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00)
建设工程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工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加快我国的各种工程建设,在大专院校中成立了建设工程的相关专业,同时也专门开设了一大批以建设工程为主的大专院校,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化人才。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设工程取得了全新的进展,不仅开设了大批的建设工程项目,同时也拓展了建设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工作。在建设工程的专业教学中,课程内容逐渐完善,教学水平也逐渐提高。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的建设工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不断加强。建设工程法规作为建设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应该通过分析和了解当下的互联网环境特点,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来增加课程教学水平,提高专业课程的建设。
在高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内容主要是基础概念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强化理解和记忆来实现教学目的。而这样的课程教学,教师往往会采取比较单一性的教学形式,通过简单的概念叙述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有效提升学习的兴趣。在当下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校学生接触网络信息十分便捷,也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进行娱乐和学习,网络环境的视听效果也相对较强,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若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单纯地采用机械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逐渐降低。长期下去,学生会对课堂教学失去足够的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课程的发展。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是以建筑法为主线,论述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材的编写主要是对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条款和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这些法律条文看似是简单的概念堆积,但是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涉及知识领域广。在《建设工程法规》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注意到法规内涵性,只是注重对法规条文的生硬的记忆,在教学中也不会结合各种案例进行讲解,而是单纯地进行法规条文讲解。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高等教育中的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中的方法十分类似,尽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考试答题能力,但是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而且学生也不会产生更加深层次的记忆能力,在考试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起不到专业教学的效果。
高等院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教学考核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而且考试内容多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还会对学生专业建设法规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建设法规的学习方法就是机械记忆。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违背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初衷,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没有积极的作用。
在高校的《建设工程法规》的教学中,理论知识脱离实践内容的情况十分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校《建设工程法规》的相关教师缺乏实践的工作经验,没有实际参与到工程建设的相关法规流程中,因此对于建设工程法规的实际使用规范缺乏了解;二是《高校建设工程》法规的教材中比较侧重理论教学,若是没有教师深度详细的解释,则需要学生自身去理解和记忆。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明显的劣势。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高校的学生在整个求学阶段,都处在先进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其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此在建设工程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学生学习形式,这也是《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为高校的教学形式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目前来看,网络技术对高校的学生学习及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高校的实际教学应用中,相对较为滞后。在高校的建设工程法规教学上,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这也是导致教学形式单一的原因。在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的环境下,许多互联网科技企业也面向高等教育领域开发了众多应用软件和系统,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高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中,教学形式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形式有待创新开发,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主要力量。目前有些院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开设时间较短,该领域的专业教师人才不足,不仅影响了教学工作,同时也使得课程改革的效果不佳。尤其是互联网的环境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教学工作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足,使得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中应用不足,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改革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改革中,提升教师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是重要的一环。
现代化的建设工程管理,除了在工程技术上的提高之外,在行业法律及规范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我国早期的工程建设中,过于追求快速发展建设,忽视了工程质量及相关的管理规定。长期以来,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的建设工程法规不够健全。而且在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的法规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形成普遍违法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导致了建设行业发展不平衡,与快速的工程项目建设不相符,同时也出现了众多质量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了公共安全。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建设下,各种信息公开透明。在工程建设中,各项法规措施也逐步完善。目前,相对于建设工程管理来说,建设法规已经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行业人士职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建设工程法规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具体化,成为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行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当下高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信息对教学发展改革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加强对现代化建设工程人才的培养。
在高校的建设工程相关专业教学中,包括法规在内的其他工程技术及管理课程,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三个方面来进行。一要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保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动力,使教师能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和提高《建设工程法规》的教学质量。二是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和能力。在互联网逐渐普及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有必要掌握最基本的互联网和计算机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三是加强教师的综合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工程是一项应用型专业课程,建设工程法规要在实际应用中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高校的教学要以实际应用为主,加强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能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另外,要加大对社会先进技术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具有长期行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建设“双师型”的师资团队,加大对《建设工程法规》的教学与课程改革能力。
信息化技术在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已经十分普及,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早期的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在高校教学中十分普及,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辅助设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在高等院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特性,搜寻与建设工程法规相关的教学案例,参照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另外,网络教学的发展,也为高校的远程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微课”的形式,逐渐在高等教育内兴起。“微课”是采用短视频课件的形式,由专业教师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来进行视频录制,然后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学生通过在公共网络平台上观看来达到教学效果。对《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来说,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录制视频课程,为了达到良好的学生理解效果,可以在视频中加入文字和相关的符号。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网络视频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新颖独特,而且不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来进行观看。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精力来录制视频,同时还要具有视频、音频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能够通过视频的制作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理论的内容要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大部分高校的建设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都是工程建设单位,从事具体的施工管理及相关技术行业。尽管建设工程的法规问题涉及不深,但是在其岗位晋升和职业资格的考试中都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改革中,要以“应用能力”基本要求来探索改革的效果。在教学内容上,要将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以生动鲜明的工程案例来达到法规条文的讲解和记忆。另外,建设工程法规不仅是专业学习的课程,还是工程建设从业者资格证书考试的一项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行业中涉及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筑师等,“建设法规”均为必考科目。由此可见建设法规课程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在日常的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中,要依托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考核情况,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能力。目前来看,高校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大多都是考查课程,期末考试的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法规条文就能够通过最终的期末考试。基于这样的考核要求,大多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够热心,往往都是在考试前几天进行突击复习,导致学习的效果不佳,没有起到理解记忆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改革中,要对考核的方式和标准进行调整,制定科学规范化的课程考核要求。除了期末的综合考核之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节点来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知识点的牢固性和知识体系的统一性。将日常的考核内容与期末的综合考核按比例进行计算,来确定学生的最终分数。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入各种知识竞赛或者问答活动,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将知识竞赛和问答的成绩也计入最终的考核项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实现综合性考核学生课堂学习掌握程度的目的。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社会对人才需求也有了新的转变。建设工程专业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建设工程法规内容作为高校建设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应该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才能符合当下的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