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词源辨释

2020-12-01 03:58程建功
华夏文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词源大词典天道

□程建功

“文明”一词,《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共设9个义项:“1.文采光明。《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谓奏劾日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缯。’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4.谓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5.文教昌明。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镝。’6.犹明察。《易·眀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8.新的、现代的。9.合于人道。”后三义是延伸扩展的近现代义,与考察词源关系不大,可以忽略。《辞源》设有4个义项:“1.文采光明,文德辉耀。《易·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2.明察。《易·眀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3.有文化的状态,与‘野蛮’相对。清李渔《闲情偶寄》三《冲场》:‘若以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贲,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避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4.唐李旦(睿宗)年号。”其中3为延伸的后起义,与今义同,4为专名,也可以忽略。可见,两部大型语词工具书大致以“文采光明”为“文明”的本义,所不同的只是《大词典》将《词源》合二为一的义项分为了两个义项,同时增加了“文采”“文治教化”“文教昌明”等义项,可谓后出转精。查“文明”最早出处,源于《易传》与《尚书》。《尚书》用例见上(因《尚书·舜典》不见于通行本,涉伪,故不作词源考察),《管子》卷十二有“美垄墓,所以文明也”,刘师培云:“窃疑‘明’通‘萌’。”黎翔凤案:“‘明’指明器,……文其明是谓文明。”抛开争论不说,即使按黎翔凤解说也不能将“文明”看作一个复合词,只能作短语看,同样不能作为考察词源的依据。故只能以《易传》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文明”在《易传》里凡6见: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同人·彖》)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大有·彖》)

“文明以止,人文也。”(《贲·彖》)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明夷·彖》)

“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彖》)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乾·文言》)

其中5例见于《彖传》,只有1例见于《文言》。同人卦的“文明以健”,《周易集解》引何妥曰:“离为‘文明’,乾为‘刚健’。健非尚武,乃以文明;应不以邪,乃以中正。”同人卦为上乾下离的组合,乾代表天,属性为健,离代表火,属性为丽(附着),有光明之义,故《彖传》释卦象为“文明以健”,何妥对此解说甚明。大有卦的“其德刚健而文明”,宋程颐曰:“卦之德,内‘刚健’而外‘文明’。”大有与同人为覆卦,卦象乃上离下乾,程颐的解说实指内卦为乾,故为“刚健”;外卦为离,故为“文明”。今人黄寿祺说:“刚健,指下乾为健;文明,指上离为火。”解说至为明确。贲卦的“文明以止”,唐孔颖达曰:“‘文明’离也,‘以止’艮也。用此文明之道,裁止于人,是人之文、德之教。”贲卦为上艮下离组合,艮代表山,属性为止,故孔颖达的解说同样指卦象,极为确当。革卦的“文明以说”,宋程颐曰:“以卦才言革之道也。离为‘文明’,兑为‘说’。”其中的“说”即“悦”。革卦的卦象为上兑下离,兑代表泽,属性为悦,故程颐解说卦象也非常明确。以上五例的“文明”都与离卦有关,毫无例外。可见,在《周易》的《彖传》里离卦表示“文明”是一种通例。乾卦《文言》的“文明”似属于例外,乾卦是八纯卦,乃上乾下乾组合,所谓“天下文明”,唐李鼎祚曰:“阳气上达于地,百草萌芽莩甲,故文明。”因《文言》该节内容开篇为“‘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用以解说初九、九二爻辞,既然初九爻用“阳气”说明,那么九二爻自然也离不开“阳气”的作用。初九为阳气潜藏,九二则阳气上升,草木萌芽焕彩,即是“文明”之象。李鼎祚之说乃公认的合理解说,对这一解说,近人马其昶进一步注解说:“化离文明。”认为九二爻变则下卦为离,故有文明之象。可见,这一例外的“文明”,内里也与离卦有关。从解说自然现象的角度来看,这里的“文明”,《大词典》借用孔颖达之说释为“文采光明”是准确的。问题是这是否为“文明”的本原意义或核心意义呢?《彖传》里的“文明”能否这样解说呢?尚需进一步考察。

既然以上“文明”均与离卦有关,我们就需要从离卦说起。如前所述,离代表火,属性为丽(附着),意谓火需要附着它物方能发挥效用,而火的主要特点是温暖和光明,据此,似可将《彖传》里的“文明”直接释为温暖光明。这样解说未尝不可,放到以上具体语境中也可通顺。如“内刚健而外温暖光明”或“外柔顺而内温暖光明”等。只是《彖传》为何选用“文”与“明”搭配呢?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本义就是花纹,花纹是华美的,可引申出修饰义;花纹有悦人心目的作用,又可引申出使人心悦诚服之义。离卦柔爻居中,有“文在中”之象,用在社会人事上即为仁爱中和为人悦服的治理方式。其二,“文”与“武”相对,“武”刚“文”柔,在战祸频仍的战国时代,《易传》借助“推天道以明人事”,希望摈弃武力结束战乱,推崇“文”的手段是其必然选择。离卦为阴为柔又为明,正符合《易传》的这种期许,故选取“文”搭配“明”可谓相得益彰。由于“文”与“明”的搭配不仅关乎天道还关乎人道,为兼顾天道与人事两方面,我们认为可将《彖传》中的几个“文明”释为中性一些的温和光明,并以此作中心义项为妥。

根据以上分析,“文明”一词源于《易传》,且主要因解说离卦而造词。从词义由具体义到抽象义的基本引申规律出发,《彖传》里的“文明”是其本义,大意为温和光明,《文言》的“文采光明”是其引申义,因草木焕发文采是由地温和阳光所造就的。《大词典》中的“文采”“文治教化”“文教昌明”以及《词源》中的“文德辉耀”等抽象义也都与本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至于现代的“文化”义,当从“文治教化”引申而来。《辞源》的“文采光明,文德辉耀”义项,虽非词的本义,从兼顾天道与人事角度而言,两个义项并举也无不可,只是举《尚书》“濬哲文明,温恭允塞”作书证犹可,而举大有卦“其德刚健而文明”作书证则欠妥当,因该例“文明”是温和文明之义,并非“文采光明”。同时,两部辞书将明夷卦《彖传》“内文明而外柔顺”的“文明”释为“明察”,从隐含的社会人事意义看没有问题,但《彖传》首先解说的是天道自然,且兼顾天道与人事,所以不顾天道只重人事的解释明显有悖《彖传》常例,似宜删去。

猜你喜欢
词源大词典天道
早春
“Sentence”:词源追溯、结构意义与术语中译
天道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得心应手
漫画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英语大师”陆谷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