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荣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的发展,信息化影响着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成为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同时教育信息化时代对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以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基于此,本文将对教育信息化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素养,以及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思政教师;素养
一、引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等为目的。毫无疑问,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办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养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二、思政金课的要求及发展趋势
金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2018年首次写入教育部文件。思政金课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形象表述。按照金课“两性一度”的具体标准,思想政治理论金课要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必然要求。思政金课目标让我们认识到两个层面:一是党和国家以及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二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如何打造思政金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并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高职思政课教师素养现状
(一)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教育教学理念是思政课教师实施思政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体现,包括教学思想理念、教学能力等。目前,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教育目的,不愿意创新,阻碍了“00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在多媒体、网络资源应用方面,很多院校思政课教师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突破,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资料信息的搜集整理方面仍存在问题,还不能把信息正确客观地传递给学生,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缺少制度约束,个别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便主动或被动地调动到学校的其他部门,造成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此外,由于教学压力大,教学评价和职称评审制度不健全,部分年轻教师心态不稳,调动岗位的情况时有出现,影响了思政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对新事物接纳度不够,信息化素养不足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但是,一些高职思政课教师无法与时俱进,缺乏投身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他们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对信息化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持懷疑态度,更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信息化教学的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一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不去思考研究信息化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关键问题。
四、教育信息化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对教师知识权威地位提出了挑战
过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狭窄,主要是书本与教师,而教师的知识积累比学生更多更深厚,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天然的知识权威。随着网络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凭借网络等途径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再成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分配者,师生之间的信息差异在迅速缩小。很多情况下,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途径、能力可能比部分教师还要强,还出现了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逆向学习的现象。这时,思政课教师的知识权威和话语权威不再突显。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高职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务的关键课程,是否具备亲和力不仅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关系到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实现程度。高职思政课经常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距离感,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而学生低头不语的状况。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高职思政课的内容、形式等远离了学生实际的生活方式,学生内心没有对思政课产生真正的认同感。新媒体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改善这种尴尬场面,新媒体平台呈现的丰富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技术的即时性、互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新媒体的应用不仅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还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促进师生互动与交流
思政课属于公共课,主要是大班授课,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导致只有部分学生可以参与教学互动;再加上教学空间限制,师生在课下也很少互动与交流。新媒体技术为师生互动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师生可利用新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思政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思政疑难问题;方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思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四)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要求
随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从小学生到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增加,认知水平在提高,心理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思维能力更强,教师的那种天然的外在性的权威必然呈现递减的趋势,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权威认可的基本趋势也从完全服从到部分不服从到相当程度的不服从,这是一种基本规律。因此,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是必要的。
五、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提高素养的措施
(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影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思政课教师首先自己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感召学生;其次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引导学生。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以人育人”师生成长共同体视域下的教师职业综合素养,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法治素养、道德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等;同时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职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和反思能力等。思政课教师应该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学科自信,坚定政治立场,以奋斗、担当的精神来充实和调整自己。
(三)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
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学中的优势,高职院校应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为其更好地开展思政教学奠定基础。一是邀请在思政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且取得良好效果的专家来校对思政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学习新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进而更好地把握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二是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去高等学校进修,学习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思政教学中;三是思政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如通过微博、微信等占领舆论阵地,借助学生关注的热点来因势利导,帮助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
教学经验是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又一方面体现。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加教师的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所以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实践教学的驾驭能力。思政课教师除了学习借鉴其他人的经验外,还应当经常深入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了解社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规划馆、企事业单位等的沟通与联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领略教育理论精髓。
六、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信息化时代既给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就出彩人生的大舞台,又对思政课教师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完善自我,对标高水平、探索新知识、提高新能力,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培养一批批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奮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担当起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罗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政课改革路径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2):85.
[2]周沫含.教育信息化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9(3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