体性”和“表达的整体性”之间做出鲜明区分。这为马克思的结构主义解释理论提供了基础。
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包括符号学在内的许多理论中被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可以总结如下:我们从观察某些可见的和可理解的对象开始,例如梦中的症状、社交行为、口语、书面文字等,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很明显,我们以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方式解释对象;不过,我们可以询问观察到的这些对象是在什么条件下或如何产生的,换句话说,在交互的表面背后必定运行着一定的产生规律或范式,背景预设也是不可见的。当我们根据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实际上是错误的或误用的背景预设来解释对象时,问题就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理解可能会变得混乱和偏颇。
就马克思而言,阿尔都塞关注了整体的概念及其描述性内容(观察的对象)。他认为马克思著作中整体性的描述性内容与黑格尔的内容不同。但马克思并未对他所使用的新范式提出适当构想,尽管他的著作实际上以此为基础。由于这种空白,马克思误解了自己,仿佛他只是延续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体性概念。因此,阿尔都塞发明了与黑格尔的表现性整体概念截然不同的结构化整体概念。结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这种概念的创新开始的。
那么高清海呢?他从类哲学视角观察人与世界。他反复提及,人类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和全球政治领域将面临转折的关键阶段。正如我将很快说明的那样,他不但强调人类至今取得的进步,而且强调科学文明的灾祸、生态恶化的灾难以及威胁人类安全的全球风险社会。他还清楚地表明他在哪里学习了类概念,例如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等德国先驱,并且试图通过引入儒家的人生哲学观点来进一步阐明这一概念。
关于“类”的问题,我思考已经很久了。为什么要考虑并提出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是由对“人”的思考引发出来的……
当前人类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无论从我们面临的危机及人类生产发展的众多社会的现实问题,或是从哲学一向总是抽象化理解人,因而经常失落人的理论困境来说,都要求对人和人类社会有一个总体的、本质的、更符合于时代发展精神的理解。
……“个人本位”的社会格局已经把人的自我封闭起来,成了单子式的个体,在这种状况下出现的问题,看来是表现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实质上贯彻的是人和人的矛盾问题,应该说它的根子是在人的存在状况之中。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单靠发展经济,搞“现代化”是解决不了的。像西方学者提出的办法,如“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弱化人的“主体性”观念、缩减工业发展规模回到自然状态等等,也是很难行得通的。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考虑,重新理解“人”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考虑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究竟应当向何处去,应该用一个什么标准去要求人?我们不能停止在现在,当前面临的问题从人的现存性质和方式都已无法解决;我们也不能走回头路、退回到过去,柏拉图、孔夫子时代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人们所乐于选取的;我们只能往前走,这是无可选择的唯一出路。那么,人的前途是什么?这就需要对“人”有一个宏观的并且更本质的理解。
……在我看来,首先就必须破除一向习惯了的那种关于“人”的传统的观念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破除认识人的“物种”思考方式,确立“类”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我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看法。(6)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1—263页。
高清海明确指出:(1)为什么类作为人类-宇宙的从而作为世界主义的人类存在是必要的;(2)他的哲学为自己设定的实践目标是什么;(3)他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及其主要问题和矛盾;(4)他如何努力发展和捍卫自己的哲学。但是,当他不去明确地说明这个作为他的类概念的前提的关于世界的隐含预设时,概念的不对称性出现了。为了使他的理论成为系统的和自知其目的的,澄清构成其理论的概念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
让我们回到起点,高清海哲学以作为人类思考与行动的地平线的世界为前提。高清海从未明确谈论过它,只是以此为前提。我们应该提出这个问题,使高清海哲学变得更可理解和系统化。他预设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组成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占据或扮演的位置和角色是什么?在概念上掌握这个世界主要特征的社会科学或哲学概念是什么?可能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概念创新,从而合理地阐明隐含的预设并提升高清海哲学。在这方面,尤其重要的问题是高清海的类概念能否以及如何(如果可以的话)不仅为全球、世界主义或“天下”的传统含义提供新的见解,而且为人类世(Anthropocene,即后人类社会)的新挑战提供新的见解。鉴于关于人类与非人类诸物体之间关系的新想象力的涌现(以互相依存、多重纠缠的形式),对高清海类哲学在这方面意义的追问是迫切的,因为类哲学展现了对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嵌入性的深刻洞察,同时保持了儒家而非佛家的特性。
为直接进入讨论,我找到杜维明著作中的一个重要突破。他对儒家历史和儒家的世界文明意义进行广泛研究。作为应对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在概念上升级儒家的新尝试,他提出人类-宇宙世界观的概念,明确将其与人类-中心的世界观相区分:“今天,几乎所有轴心时代的文明都在经历着自己独特的转型形式,以应对现代性的多重挑战。儒家传统能够为全球社会带来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天人合一’思想。儒家认为这个‘一’也包括大地。我将这种愿景描述为一种人类-宇宙世界观,其中人类被嵌入了宇宙秩序。这不是一种人类-中心的世界观。在人类-中心的世界观中,人是与自然世界相异化的,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不自愿。通过把天、地、人的全面统一确认为对现代世界的批判性贡献,新儒家思想中的这三个关键概念激发了恢复和重新发明儒学思想的运动。”(7)Weiming Tu, “The Ecological Turn in New Confucian Humanism”, Confucian Spirituality, ed. by Weiming Tu and Mary Evelyn Tucker, New York, vol. 2, 2004, p. 244.
我认为将杜维明的人类-宇宙世界观的思想引入高清海的类哲学,可以为摆脱上文提到的翻译困境提供一条合理途径。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论断:(1)高清海哲学隐含的世界预设可以被称为人类-宇宙世界观;(2)人类-宇宙世界观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主义;(3)西方的世界主义思想和中国的“天下”思想最初都包含生态方面的思考,不过哲学和政治主流将二者仅仅错误地解释为人类-中心的,而非人类-宇宙的;(4)因此,将高清海类哲学隐含的世界预设阐明为人类-宇宙的(而非人类-中心的)世界观是重要的和更好的,也可以尝试阐明“天下”世界观的中国传统的人类-宇宙维度和意义;(5)通过类似的方式,类概念所指的人类主体可以理解为人类-宇宙的天下共生主体(anthropo-cosmic cosmopolitan actor);(6)同样,可以将“天下”的视角带回高清海哲学,并从传统的人类-中心的解释中解放它。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将高清海哲学置于儒家传统之中。
话虽如此,我想强调的是,高清海的人类-宇宙思考的含义远比杜维明的论证所体现的更深刻。杜维明对儒家人类-宇宙观点的含义进行解释的方式大体上是目的论的(8)“终极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取决于认知和顺应‘天’。培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调节了人类心灵与天道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种培养,人与天、地形成了三合一,从而充分实现了它们作为宇宙学和人类学存在的潜能。”。对他来说,一种可持续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含着一个总考虑到个体的实在基础(如大地、身体、家庭和共同体)的不断自我超越的进程;通过这种自我教化,人的心与识“像同心圆一样从自我出发,相继地扩展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直接所在的共同体、自己的国家,最终到整个人类”(9)Weiming Tu, “The Ecological Turn in New Confucian Humanism”, Confucian Spirituality, p. 254.,其写作风格没有内在张力。
对比来看,高清海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开始于内在化和外在化的双重生命维度(10)高清海强调,“这里(实践活动)表现的本质正是生命的内化与外烁的二重性质……人与对象通过‘本质的相互交换’达到一体存在的活动”。更具体地来说,“人同外部世界不但要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他还必须同对象进行‘本质交换’,通过本质交换以实现意义交换和价值交换,这些都是其他物所不具有的”。(参见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第65—66页。)。他关注一个共同体通过人与其对象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形成。正是通过这种双重交换过程,人类才能改变物的诸属性,同时改变其自身的诸特性。因此,高清海认为人类主体及其客体、人类本质和物的本质、人类和外部世界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高清海“天人合一”的意思,也意味着人的人类-宇宙生活的实现。这显示了高清海所洞察到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人类主体与物之间的交融关系。
本文开始于理解高清海类哲学并将其介绍到西方的诸多关键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源自缺乏对类哲学隐含的世界预设的充分解释。在杜维明提供的人类-宇宙世界的概念中,我们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人类-宇宙世界(anthropo-cosmic world)这个术语作为对“天人合一”的中国想象力的表达,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它缺乏概念准确性。因此,我认为使用该术语时,最好尝试将那些不太含混和更容易接受的术语(如世界主义和“天下”)纳入其中。这当然需要进行严谨的工作以达到概念创新。
这项工作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于高清海哲学思想与西方进行建设性对话也是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展开这项创新工作时,才能提高高清海类哲学的解释力。基于高清海类哲学的概念框架和组成部分,当我们找到足够的英语术语,并将这些术语聚集在关键概念(如类性、类的存在和类的发展)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合理高效的方式来呈现高清海。如上所述,西方术语世界主义(cosmopolitan)最初不仅意味着人类-中心的,而且涉及宇宙关系,即人类与生态世界之间的交互关系。“天下”也有相同的涵义。最初,它暗含了人类生命在自然中的有机嵌入(organic embeddedness),人所服从的宇宙秩序以及宇宙中人与非人存在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然而,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封建帝国历史中,“天下”一词被用于中国古代封建帝国世界为皇帝的统治赋予合法性。由于这个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世界主义和“天下”都未能作为类哲学的概念基础被高清海所接受。尽管如此,如果进行概念创新,重新将人类-宇宙的意义赋予世界主义和“天下”概念,事情可能会发生变化。
“天下”一词在东亚有着很长历史,它可以回溯到古代中国,就如同世界主义一词在欧洲可以回溯到古希腊一样。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合,都指代比民族国家更广阔的世界,都涉及人与宇宙的关系。将中国的“天下”概念框架和西方的世界主义框架连接起来,可能有助于看到东西方深刻的世界主义想象力,超越民族国家的遗产,从而超越现代性。全球讨论的世界主义式发展是当今的大趋势,概念框架的连接有助于我们在这种全球讨论中恢复文化认同。此外,探索世界主义和“天下”的人类-宇宙维度,对于克服人类统治自然的时代以及开辟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按高清海所说,“实践活动的根本点就在它是人与人、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对象化的活动。正是通过这种双重的本质变换活动,人们才不但能够变革对象的形态,也变革了人自身的本性,而由此所达到的结果,便是人与对象、人的本质与物的本质,进而人与人、人与外部世界达到新的融合,用中国哲学已有的命题来说,这叫做最终走向了‘天人合一’或‘天人一体’,而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了人的类本性”(11)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第68页。。
通过这些概念创新,我们可以用比过去更系统和更易懂的方式表述高清海类哲学。举例来说,高清海关于社会、未来和发展的意义的著作就可以证明这点。写于1996年的这些论文(12)高清海1996年撰写的三篇论文阐明了他对社会、发展和未来的哲学-社会学观点。(参见高清海:《高清海类哲学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 191—249页。),比他撰写的其他任何文章都更代表了针对这些主题的最系统的跨学科方法。因为哲学和社会学在吉林大学属于同一学院,所以这种跨学科的方法在当时就是可能的。
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高清海在考察这个问题时,并没有以传统的社会学方式来理解社会,而是将其理解为认识到自己本质的人的人类-宇宙存在。这意味着对他而言,社会不简单地是一个部落或民族社会,而是一个世界主义社会。他观察到“人类曾经有过的那些社会形式,政治统治的社会、经济支配的社会等,都不过是人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历史形式,它们最后都要引导并归结到自为的‘类存在’的社会中”,因此,他将社会概念化为“人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实存形式”(13)同上,第208页。。对高清海来说,发展意味着“‘类本性’的生产、实现和展开”(14)同上,第226页。的进化过程。
最深刻的思考也许是当高清海概念化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时候。他用的标题是“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统一”(15)同上,第195页。,这个论题基于马克思关于自然和文化的嵌入观念。当高清海思考工具的功能时,这点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实践中的物质工具(犁、锄、车、船等)是人性与物性相互融合的产物和体现,它属于人身内的器官功能与身外自然力的统一,在它身上既体现并灌注了主观目的的应然性(属于人的本性),同时它又表现为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力量(属于物的本性)。正是由于工具具有这种矛盾性质,它才可能充当沟通人性与物性的中介,被人们利用去改变外在的对象。”(16)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第 65页。
他进一步说明了人类历史中发生着的双重变革过程:“(1)人同外部世界不但要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他还必须同对象进行‘本质交换’,通过本质交换以实现意义交换和价值交换,这些都是其他物所不具有的;而且对人来说这里首先是交换本质、沟通本质,然后才能实现物质、能力和信息的交换。”“(2)人在与外界对象进行交换的同时,还要同他人进行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和本质的交换——实质即‘生命交换’。这两个过程是相互适应的。人同人之间的生命交换即个体生命本质的类性化和社会化,是实现人与外界对象相互交换的先决条件。”(17)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第66—67页。
当高清海从人类-宇宙发展的角度考察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时,他的思考更清醒了:“社会一旦从自然诞生出来,它就创造了自己的存在方式,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确立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即构成了自己的活动王国;与此相适应地,在这个范围内,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随之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界已不再是外于社会的存在,而是作为人的生存环境被包括在社会存在的组成之中,从而受制于社会规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18)高清海:《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 195页。
与人类-中心视角不同,高清海考察了自然塑造人类时人类如何介入自然。两者处于不断交换和互动的过程中。“当社会把自然存在纳入自己的存在系统,把自然力量转化为为人所用的力量之时”(19)同上,第197页。,一个深厚的关系被建立了。他进一步观察到“人从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果把这看成人的第一次解放,有了这个解放,人才会有人的自我意识,才会去追求人的生活、创造人的世界,也才会把自己升华为高贵于它物的存在”(20)同上,第239—240页。,那么人的第二次解放就是“走出自我封闭的牢笼,从自身的异化中再异化自身,与自然重新融化为一体,只是到了这时人才能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这就是自为的‘类’状态”(21)同上,第240页。。
以上表述清楚地说明,高清海的类概念与生态宇宙密切相关。它建立在天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上。关键的问题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探索后人类发展,打开诸多非人类中介的相互影响的世界(可能取决于人类存在与非人类存在之间的对话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如何从生态宇宙的角度来最好地理解人类,并从人类的角度来理解生态宇宙(22)高清海强调,“人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人之中,应当从宇宙去理解人,从人去理解宇宙”。(参见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第267页。)?高清海认为“这二者的统一,正是‘类哲学’应有的内容”(23)同上,第267—268页。。
高清海认为的人类演化的三个阶段,可以理解为从个人对集体的完全依赖阶段,到单子式独立的物质依赖阶段,最后到基于一种自由人格的新的联合形式的个性全面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以集体为中心的发展和个体对政治权威的依赖。这种人的依赖关系在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得到解决,并使个人成了自由的单子式存在。根据高清海所说,“从人身依赖转变为对物的依赖”(24)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第80页。具有双重影响和意义:一方面,它有助于人获得独立;另一方面,它使人类处于物的统治下,引起诸如金钱崇拜、物欲横流、精神空虚、道德沦落、泛享乐主义、人文价值衰落等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摆脱这种狭隘的依赖,人类可以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相互交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实现个体的独立人格。
个体和单子是不同的。人天生就是生命的自然单位,并且每一生命都是单子。但个体超越生物的和单子的存在,后者只有通过与他人联合才能成为个体。个体只有内化了人的世界主义的人类-宇宙诸条件,才能获得自主性的主体性和自我依赖的能力,因此个体只能在历史和社会关系中形成。只有当个人成为自我依赖主体,具有独立和自主性的人格时,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平等的关系。对于这种可能性,高清海强调必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障碍,并且必须建立交流的人类-宇宙功能。
在此语境下,他直接、开放地要求观察迄今为止的人类进步:“20世纪,可以认为是人类历史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个世纪。这一百年中,人类高扬理性,充分展示了人的自主创造能力:经济全球化、生产现代化、卫星上天、登陆月球、克隆技术、电脑网络等等,可谓有史以来生产、科学、技术以空前速度进步发展的时代。而在另一方面,这100年又是战乱争斗不停、危机问题丛生及人性的弱点和劣根性全方位地展示与暴露的世纪:世界大战、种族歧视、民族冲突、核武器威胁、爱滋病蔓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毒品泛滥、精神萎缩、信仰危机等等,人类亲手制造的这些危机和困境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根基……”“面对如此众多难题,人类将走向何方?”(25)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第14页。
高清海还提到诸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减少、能源危机、物种濒危、水资源匮乏等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日益恶化,以至于人们经常说我们生活在“‘可怕的’、‘把人类生存引向绝路’的时代”(26)同上,第84页。。在这种文明危机和全球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主义理论的高清海类哲学,通过反思这种自我毁灭性发展的主要动力来寻求解决方案。他认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是认知形态的‘科技理性’。正如‘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性的片面发展,同样地,科技理性也是理性的片面性发挥。科技理性属于工具理性,适应人们‘征服宇宙、控制自然、发展物质生活’的需要,它所注重的只是实用性质的科学技术,并不关注人类生活的价值取向。在它的主宰下,一方面能够为人类创造物质繁荣,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并且使人走向异化”(27)同上,第89—90页。。
问题是,高清海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性?他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他明确拒绝工具或技术合理性作为我们21世纪的可靠指导:“我们现在处在个体本位时代。这个时代以‘现代化’为标志的社会发展浪潮,最初源自西方的社会文明……科技理性属于工具理性,适应人们‘征服宇宙、控制自然、发展物质生活’的需要,它所注重的只是实用性质的科学技术,并不关注人类生活的价值取向。在它的主宰下,一方面能够为人类创造物质繁荣,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并且使人走向异化。”(28)同上,第89—90页。
高清海对官僚理性也不抱任何希望,认为人类解放的主要障碍是其与权威的关系。在此,他最终像追随马克思一样追随韦伯,认识到个人解放要克服的基本结构性问题源于个人对权威的依赖。因此,他提出这些权力关系需要转变为开放的、相互的和彼此尊重的关系:“从道理上说,一个人只有把其他一切人所创造的社会总体能力变成自己的内在本性,把他人创造的社会共同财富变成自己可以利用的成果,也就是说,个人只有把自己融进世界历史的统一活动之中,通过吸纳和占有人的‘类’本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使个人成为人类合成力量的人格化身,个体生命才能具有独立人格,成为自主性的人。从这一意义说,群体本位中人的非独立性,主要不是因为他们对他人具有依赖关系,而是由于这种依赖关系的狭隘性、片面性和固定性,它限制和障碍了个人对人类总体能力的吸收和占有。所以进一步的问题便是如何把自然性的片面依赖关系发展为社会性的普遍和相互的依赖关系,把自然地域性的狭隘交往联系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人类交往联系。这一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自然性的依赖变成社会性的依赖,把自然性联系变成类性化的联系。”(29)同上,第78—89页。
对于高清海来说,“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来说也就是个人的发展”,“独立的个人是自立、自主、自律和自由的,换句话说,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也就是充分社会化了的人”(30)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第180、181页。。更具体地说,“独立的个人打破了那种固定化的人身依附关系,建立起个人间的全面和相互的依存关系,打破了自然形成的那种狭隘性的联系,代之以社会性的普遍联系”(31)同上,第182页。。上述论述中暗含的假设基于这种认识:对于诸个体成为独立自主的并将自己表现为自主性的主体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不是政治权力,也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一种开放和相互反省的交往方式。依靠权力是危险的,因为它会迫使个人屈服。市场经济有助于个人变得越来越自觉和独立,但与通过交往联系起来相比,它也会使个人降低为单子式的分离和孤立。虽然高清海从未将交往理性的概念明确表述为他理论的重要预设,但我们可以说这种理性是他类哲学的隐含预设。
高清海强调人类生活中同等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即繁荣的共同体和个人的独立性(32)同上,第189页。。只有在共同体与个人互补关系的良好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人类生活的本质。对此,高清海对西方文明的批评值得注意:“濒临绝处,既看不到出路,又难以回头,这就是西方社会今日陷入的生存困境。西方社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毫无疑问,同西方的思想文化传统,特别是西方理论思维的特有模式,是密切联结在一起的。生存困境,也就是理论思维方式的困境,必须走出西方理论思维的困境……”(33)高清海:《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第182页。
这种困境的一个例子是西方人沉迷于个人赋权,却以共同体福祉为代价。另一个例子是人类-中心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从理解人的方法论来说,西方哲学采取的是二分法……这样它们就不仅总是把人‘抽象化’,而且还要放置在同自然绝对对立的关系中。中国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不是二分,可以说是三分……天、地、人……天道、地道、人道,这个三分法就把人和物的关系放在整个自然即天的统帅之下,人和物、人性和物性里面都贯穿着一个天道,人、物、自然的关系被看成生命所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属于同一个内在生命的统一体,由此就能不断以‘天道’去升华‘人道’。”(34)同上,第192页。
现在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高清海为什么将注意力集中于现代西方哲学向生活世界与语言的转向。他将其解释为“拒斥传统形而上学”和反抗“科学技术的新专制和统治一切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反抗”(35)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第166页。。与之相对,他乐于接受哈贝马斯、福柯、罗蒂,这些思想家开启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语言转向:“总之,从反省的内在经验转向语言或书写的语言,从似乎自明的逻辑转向先于逻辑的原始经验或生活体验,从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理性转向人文科学和文化,哲学转向生活世界的实质是转向人或此在的‘现身情态’,是在人的现实生活和生存状态中理解人本身,所以这就是对任何先在本质决定的拒绝。”(36)同上,第168页。
高清海预设了交往理性不仅对人际关系重要,而且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很重要:“人与自然实现这样的本质的统一,只能在人和人达到类的本质统一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在人被分裂为孤立单子的状态下,人同自然必然会处于对立关系中。人们无休止地征服自然,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财富,实质都不过是掠夺他人、征服他人的一种表征手段。当着人和人建立了一体化的关系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时人们必然会去关怀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会把自然看作人的家园去小心地经营、加倍地爱护。”(37)高清海:《高清海类哲学文选》,第239 页。
本文试图使高清海类哲学的两个隐含的前提明确化,一是世界主义的世界观,二是交往理性。关于世界观,世界主义应该被理解为人类-宇宙的而非人类-中心的。本文认为,在中国漫长的政治历史中,传统意义上的“天下”是更人类-中心的,而不是人类-宇宙的。不过,它可以被更新为更加人类-宇宙的,从而是更加真正的世界主义。在即将到来的后人类社会和文明时代,这种方式使我们能够将高清海哲学变得更具有相关性和吸引力。
关于交往理性,高清海意识到哲学研究从本质到语言、从形而上学到生活世界、从意识到交往的转变的重要性(38)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第165—175页。。他注意到西方科学和哲学研究风格自1960年代以来的巨大转向。他提到的人物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福柯、维特根斯坦、利科、罗蒂和卡西尔。此外,他评价说这些转向对中国来说也是有价值的。他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需要破除传统思维方式……这就呼唤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向生活世界的转向”(39)同上,第172页。。这意味着他至少隐含地将交往理性的概念作为他类哲学的背景预设。这一理性包括纠正过去犯下的错误的能力。交往理性作为反省理性,具有“自我校正、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的能力”(40)高清海:《“人”的哲学悟觉》,第89页。。
我们可能会进一步问:高清海哲学基础中的两个隐含预设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对高清海来说,人类主体使用诸多手段(如使用诸如机器、工具、技术以及设计、计划和其他介入方式)来改造事物。同时,人类主体也被沿着其自身逻辑和网络运行的诸事物所改造。在这方面,人类主体和事物被预设为形成相互影响的密集网络。因此,消除所有将人类作为优越存在的老式特权就是自然而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清海拒绝了潜在于现代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中的诸多人类-中心预设。正是在这里,我们确认了高清海类哲学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