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红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所打造的学习平台,为不同地区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让民族地区能够有更多的条件进行非正式学习,从而民族地区的学习条件以及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本文以非正式学习理论为重点,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民族地区的非正式学习提供可行的互联网+应用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地区;非正式学习;可行性
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快速更新与发展,与互联网加进行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出现使得不同地区的学习人群能够以移动式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与互联网+应用联系紧密,在民族地区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在民族地区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可行性策略,也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一、互联网+环境下民族地区“非正式学习”的概述
1.1“非正式学习”的概念
非正式学习是新型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学习场景上,不依赖于传统课堂的搭建,以及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依赖,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自主性和自发性。
1.2“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非正式学习具有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以及实践上的可行性。这一学习理论主要依照三种理论。第一种是成人学习理论,成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非正式学习中的学习任务,以及对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第二种是建构主义理论,非正式学习适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学习需求之间和空间对学习者的局限。第三种是情景创造理论,非正式学习主要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平台的搭建以及学习环境的创建。
1.3互联网+技术在民族地区“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互联网技术的存在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使得各个地区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学习的多元性。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资源的均衡上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打造互联网平台,从而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为民族地区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以及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1]
二、应用互联网+发展民族地区“非正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民族地区的民众对非正式学习缺乏认识
民族地区的民众由于经济条件和认识条件的限制,对非正式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将非正式学习看作是不符合学习规则与教育制度的一种学习模式。[2]不少民族地区的民众以及学生仍然追随传统的正式学习的方式。
2.2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非正式学习平台尚不成熟
非正式学习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非正式学习平台的搭建,在民族地区打造在线的非正式学习平台可能受到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教育的限制。规范合理的非正式学习平台的缺失使得民族地区的学习者缺乏非正式学习的路径,难以分辨互联网学习资源的有效性。
2.3以民族语言为特色的“非正式学习”互联网资源开发不足
在民族地区存在着多个少数民族,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语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针对民族地区的教育需要注重民族语言的开发与传承。在非正式学习资源开发方面,主要的互联网学习资源仍然是以汉语教育为主,缺乏以民族语言为特色的互联网学习资源。
三、民族地区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可行性途径
3.1在民族地区宣传非正式学习,提升民众对非正式学习的认识
不少民众对非正式学习无法接受,是由于他们对非正式学习的理念以及所产生的教育作用缺乏认知。[3]教育工作者以及信息技术的投入者,可以采取多种宣传活动以及宣传模式,从而让民众了解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
3.2将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模式融合
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学过程中采取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以及多元化的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展示提升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接受度,在接受正式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优势。
3.3开发民族地区专有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建设民族特色在线学习资源库
在民族地区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资源建设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特色,以及语言特色,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开发民族地区专有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具有民族特色的互联网在线学习资源库的设置能够符合民族地区学习者的需要,在学习文化知识以及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将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语言传承发展下来。正式学习资源库建立较早,发展较为完整,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进步,在各个学校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与普及,是学习主体在进行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资源库。但是正式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库所富含的教育资源范围较小,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而展开对其他学习资源的搜索与利用。而非正式在线学习资源库的资源与正式学习资源库的资源相比更为丰富,涉及板块也更加广泛,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教育主体和不同职业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4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民族语言与汉语结合的双语“非正式学习”环境
民族地区的教育模式较其他地区有较大的不同,除了正常的汉语教育之外,还有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教学活动。按照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以及课程安排,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非正式学习的环境的时候,也要注意民族语言与汉语的结合,选择具有少数民族语言背景的媒体工作人员来充分挖掘和整理互联网资源库中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有效促进少数民族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网络资源。
3.5培养优秀双语教师,开发民族地区特色课程
民族地区的教师在语言学习环境的营造上面主要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而汉语教育则主要是由专业的汉语教师进行。那么在打造非正式学习的语言学习环境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对优秀双语教师的培养,由此将民族语言与汉语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开发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网络双语教程,使得非正式学习的课程设置以及内容安排更加个性化。
四、结语
在民族地区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普及化宣传,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非正式学习的资源平台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互联网技术与非正式学习的有效融合能够推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让更多区域的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昕.基于移动应用技术的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融合的教学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8):173-174.
[2]吴术路.移动互联网在青海藏区非正式学习中观念认识的影响[J].農家参谋,2020(13):240.
[3]张思慧.新媒体环境下甘肃临夏地区乡村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策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