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纲 朱丽玲
秋日,走进黎川县熊村镇贫困户付春华的易地搬迁安置房内,只见房间里窗明几净、家电齐全,客厅里悬挂着的脱贫之星奖章和档案尤为显眼,50平方米的空间被装饰得简单实用。“都是托党和政府的福,没有大家的帮助,也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啦!”刚落座,付春华就打开了话匣子,言语中感恩有加。目前,在熊村镇易地搬迁安置点,住着各个村搬迁下来的75户贫困户。安置点的广场上安装了照明灯,在平时,村民们会在晚饭后出来跳广场舞、打球,热闹非凡。
付春华家中就他自己和妻子两个人。以往,他们就住在由破茅屋简单构成的一间屋子里,厨房是户外搭建的一个“临时灶台”,收入的来源主要靠十几亩地。平时,付春华负责打理庄稼,其妻子则负责照顾家庭,生活过得很是拮据。靠天吃饭,是需要劳动力的。不幸的是,在2014年,付春华患上胃病,顿时让家里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为治好伤病,付春华在卧病在床的一年时间里,用了十几万元,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但也就是在这穷困潦倒、寸步难行的一年,付春华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两口子有了新的希望。
2015年,有了医保、低保的支撑,付春华看病的费用减少了许多,但没有收入的日子还是很难继续。为了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付春华,其妻子每天家里、医院两地跑,非常劳累。后来,付春华接受了手术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到了当年年底,经过一些康复训练,他就彻底痊愈了。回到家中后,产业、医疗等方面的扶贫政策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改善,但住在交通闭塞偏僻的山区,仍让他觉得脱贫渺茫。
正当付春华一筹莫展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来了。2017年,是“幸福来敲门”的一年。付春华两口子搬进了安置小區,痊愈的身体也让他成了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同年,他们一家就成功脱了贫。那年,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回老家地里照看农田和种植的蔬菜,再抽空把成熟的稻谷拉到镇上销售。白天,付春华则在时不时地在镇里打些零工。随着时令不同,镇上所需要的工种也不同,有瓦匠、木工、扎烟小工、也有搬运工。做久了,付春华甚至能在不同的时令接到不同老板的电话,让他带一批临时工前去赶工,一月下来,也有近3000元的收入。付春华妻子则在镇里干部的介绍下,在距家不到200米的扶贫工厂工作,计件收入,每月都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就这样,田里有谷,地里有菜,打零工的时候老板管饭,一天下来,基本没有花销的付春华一家慢慢有了积蓄。在2018年年前,付春华一家还清了所有债务,过了一个“无债一身轻”的新年。
2018年,付春林还当上了镇里的护林员,一年又增加了一万多的收入。平日里,不巡山、不干活的时候,付春林就在自己家门口种些多肉、花草,既美化环境又愉悦了心情,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做梦都没想到有了一套新房,搬进了新家,有了正常的工作,也有了新生活,期待年年有余。”付春华开心地说。
作者简介:吴维纲,黎川县扶贫办;朱丽玲,黎川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