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命题看法治素养培育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2020-11-30 08:58江艳玲
考试周刊 2020年91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摘 要:纵观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渗透从课程建设到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目前最让人信服的教学评价仍是纸笔考试。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纸笔考试,试题命制承载着立德树人、素养导向、服务选才、引领教学的多层功能。法治素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中考考查中更是凸显其重要地位。有鉴于此,文章紧抓当前广州中考以法治为中心的考查线索,在分析2018年广州中考政治试题的基础上,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角度,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考命题;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自2016年秋季起,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内化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法治教育成为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点,成为初中国家统编教材的主要内容。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是贯彻实施新教材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 “法治素养”的简述

(一)法治素养的内涵

法治素养在这里是指学生对社会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实践等的理性认知和理解、情感认同和接受、行为遵从和维护、精神信仰和归属。法治素养是法治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成长发展必备的一种关键能力与品格涵养。

(二)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的现实意义

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于学生而论,这符合他们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而促使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于学科层面而论,这契合了学科教育的目标任务,彰显了学科教育的独特优势,顺应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再次,于社会而论,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法治中国建设生力军。培育的学生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法治文明进步的需要。

二、 基于2018年广州中考试题基础上的“法治素养”考查分析

(一)整体分析

基于十九大报告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文件要求和现行课程标准,考虑到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合理分布,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后续性学习,初中突出了法治教育,中考突出了法治的考查重点(见表1)。2018年全卷继续加大“提高法治素养”的考查,“法治”仍是贯穿试卷始终的线索。

全卷25题,有11题都是直接或间接考查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见表2),彰显了法治素养。

(二)典题分析

以下本人选取了2018年广州中考第24题第(2)小题为例,针对法治素养的培育要求做出的简略解析:

【试题回顾】

24.(12分)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专题学习,同学王某制作了两张学习卡片:(文章只选取卡片二为例)

卡片二:典型案例

2017年5月2日,医生杨某劝阻在同一电梯内吸烟的段某某,二人发生言语争执。二人分开后,段某某心脏病发作猝死。段某某家人田某某将杨某告上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法院一审判决杨某补偿田某某15000元,驳回田某某其他诉求。田某某不服,上诉至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查明:杨某劝阻段某某在电梯内吸烟的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属于正当劝阻行为。在劝阻过程中,杨某保持理性,平和劝阻,未与段某某发生肢体冲突和拉扯行为,也没有证据证明杨某对段某某进行过呵斥或有其他不当行为。段某某自身患有心脏疾病,未能控制自身情绪,发作心脏疾病不幸死亡。两者虽然时间上是先后发生,但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不利于鼓励公民自觉制止不当吸烟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二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田某某的诉讼请求。

问题:用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有关知识,说明二审改判的意义。(8分)

从试题材料选取的角度看,这道题中卡片二是现实生活中权威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鉴于时下众多的媒介工具和渠道,选取的材料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热点和思维认识水平。这样的材料与法治理论的相互结合,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对法治理论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分析后也会加深他们对国家法治制度的认知程度,增强法治权威的认同感。

从试题情境问题的设计角度看,2018年的试题着力构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在第(1)问以形式简单的填空题考查法律常识(“知识”层面)的基础上,第(2)问则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生活经验,从法律的保护作用、公正司法、用法治思维与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等角度谈二审改判的意义,从而体会到国家的治理、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最有力的解决手段始终是法治,进而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崇尚法治,养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观念与行为习惯,屬于“能力”层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设计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环环相扣、思维层层深入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在法治理论认知到法治思维能力形成,到深层情感凝聚、核心素养培育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 基于法治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简略的分析,总结反思,本人对今后的课堂教学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下面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三个方面谈谈培育学生法治素养有效教学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强化教学目标,体现素养导向

行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应该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而进行。同时,必须明确,基于法治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绝非单纯的复述背诵法治知识的教学,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与能力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一体化,力求使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比如在八年级下册《坚持依宪治国》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和陈述为:

目标1: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自信和认同。

目标2:通过结合案例分析,查看宪法条文、关注宪法修改等,增强法治意识。

目标3:通过分析材料,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和进行反思,形成批评性思维。

目标4:明确宪法的地位,体会宪法的完善和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

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好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整个教学设计与归宿是超越知识教学,指向价值教育,体现素养导向。

(二)深化教学内容,科学系统建构

1. 深挖教材资源,钻研法治理论,巧建知识结构

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都突出了法治教育。因此,基于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认真研读、深入挖掘新教材中的法理知识。深入挖掘并不是盲目加深拓展,而是更需要教师将教材中跨章节、跨年级的零散的法治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整理,整理出来的核心法律概念、主干知识和重要法律条文的内涵必须讲清讲透,绝不能含糊其词。比如:九年级复习《全面依法治国》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从不同的主体角度构建“法治中国建设”系统化的法理知识结构,构建的知识框架如图所示:

着重培育法治素养的复习课,形成质量关键看基础,强调基础不是简单重复的记忆和训练,而应该要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强化对基本结论、基本观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先构建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再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让解题思路清晰全面。

2.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个体经验,优选教学素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课程。深入分析2018年广州中考政治试题,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来设计问题。比如:宪法修正案是当年试题的突出反映,第16题至第18题都以此为背景命制试题。试题的选材也大都贴近学生的个体经验和思想实际,用学生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国家大事。因此,在法治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优选教学素材,绝不能脱离时政热点、现实生活对教材内容机械化灌输。为此,学生不能只停留在热点的浅层探知,更要引导学生探究热点与知识的深度融合,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针对《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系列素材,教师进行了选取和分析,形成了关于《英雄烈士保护法》系统化知识结构(见下图),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法治热点,融通学科知识,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无论是取得的成绩还是暴露的问题,都是教学过程的反映。基于问题,基于情境、基于知识,提升能力等综合优化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法治素养培育的法治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探究,需要教师倡导真实现象和问题解决的课堂,重视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公平正义的价值”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了《别打着正义的幌子违法——网络“替人出头”暴力视频公号大量下架》的法治情境,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形成思维动态(见下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真实现象的前因后果和整体面目,在这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才更具综合性、针对性和逻辑性。

四、 结语

以法治素养为价值追求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每一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认真钻研、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師要革新自我的教学理念,提升个人的法治素养,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准确理解考试改革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的基本内容落实课堂、落实学生,着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R].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261-283.

[2]张海燕.从高考试题看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2):80-83.

作者简介:

江艳玲,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增城区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