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竹笋产业发展对策浅析

2020-11-30 08:56唐金奎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昭通市竹笋发展对策

唐金奎

摘 要 云南省昭通市地处乌蒙山区中部,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合多种笋用竹生长,笋用竹类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竹笋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基于此,分析了昭通市竹笋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为昭通市发展竹笋产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竹笋;发展对策;昭通市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67

竹笋作为一种优质无公害、清香可口的蔬菜,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视为菜中珍品。竹笋含有丰富的脂肪、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竹笋作为天然绿色有机食品将会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昭通市委、市政府立足于优良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竹类种质资源优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为根本出发点,专门出台了《中共昭通市委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竹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并制定了昭通市两大主要笋用竹金佛山方竹、筇竹高效培育技术和相关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竹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扎实把竹笋产业培育成为昭通6大高原特色产业之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和助推农民致富增收、贫困户脱贫的支柱型产业。

1 昭通市竹笋产业发展现状

昭通市地处乌蒙山区中部,位于我国竹子分布的混合竹林带区,其多样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合多种竹笋生长,孕育了丰富的竹类资源。全市共有竹类植物13属61种,属数占全省属数的46.4%,占全国属数的32.5%;种数占全省种数的29.0%,占全国种数的15.3%,是西南地区竹类植物富集区之一[1]。特有的筇竹笋被誉为“笋中之冠”,大关县更是被评委“中国筇竹之乡”,方竹素有“竹类之冠”的美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4月,全市有竹笋竹加工企业13家,竹笋收购及初加工商38家,竹产业专业合作组织48家,竹笋产业种植大户27户。全市竹笋林面积达18.3万公顷,其中筇竹林面积9.53万公顷,方竹林面积8万公顷,其他竹笋0.73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大关、彝良等北部8个县(市)43个乡(镇),在海拔1 200~2 400 m高山区,重点种植筇竹、方竹为主的笋用竹;1 200 m以下江边河谷区,主要种植慈竹、麻竹、毛竹、水竹、甜苦竹等优质笋、材两用竹。

2 昭通市竹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竹笋产业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够

昭通市前些年主要大面积发展材用竹,但是由于交通復杂,运输成本高,材用竹并没有实现很好的收益,导致县区、乡镇缺乏拓展和强化竹笋产业优势的紧迫感、责任感;对提升竹笋产业产能和经济效益、种植方法、丰产方式缺乏深入研究和办法。大部分农户的观念相对落后,还在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培育、采集竹笋,认为竹笋历来自然生长,让其自生自灭,降低了竹笋的产量。政府对基地投入有限,导致种植效益低;对竹笋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帮扶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灵活性、主动性。

2.2 竹林培育管理不到位

大多数竹笋林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竹林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很低,在竹林管理上,农户缺少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采笋,忽略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此外,森林生态不断改善及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加强,导致野生动物繁殖很快,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竹笋林的发展。

2.3 竹笋资源总量偏小、低效竹林比重大

虽然近年来昭通市竹笋产业有所发展,但与周边竹产业大市宜宾相比,竹笋产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农户的积极性也不够高,规模经营大户也很少,高产高效的竹笋林基地较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竹林承包到一家一户后,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竹农无法施展拳脚,辐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农户培育竹林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政府、群众缺乏对笋用低效林的重视,低效林改造的资金本来就很少,加之政府没有将低效林抚育资金投入到竹笋产业,也没有对群众进行引导和技术培训,群众只采笋不抚育,导致竹笋产量越来越低,竹林林分活力严重衰退,低效竹林改造提升任务艰巨。

2.4 资金扶持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配套资金缺口大,只有造林的资金投入,后期管护、培育资金无法落实,难以快速建立高效竹笋林基地。加之自然分布的竹笋主要分布在高山,交通、水、照明等各种配套设施缺乏,低效林改造难度也很大,从而难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效益及增加老百姓收入。此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足,种植户在技术、市场等信息方面处于滞后地位。

2.5 缺乏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昭通市以鲜笋收购出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明显。竹笋的生产以出售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现有加工企业处于小而散的低水平建设状态,产品单一,相互争夺原料,市场混乱。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非常少,缺乏竹笋的地域名牌产品,产品实现增值少,经济效益差,竹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从而加剧对竹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对低效竹林进行提质增效,打造标准化竹笋基地建设

竹林基地是做大做强竹笋产业的基础,要将基地建设作为竹笋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大关、彝良、镇雄、盐津、水富等北部8县(市)要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和中幼林抚育、中低产林改造、林业贴息等项目,建设标准化高产示范基地,示范带动群众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种植。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好竹林、竹种结构,把原有的大面积笋、材两用竹通过定向培育,提高出笋率,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重点推广杂筇竹、金佛山方竹等优良乡土竹种,适当引进合江方竹等低海拔竹笋种进行试种。坚持新造与改建相结合,把每年的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等林业项目资金逐步向竹林基地倾斜,努力培育高效、优质、丰产的竹笋林基地。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优良的竹林生态环境,开展竹菌、竹药、竹粮等立体复合种养,实现竹林多种经营高效经营,提高竹林基地综合效益。结合村村通、机耕道、采笋道等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重点竹林区农村水、电、路、通信、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竹笋运输难、成本高、资源可及度低等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2]。

3.2 培育壮大各种经营主体

加快现有竹笋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支持提产扩能,扶持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发展实力。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生产”等发展模式,主动参与竹产业火灾保险,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竹产业整体实力。

培育壮大一批以竹笋栽培种植、竹下生态种养、竹产品初加工或专业化生产、竹产品营销为特色的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引进壮大一批以竹产品精深加工、竹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龙头加工企业或旅游开发企业。培育和壮大营销主体,扶持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商贸企业、行业协会和营销大户。鼓励企业跨区域合作,多样化经营,发展竹林下种植、养殖,深入开发竹副产品,充分利用竹林生態资源,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养生保健、文化娱乐等产业,挖掘竹文化产品,弥补竹笋淡季无法生产的问题。如永善县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不但进行竹笋的深加工,还自己建立小米辣生产基地并对其进行深加工,有效弥补了竹笋淡季的生产。

3.3 加快竹笋产品品牌建设

依托昭通筇竹笋“笋中之冠”和方竹笋“笋中之王”的美誉,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积极申报“大关筇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丰富产品品种,认真做好产品包装和商标设计,采用小包装、精品包装,提高消费者对昭通竹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和信任度。要大力宣传竹笋食用和营养价值,开发竹笋精品菜品,将竹笋食用发展成为昭通市的一个品牌。大力普及电商知识和加强电商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利用好“互联网+”销售的优势,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3.4 加快科技服务保障

加强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科院等校院合作,结合云南省科技人才服务“三区”工作,选派竹子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重点抓好竹子良种培育、低产林改造、栽培管理等一系列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笋用食品研究开发。大力推广筇竹、金佛山方竹2个优良竹种和丰产经营,在1 000 m低海拔地区适当发展新品种,加强对新引进的合江方竹进行试验、观察工作。规范种植技术,提高竹林产量。提升竹笋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高竹笋鲜笋保鲜、速冻、冷藏等加工技术,在发展以笋干、鲜笋为主的粗放性产品基础上,着力发展调味笋、酸辣笋、油焖笋等深加工食品,进一步挖掘竹笋营养,提升竹笋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3.5 拓宽投融资渠道,为竹笋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用好用足新一轮退耕还林、低效竹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项目资金,用于竹笋产业基地建设和低效竹林改造。2)统筹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向竹笋产业倾斜。3)优先对竹笋企业、大户、农户给予林业贷款贴息。4)政府每年应拿出一部分专用资金,对基地建设好、带动力强的企业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 董文渊.云南昭通竹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2):59-61.

[2] 陈建华,马宗艳,毛丹.笋用竹引种栽培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4(3):86-8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昭通市竹笋发展对策
竹笋
竹笋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亲人
亲人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