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项目设计程序为导向的工业设计实训室建设研究

2020-11-30 09:14陆洲余健
工业设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训室建设项目课程工业设计

陆洲 余健

关键词:创新;项目课程;设计程序;工业设计;实训室建设

1 工业设计实训室现状

1.1 教学内容单一且缺乏创新设计流程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大多偏向于模型制作、逆向技术。实训室仅配备产品实物模型制作环节。学生进入实训室是只为完成规定模型制作任务。缺少完整创新设计流程的“概念设计—草图—制定—模型制作”的完成流程,很难起到“设计”“创新”“概念筛选”等设计思维教学作用,而是单一的“模型制作任务”“设备操作训练”等机械式的教学内容。

1.2 教学方式老旧且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设计实践中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对最终设计带来的价值。作业的调研、设计开发前期流程与工作实际需要脱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翻阅”设计流程模版进行背书式设计,或不理解“调研”等前期步骤意义何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导致课程过度重视学生技能点,将软件掌握程度作为标杆,三维软件建模、平面表现等理论技法作为主体。学生也以做出炫酷效果图作为比较标准[1]。“讲授+ 软件能力”的理论教学,仅依靠课程任务为载体,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操作训练,缺少实际项目设计教学,导致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适应力较差、创新意识较弱,难以面对未来的挑战[2]。

1.3 实训室功能单一且缺乏与课程匹配的器械与材料

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其发展时间与学科的广泛性,院校会结合本校优势来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与侧重点,多为艺术类或机械类。而目前存在的矛盾是,建立机械模型实训室仅满足部分机械相关课程需要,与其他机械类专业实训室利用率相去甚远;若建立艺术设计类实训室则缺少机械模型器械。非工业设计优势专业的院校在实训室建设上,能难为其建设多个满足教学需求的不同功能实训室,导致实训室功能单一。此外,实训室建设中“模板式”地器械购置和材料购买,不切合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项目制作的实际情况。课程项目缺乏匹配器械,只能根据实训室里已有设备与材料进行制作,导致实训项目只能“将就式”进行,缺乏匹配不同专业课程项目的实训器械与材料。

2 以创新项目设计程序为导向的工业设计实训室建设意义

2.1 设计流程实体化以深化学生自主记忆

将设计程序流程步骤对应到工业设计实训室的不同设备与器械中,根据器械类别划分功能分区。通过实训室的功能区块设计能间接引导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规范的设计思维流程。创新项目设计程序实训室进行设计程序的功能区块划分,实现“工作室”+“工坊”的结合,将原先“虚拟”的流程理论“实体化”到实训室,引导学生在特定功能区进行目前项目所在阶段的作业,间接形成规范的设计思维。

2.2 创意思维实训化以激发学生发散探索

创新思维培养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程序流程的“实体化”,给项目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规范性。以“项目”为课程主体,设计创新为主要目标,辅以关联知识内容教学与导师引导[3]。教学侧重将从主动讲授方案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专业群项目共享等方式,结合小组团队作业进行内部“岗位分工”的形式,模拟设计团队实战项目情景。在项目进行中,学生团队将面临方案筛选、重新调研、分工进度不协调、设计矛盾等实战性问题。这些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环境,教师辅助引导团队进行思维发散,激发创造性思维方式地产生。使学生自主地感受到自己经历的即“创新发散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教学目的。

3 以创新项目设计程序为导向的工业设计实训室建设途径

3.1 项目主体式教学与课程指向型设备配置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基础上,加入自主创新的项目实战。通过校企合作,专业群项目共享或项目借鉴,引入实际的或者模拟性的项目,按创新项目设计程序的流程团队作业自主进行产品开发,教学导师与企业导师在项目进行中辅以相关知识的教学与思维引导[4]。以项目设计为主体,穿插理论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寻求方法—导师引导—解决方案”主动式学习的过程,在探索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设备材料配置方面,如以下高校工业设计部分核心课程:《设计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人机工程学》、《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专题设计》、《设计实践与合作创新》。对应每个课程项目的需要,配置相应器械与材料,达到“艺术类”“机械类”“项目设计类”均满足的实训体系。构成以“创意—实践—体验—分析—应用—产品产出”的课程项目设计教学流程。

3.2 引入功能分区概念并深化设计程序流程

将实训室空间进行功能划分区,以满足项目设计程序“工作室”+“模型室”的需求,达到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艺术类”+“机械类”实训室的利用要求,解決专业实训室建设经费有限的问题。各分区的功能以产品项目设计程序的步骤来划分,实现在设计项目中,处于哪个设计阶段,就在对应的功能分区进行作业,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设计程序流程。以前期调研为核心的设计阶段的功能分区,同样满足“工作室”“艺术类”实训的功能需要;以建模和实物模型制作为核心的功能分区满足“模型室”“机械类”实训的功能需要。

实训室具体功能分区设计将会分为:调研讨论区、设计开发区、产品制造区、展板展示区、收纳储存区5 个部分:

1) 调研讨论区建设。设计项目一般分团队小组进行,项目前期的构建过程在这里进行。比如创新设计核心的两个部分“思维导图(Mid mapping)、头脑风暴(Brain storm)”等设想、讨论过程可以在这里进行。此区域将配置移动白板(绘制设计概念,粘贴头脑风暴创意便签),活动桌椅(便于各个团队小组分开讨论)、电脑投屏系统(共享网络资源,项目答辩演讲)。

2) 设计开发区建设。设计开发区是设计学生进行调研(Research)、概念设计(Concept)、草图绘制(Sketch)、方案筛选(Selection)、3D 建模(CAD Modeling)等设计步骤的区域。以上围绕调研的步骤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设计论文中的主体,因此在实训室中单独配置了这个区域。

3) 产品制造区建设。产品制作区与传机械类实训室的配置大致相同,但是传统实训室提供常用机床、逆向设备,课程项目制作的产品只能根据实训室已有材料与器械来做。创新设计实训室将以项目课程为导向,依据项目配套相应的设备与材料。产品实物模型最终的制作步骤将在这里进行。

4) 展板展示区建设。设计作品最终要求学生制作A1 大小的产品设计展板,将项目过程的从调研、草图、3D 渲染图、功能说明等整个过程展示在设计展板上,配合答辩演讲。学生的作品展板将在这个区域,供学生交流。

5) 收纳储存区建设。此区域存放管理机械设备(打磨机、开榫器械、锉刀、烘箱等),耗材,个人物品等。

3.3 作业成果评判标准转变与激发创新思维设计

在上述现状中分析到,软件技能水平被放在设计类专业的能力评判标准上而非产品设计思路与创新方向。而设计类专业最关键的创新思维教学比重降低。因此,实训教学改革中将学生作业的成果评判标准进行转变,前期调研与概念草图思路(即使没被选入最终方案),产品创新价值与方向都需要作为评分的重要标准。

实际项目的作业成果,由企业、教学导师双师评定。学生作业成果的评定从创新、设计过程、实用价值、成品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企业导师在对产品的社会性、实用性、功能性、技术掌握等进行评分,教学导师对前瞻性、创新性、艺术性、设计流程方面进行评分[5]。实现学生设计程序流程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激发。

3.4 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进行校企合作

实训室建设配套设施以创新设计和核心课程为导向。核心课程的专题项目会结合本地区产业的特点与企业展开合作。实际实施总结为以下四点:(1) 邀请企业的资深设计师来实训室给学生进行设计课程与示范;(2) 实训室可以为合作企业制定模型方案,完善产品细节;(3) 发挥学生高职教育的优势,帮助合作企业共同推进产品设计进程,同时学生对于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得到系统的学习;(4) 利用好企业或社會优势对学生实践性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校园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实习、工作就业方面的对接与适应性。

4 结语

工业设计作为相对年轻的专业,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反思与改革。在国家双高与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应主动去思考并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学习借鉴国内外工业设计教学领域优秀的方法与理念,应用到专业的建设中。将项目导向、创新思维、设计程序养成作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实现模块化、功能分区实训室建设是团队对专业探索所进行的尝试,同时也为各高校提供交流与参考。

猜你喜欢
实训室建设项目课程工业设计
关于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的探讨
浅析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翻转课堂模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