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000)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与日本的交流日益加强,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385所大学开设了日语专业,到2011年,大学数量达到466所。”[1]然而,时至今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513所大学开设了日语专业,由此说明我国日语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上升的增长期。一直以来,随着外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外语教学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师输出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随着学生意识观念的转变,这种教学模式的成效逐渐减弱。如何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情况下开发适合新一代学生的日语教学方式,是国内日语教学改革的新挑战。《JF日语教育标准》的公布为全世界的外语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参照标准,同时也为我国日语教学的改革指引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我国日语教育发展的早期,日语人才的数量少,而国家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如何快速培养日语知识丰富、日语基础扎实的外语人才是我国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几十年的教学成果表明,目前普遍存在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传统的日语教学,虽然在新形势下逐渐暴露出弊端,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确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日语基础能力扎实的学生,解决了我国日语人才短缺的问题。尽管如此,传统的日语教学在提高学生全面的外语能力方面仍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具体有以下表现:
据笔者所知,随着我国日语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日语教学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高校的日语教学模式趋于一致,且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高。以目前大多数高校日语专业所采用的《基础日语》这一教材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趋于流程化,即在开始新的一篇课文时,常以单词、语法、课文、课后练习这样的单一模式进行,既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模式固化又缺乏课堂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国教学体系下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教师占主导性地位的问题。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以教师的教为主。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传达的信息的理解。知识的传授主要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事倍功半,缺乏课堂效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日语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分别在不同的课堂中予以体现。例如,精读课中,主要侧重于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会话课则主要以语言的输出为主。但从教学课时的分配来看,课堂教学多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就学生语言应用而言,存在课时安排少,形式单一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评估主要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学生对自身的语言能力的认识也仅局限于最终的测试成绩,长此以往,导致教学评价形式的固化。这种局限性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学生自身缺乏对自我的全面认知,难以通过这一评价体系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因此,固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于2010年公布的《JF日语教育标准》为我国的日语教学的改革道路指引了新的方向。《JF日语教育标准》旨在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课题执行能力以及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其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我国日语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推动我国日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我国国内《JF日语教育标准》引入日语教学课堂的实践可以发现,就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但许多日语教学研究者正在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案,积极地研究新的教学理论等,期望找到适合我国的日语教学方法。其中,对《JF日语教育标准》在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的尝试是目前我国各高校日语教学研究者们努力探求的新方向。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将《JF日语教育标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华东师范大学,其日语专业的教师尝试将这一标准融入该校日语专业的教学中。此外,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张丽梅指出其在上海某大学也进行了将日语教育标准中的档案袋评价引入日语专业课堂的尝试。这是目前笔者了解到的较为典型的JF标准下的国内日语教学实践;值得肯定的是,从目前我国所实施了《JF日语教育标准》的日语教学实践相关反馈来看,整体上新的教学方案获得了参与者的认可。但是,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真正地切实实施日语教学改革的高校仍然是少数,大部分的高校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国内日语教学的改革仍是一项长期艰巨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JF日语教育标准》制定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课题执行能力以及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应当是语言的运用,即课题执行能力,还应当培养自身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多层面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风土人情等。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缺少学生在异文化的理解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我国高校的日语教学改革中,首要任务应当提升教学理念,既要培养学生利用日语执行课题的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
2.优化日语教学模式
在《JF日语教育标准》中,“JF标准之树”对语言交流能力与语言交流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共有53项语言能力的类别与语言活动的范畴可供参照。“JF标准之树”的灵活运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制定合适的语言交流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语言交流环境,保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从而转变学生在日语课堂中的被动地位。此外,在课堂中增加语言活动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教、学、用相结合的课堂更有助于培养实践型日语人才。
彭瑾、徐敏民在《“表现性评价”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中指出,华东师范大学基于《JF日语教育标准》,采用精读课与会话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语教学。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输入后,由学生通过演讲、角色扮演和小组完成课题三种方式完成输出语言的任务。这种语言的输出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过程。同时,对参与此次改革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
3.提升教学评价标准
针对传统日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自我评价标准的单一化问题,《JF日语教育标准》中设定了6个语言能力水平,学生可以利用“Can-do理论”对照其中具体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评,而不是局限于通过考试、测评等方式对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行判定。将《JF日语教育标准》中以语言输出过程的表现为判定依据的自我评价表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与传统教学中以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标准的评价标准相结合,从而形成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既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把握自身对日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结合自身在课堂中完成语言输出任务时的具体表现,对应自我评价表中相应的语言水平,全面地认知自我能力。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完善自身的不足、纠正学习方法的误区。
以华东师范大学的日语改革为例,其在实施角色扮演会话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评价标准主要分为尚需努力、接近目标、达成目标和超越目标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附有与该等级相对应的说明,学生可自行对照进行评价。当然,教师也会帮助学生分析评价表的内容,通过面谈等交流方式,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反思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记录自身在当前外语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JF日语教育标准》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用于加强日语教学中的教学评价体系,即“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自身日语熟练程度的自评与他评、语言和相关文化体验过程的记录以及学习成果三部分。这种评价方式是基于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而产生的。首先,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基准,学生根据自身的课堂表现以及评价基准对自己的日语熟练度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同学之间互评的方式,自评与他评的结合,有助于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学生要对课堂中的语言和文化体验等过程进行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短期内相应的目标和计划,这既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这些评价以及记录最终都将作为学习成果保存于档案袋中,随时供学生参考与反思。
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当前我国日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教学评价体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评价的结果是其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的最直接的参考。对于学生而言,评价体系的存在直接反映自身的学习状态以及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因此,将这种档案袋评价法应用于我国的日语教学改革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在主体上呈现多元化,内容上也更加丰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专属档案袋,即便课程结束也可以自行翻阅查看,定期反思自己的不足,这对自身的日语水平会有一个连续性的认识,更容易帮助学生提升日语水平。
《JF日语教学标准》的公布为我国高校日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我国培养全面的日语人才具有极大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处于探索和过渡期。我国各高校以及日语教学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日语专业教学方式的不足。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日语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评价标准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基于《JF日语教学标准》下的日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日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以及《JF日语教学标准》下的日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必将呈现新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