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编年体史书《左传》,也讲了其中关于“忠”和“孝”的故事。在我们初中语文教材中,另有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选自历史上另一本著名史书《战国策》的。善于自省、敢于直言的邹忌和积极纳谏的齐王,相信同学们都记忆犹新。那今天,老师就把《战国策》这本好书也推荐给同学们。
那一个“礼崩乐坏”、七雄并起的时代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当社会制度开始向封建制过渡时,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政治改革,七雄并起、诸侯纷争不断,“法治”代替了“礼治”,统一的趋势代替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兼并战争以空前的规模展开。
《战国策》记述的就在这样一个大兼并时代里,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的故事。
虽然我们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后来发现其中一部分篇章荒诞不经,缺乏历史依据,明显系后人的模拟之作。但有趣的是这部分作品反而语言以及逻辑相当精彩,有较强的文学性。而另一部分作品,虽然文采稍逊,却依托历史事实,对研究战国历史有着较大的史料价值。接下来老师就为同学们讲述两个《战国策》里好玩的故事。
有一种贤德,叫自知之明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还不满六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五左右),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备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傲慢的样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工作,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低调。
有一种固执,叫南辕北辙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趣味互动:
1.以下哪一位人物是《战国策》正确的作者:( )
A.刘邦 B.劉安 C.刘向
2.文中提到的晏婴是以下哪个诸侯国的大夫:( )
A.秦国 B.楚国 C.韩国 D.齐国
3.文中第二个故事提到的魏国,是从以下哪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分出的:( )
A.齐国 B.秦国 C.郑国 D.晋国
参考答案:
1.C。 2.D。 3.D。
六上课内现代文复习
《我的校园,
真棒!》审题思考
本题是典型的由一个中心词“校园”+一个修饰词“真棒”来组成的,我们先来解读中心词“校园”:
“校园”是学校范围所包含的整个环境,其中有教学楼、操场、花坛、紫藤林荫道,也包括了校园中的老师和同学。我们再来解读“真棒”:校园是美丽的,校园里的同学和老师是可爱的。如果能将风貌和人事结合,当然是最好的。
有些同学偏题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完全抛开了“校园”这个大环境,直接叙事。在修改时,注意先要对校园有所描写,或者将描写巧妙地“藏在”叙事过程中。这样就是完整的“我的校园”,有静态的校园,也有动态的师生活动。
精彩片段:
我们的校门不大也不小,上面有着做工精美的四个大字——长青学校。它背后映衬着的瓷砖是用大理石砌成的。走进校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豌豆架,用许许多多的红木做出了一条走廊,上面爬满了豌豆茎、叶、枝条,还和太阳花镶嵌在一起。春天,走进这条走廊,你会看见头顶上缀满了小花,一簇接着一簇,那就是太阳花,身体虽小,但它很顽强。秋天,你走进这条走廊,会看见头顶上挂着一条一条的植物。你可得仔细看看了,那就是我说的豌豆,把它做成一道菜一定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