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资源 指向素养提升
——小学数学“你知道吗”的深度阅读策略

2020-11-30 12:10杨熠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数学方法竖式笔画

□杨熠

随着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当前对数学阅读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能从实践层面提出较好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建议还不多见。而且还有较多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数学阅读就是阅读绘本、数学故事等课外材料。实际上,数学教材是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首选材料,课堂是开展数学阅读的主阵地。教师要抓住这一主阵地,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跳出以浏览内容、了解知识为主的浅层阅读方式,展开深度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了五十多处“你知道吗”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数学文化史、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数学知识等,是非常好的数学阅读材料。对于不同的数学材料需要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带领学生对“你知道吗”的内容进行深度阅读。

一、深度补充,理性思考

“你知道吗”中的数学文化史内容往往比较简略,在内容选择上整体视野狭窄,偏重于古代和中国的数学成果。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让学生简单阅读,学生从字面中所能获取的信息极为有限,且难以建立对数学文化史的系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有选择地补充阅读内容,展开东西方数学史对比,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图1-1

图1-2

图1-3

如“阿拉伯数字”(四年级上册第17页,见图1-1),教材用4幅图进行介绍,简单阅读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阿拉伯数字为什么会成为通用数字。教师可以补充介绍在一定范围内仍在使用的罗马数字(见图1-2)和中国汉字数字(见图1-3),以非连续文本形式出示,再用不同类型的数字表示“2019”,无须教师过多评述,学生在对比中能自主地体会到罗马数字和中国汉字具有艺术美,在某些特定场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而阿拉伯数字更能体现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简洁易学,具有较高通用性,所以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再如圆周率(六年级上册第63页)、几何原本(五年级下册第22页)等。教师可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和外国数学思维的差异,理性思考我国近现代数学成就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此在对比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建构对数学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二、深度拓展,感悟文化

“你知道吗”编排了众多关于数学方法的内容。这些数学方法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且和现在的方法有着紧密联系。数学阅读不能停留在文本表面,教师要带领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能动的信息加工,拓展阅读材料的意义,加深对数学方法的理解,感受这些数学方法的文化光芒。

如“格子乘法”(四年级上册第48页,见图2-1),这是古意大利人计算两数相乘的方法。把图逆时针旋转45°,对比“格子乘法”与乘法竖式(见图2-2),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既加深对“格子乘法”的理解,又加深对乘法竖式的理解。接着介绍古印度的画线法(见图2-3)和中国的铺地锦(源于格子算法),沟通三者和乘法竖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知道现行竖式的演变历史,体会到看似简单的乘法竖式书写方法,是古人花费千百年时间才逐渐摸索出来的,并且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尽管最初想法有差异,最后却都殊途同归,体现了数学的魅力。

图2-1

图2-2

图2-3

再如“分数表示法”(三年级上册第99页)、“九章算术方田章”(五年级上册第93页)、“约分术”(五年级下册第67页)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把古人的方法和现在的方法进行对比,发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包含着相同的意义。从而拓展阅读文本的意义,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浅层阅读,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变迁的过程,增进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三、深度应用,升华认知

数学阅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的意识,感受数学的作用,升华对数学的认知。对于“你知道吗”里的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学生只有应用过才能感受其价值。

如“黄金比”(六年级上册第51页),教材仅介绍了“黄金比”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究。

(1)出示一些建筑物的图片,探究哪些建筑应用了黄金比。

(2)当人体下半身和全身高度比达到黄金比时,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李阿姨身高165cm,下半身长99cm,穿多高的高跟鞋可以达到黄金比的效果?

(3)探究:书本上介绍了五角星里的黄金比,你能画出一个规范的五角星吗?

(4)任意写两个一位数(从小到大排列),把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第三个数,如此一直写下去,计算前后两个数的比,有什么发现?(比值越来越接近0.618)

(5)了解“黄金比”在艺术、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探究名画“蒙娜丽莎”中的黄金比。

探究之后,学生加深了对“黄金比”的认识,0.618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数字,而是在各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的知识。学生在探究中被奇妙的数学知识所吸引,课后能主动查找资料,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从而让数学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再如“七巧板”(三年级上册第40页)、“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四年级上册第72页)等,如果只是一看而过,学生并不会有多少收获。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后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深度探究,感受思想

只有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探究,学生才能将具体的知识方法升华为数学的思想方法。“你知道吗”里的一些数学知识是很好的数学拓展材料,教师要挖掘阅读材料的数学价值,对材料中各种不同的表征方式进行数学转换,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

如“七桥问题”(六年级下册第104页),欧拉通过数学建模把“七桥问题”转化为“一笔画问题”,但教材上却没有介绍欧拉是如何转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就需要教师介入,带领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再通过数学符号进行表征,探究“一笔画”在数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建模”思想。

(1)出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

(2)思考:欧拉是怎样把七桥问题进行转化的?他分别用什么代表桥、岛屿、陆地?在学生探究、交流后,教师介绍欧拉通过几何直观分析问题、利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功用。

(3)得出图形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描画,学生发现不可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走完七座桥并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4)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汉字如“一、口、日、中、田”入手,探究哪些字是可以一笔画成的,哪些字是不可能一笔画成的,从中发现规律,得出能一笔画成的图形的特征。

(5)应用:利用一笔画知识设计能(或不能)一笔画成的图案。

再如在“出入相补法”(五年级上册第97页)中渗透转化思想、在“完全数”(五年级下册第8页)中进行假设、推理等,让学生深度探究,发现未知,在数学阅读中培养数学思维,感受数学思想。

数学阅读不读写作方法,但要读出数学方法;不读思想感情,但要读出数学思想。教师通过相关材料对比阅读、沟通古今数学方法异同、引导实践应用、开展深入探究等措施,带领学生对“你知道吗”进行深度阅读,帮助学生在拓宽学科视野、加深知识理解、体会数学作用、感受数学思想的同时,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提升数学阅读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方法竖式笔画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找不同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