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泠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机制和模式,传统出版行业需要从内容提供者向知识服务者转型。军事百科编纂者作为军事知识的内容生产者,需要适应当前形势,针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工具的改变,发挥已有的内容资源优势,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军事百科知识服务体系。
关键词:军事百科 知识服务 新媒体技术
知识服务是在网络环境下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针对用户需求与问题,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军事百科知识服务则是向社会提供以军事知识为基础的产品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军事百科编撰者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技术手段提取与挖掘军事百科知识;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与用户的交互,并在服务过程中增强军事百科知识的分享和创新。具体来说,可以从传播理念、内容生产、渠道搭建等方面不断提升军事百科知识的服务体系。
一、转变经营理念,适应百科知识服务环境的新变化
与传统的知识服务体系相比,网络语境下我国的军事百科知识服务发生了新的变化,军事知识生产者首先需要分析并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变化,转变既有的出版思维。
1.转变知识服务方式。我国传统军事百科全书,一直以纸质出版物的形式服务于读者。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出版物数字化发展和电子化出版的需求,编纂者们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纸质版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光盘版。网络时代,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代表的网络百科全书和一些在线百科检索的出现吸引了大批专业和非专业用户。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移动终端获取知识,军事知识服务也需要適应这种媒介形式的发展,转变自身的知识服务方式。
2.转变服务对象。我国传统军事百科全书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官兵以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军事知识爱好者。网络空间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的特点,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得到改变。国内在知识服务领域较早进行探索的罗振宇认为,过去200年的知识者,都是知识的“农耕民族”,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向上攀登,而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是需要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在网络时代,军事百科知识的服务对象将会是所有对军事知识感兴趣的用户,因而内容生产者应帮助用户以较短的时间掌握其所需要的军事知识。
3.更新百科知识服务工具。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更为迫切,各种知识服务产品火爆。知乎live、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作为知识付费的先行者,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问咖、在行、知识星球、微博问答、樊登读书会等也凭借自身特点实现了用户积累。在这种大趋势下,传统出版单位相继跻身知识付费中,目前55家出版单位开发162款知识服务产品,已推出可在线访问的知识服务产品共103款。例如,《三联生活周刊》结合自身期刊品牌打造的知识付费产品《中读》,以碎片化时代的深度阅读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中信出版集团升级了中信书院App,主打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知识服务等。新媒体平台也跻身其中,2017年,豆瓣上线“豆瓣时间”,上线5天其销量就超过了百万元;而湛庐文化推出的湛庐阅读App则搭建了集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知识服务工具的更迭发展,要求军事百科知识服务也要贴近用户需求,借力新兴媒体技术研发文图、音频、视频产品,不断更新知识服务平台和工具,不断丰富产品内容与形式。
二、深耕优质内容,打造多元化军事内容服务体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冗余、信息过剩给人们带来了困扰,优质内容成为稀缺资源。网络平台上的军事知识庞杂、良莠不齐,如常识性错误、误导性观点、版权纠纷等问题层出不穷。随着数字内容产业的自律意识不断提升,军事知识服务的核心能力建设应聚焦内容本身,做好知识内容的深耕和精细打磨,进行有深度、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创作与传播,形成多元内容生产体系。
1.注重知识的专业化与大众化兼备。网络时代,网民的信息知识生产解构了传统由精英所主导的知识话语生产模式,他们承担起了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同时,互联网内容生产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也对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背景下,网络知识生产从最初免费的UGC模式逐渐发展到专业内容提供商的PGC模式,与此同时MCN(Multi-Channel Network)模式(即多频道网络)也应运而生,这种模式推行专业用户的内容生产并以资本支持来保证内容的持续性输出,因而其变现更为稳定。可以看出,当前知识内容生产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因而军事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可以采取UGC+PGC的生产方式,在依托军事百科全书丰富的内容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开发用户资源,将大量的资深军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知名军事自媒体运营者等吸纳到撰写队伍中,建立以机构化的专业团队和优质的民间作者队伍相结合的撰写者资源库,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2.突出垂直化、分众化内容建设。当下,知识内容的层次和领域细分化成为趋势,网络知识生产既要提供公共性产品,又要提供个性化产品。内容的垂直化和服务的精准化能够将目标用户从碎片化的注意力中吸引过来,让用户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建立起对平台的信任感。从实践来看,运营较为成熟的知识服务模式包括内容打赏类、讲座课程类、社区直播类、知识电商类,以及线下咨询类、第三方支付工具、付费文档类等。军事知识也应面向用户的不同需求,关注分众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差异化产品,传播常识类知识或专业类知识,提升用户对平台的黏度。例如,依托军事科学各门类学科和知识主题,可开发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专业化产品,依托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百科全书等军事百科系列化编纂成果,开发满足不同学科领域的专题性产品,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偏好,开发音频、视频、游戏等产品。
3.坚持高效的内容过滤原则。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信息是多元而动态的,人们可以共同参与书写和建构知识体系。但在开放的传播环境下,“把关人”和有效筛选机制的缺失造成知识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危害政治军事安全、文化主权、传播虚假错误知识等现象。例如,网络开放式百科全书中,个人很容易在政治、军事、宗教条目中添加虚构的内容或个人偏见性观点,比如央视曾曝光互动百科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百度百科数学家“高斯”词条曾被篡改为“从宇宙来的神秘巨人”,在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还曾经出现过“爱国贼”的词条。又如,在某省征兵海报出现佩戴美军臂章手持M16的军人形象,遭到网友批评。因此,军事知识服务应坚持高效的内容过滤原则,传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机构和编纂者仍需要承担好“把关人”的角色,按照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技术标准,对所有产品内容进行把关,实施严格的编辑编审和质量监督,确保编纂产品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拓宽传播渠道,建设开放型军事百科知识服务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生产是开放性,用户提出或回答问题、进行条目编纂和知识内容传播,因而是知识的建设者;他们又进行评论、编辑、分享、管理维护条目,进行审核和纠错,因而也是信息的维护者;同时他们有时会提供错误的答案或知识内容,因而还是信息的干扰者。军事知识服务要适应知识传播机制的改变,就需要构建开放型军事百科知识服务平台。
1.自主研发知识服务平台。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军事知识服务提供者需要自主研发知识服务平台,获知用户基本数据,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况,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目前,一些专业领域的出版机构发挥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打造了特色的知识服务平台。如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基于社内核心出版物皮书系列资源的优势,通过内容资源重组建成了涵盖300多个主题的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学术资源总库。商务印书馆开发新华字典APP后,在4个月内就收获了近400万用户,日活跃用户有20万至30万人,此后又开发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IOS版等18个小语种APP。对于军事百科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一是要做基本服务,即对军事百科知识进行智能重组和分析,根据内容主题和学科分类,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和检索服务。二是做在线军事知识问答服务,利用军事百科全书、军事百科词典类知识资源提供专业咨询。三是做专题军事知识库,整合容资源,形成专题军事知识库产品,为用户提供专业性、个体化军事知识服务。四是自主开发APP,可尝试有声书、电子书、深度课程、音频富媒体产品等,最终形成“全形态”的知识服务。
2.加强与知识服务商平台合作。可以通过与现有知识服务商如得到、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进行平台合作,推广产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北京扫扫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免费音频《迷你百科脱口秀》,由出版社负责内容生产,科技公司负责技术维护和运营,以“小可”“小白”两个虚拟人物讲述生活中各类知识,在喜马拉雅FM和知乎等平台推出。军事百科知识服务可以借鉴上述做法,建立最权威、最全面的军事百科知识分享平台,讲述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技术、军事装备等知识。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可以将军事知识产品分布在各个移动渠道,增强在多种移动传播载体的触达能力和分发能力,做到用户在哪里,内容即覆盖到哪里,以扩大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利用前沿技術进行智能化传播。在未来的各种知识产品生产中,从知识的采集到加工环节,参与主体将不再仅仅局限于人,机器及万物都可能纳入其中。军事百科知识服务应积极适应先进技术发展,努力开发建设引领前沿的传播技术和载体,以先进技术为现有的专业人员和内容赋能。在未来的场景时代,大数据能够整合海量信息,使有价值的内容和定制化的服务以简洁、省力的方式触达用户,数据和信息虽然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但信息过载、信息泛滥问题可缓解。同时,生产者可以引入VR、AR、MR等技术为用户营造出一个全景式、参与感强的阅读环境。例如,2018年8月1日建军节,腾讯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中国军人”的微视频,覆盖了亿级用户,成为现象级产品。这是人民军队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技术、利用新载体、打造新产品的有益尝试。军事百科编纂也可以通过技术为优质内容赋能,打造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产品。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05).
[2]王坤宁.出版业知识服务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8-15.
[3][美]克莱·舍基.认知盈余[M].胡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美]戴维·温伯格.知识的边界[M].胡泳,高美,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