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简·奥斯汀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自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于1811年出版后,简·奥斯汀在文坛声名鹊起,随后接连出版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等一系列作品。这六部小说都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作,不仅因为它们出自女作家之手,更主要的是她用细腻的笔触围绕书中的女性展开故事,并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细腻的婚恋故事,并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女性人物角色,例如聪明机智、充满活力的伊丽莎白,漂亮大方、内敛沉静的简。然而,与这些光彩四射的年轻女性相比,奥斯汀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同样值得关注。这些中老年女性人物虽然已不再青春美貌,不再是社交场的焦点人物,但她们同样各有魅力,引人关注,是奥斯汀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不稳定外倾型性格的贝内特太太并不是一位理想化的母亲,对女儿们的关爱随着婚事可能性而变化;作为一个妻子,她头脑愚笨,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贝内特先生之间的关系。稳定外倾型性格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人骄傲,且十分爱管闲事;但作为母亲,她也是对自己唯一的女儿既疼爱又伤心。通过这两个人物,简·奥斯汀披露了当时代英国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驳斥了金钱至上的婚姻观。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的特质理论,贝内特太太属于不稳定外倾型性格。这类性格的人一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变而又敏感不安,有时会充满攻击性。而这从作者一开始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这位太太的脑子就不那么难捉摸了。她是个智力贫乏、喜怒无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称心的时候,就自以为神经架不住。”[1]5
贝内特太太拥有的第一重身份是母亲。也许在上文的描述下,许多读者会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像传统文学中头顶神圣光环的母亲形象,这位母亲具有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缺点。书中作者对她的赞赏很少,甚至有时是带着明显的轻贬的意味。她智力贫乏,心胸狭窄,如何把五个女儿都嫁出去而且嫁一个好人家是她日常最关心的话题,因为一旦贝内特先生逝世后,没有财产继承权的贝内特太太以及五个女儿极有可能失去现在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被扫地出门。书中贝内特太太对每个女儿的喜爱或者关心也是有条件的,谁能嫁给一位年轻多金的单身汉,谁就能获得贝内特太太的疼爱。“她只认得的是钱和钱所带来的物质利益,根本不知道人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感情上或心智上)也需要照顾”[2]。当伊丽莎白断然拒绝柯林斯先生的求婚时,她势力地劝说伊丽莎白嫁给科林斯先生,担心如果拒绝了柯林斯先生,这位远亲会不会在贝内特先生死后恼羞成怒地把他们赶出去;当丽迪雅和威克汉姆私奔给家人蒙羞后她的反应是:“她只要听说女儿(丽迪雅)即将结婚她就心满意足了。她并没有因为女儿得不到幸福而感到不安,也没有想起她行为不端而觉得丢脸”[1]354。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贝内特太太被一桩好的婚事所带来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失去了一颗慈母之心,被金钱主宰了她的人生。
贝内特太太除了母亲的身份,她还身兼妻子一职。作为妻子,她的性格、爱好跟贝内特先生毫无共同之处。早年年轻风流的贝内特先生与青春美貌的贝内特太太也曾情爱温柔过,正是贪图贝内特太太的绮丽姿容,贝内特先生才选择了她作为自己的妻子。但婚后不久,贝内特太太就打破了他的幻想,打碎了他对幸福婚姻生活的期望,两人之间的夫妻关系逐渐变得如死水一般。正如书中所说:“父亲因为贪恋青春美貌通常赋予的表面上的善气迎人,因而娶了一个精力贫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致使结婚不久,便终结了对她的一片真情,夫妇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早已荡然无存;他对家庭幸福的期待,已化为泡影。”[1]278可以说贝内特夫妻二人的婚姻关系已经绕进死胡同,并且没有好转的趋向,但头脑愚钝的贝内特太太仍然毫无所觉。她积二三十年之经验,还是摸不透贝内特先生的性格,并把贝内特先生的行为归结于性格的古怪,而不想办法改善二人之间日益僵化的夫妻关系。
透过不稳定外倾型的贝内特太太的性格特点和生存状态,奥斯汀展现了女性在当时代生存的窘境并使人深思在这背后的社会根源。头脑愚笨的贝内特太太能够吸引到颇有头脑的贝内特先生并且能够让贝内特先生心甘情愿地和她缔结婚姻,这说明她在年轻时也是受过淑女教育,并且受到了社交界各位年轻未婚男子的认可。而造成贝内特太太在婚后的糟糕表现的原因不仅与她自身素质低下有关,也与当时英国社会对女性的压抑有关。在当时代的英国,女性的地位极其低微,汉内·莫尔甚至认为“妇女不善于像男性那样归纳概括他们的思想,她们的头脑也不具备像男人们那样理解重大问题的能力”[3],可以说“妇女们再没有比在十八世纪不受尊重的了。”[4]18—19世纪的英国,女性所能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女仆和女工这些被中产阶级妇女认为不体面的下层妇女职业”[5]16,而长子继承权又剥夺了她们的经济来源,那么剩下的一条路就是一段好的婚姻。而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贝内特太太在婚后对女儿们的疼爱是有条件的,并且随着婚事的可能性而变化。并且在当时,年轻的未婚女子学习才艺也是服务于求偶的目的,给自己的婚姻增加筹码。她们学习唱歌、跳舞、缝纫等才艺,并且接受社交礼仪规范的教育,以求钓到一个金龟婿。但由于长期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状态,婚后妇女们会有一种解放了的想法,自然那些带有功利性目的的淑女教育就不再需要时刻遵守,她们也渐渐回到最开始未进入社交界的状态。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代的男性是走进了当初自己为自己挖的陷阱,就像贝内特先生。
再者,“1825年后,不识字的人比识字的人结婚更早,尤其是不识字的妇女。”[5]21正如书中不稳定外倾型的贝内特太太,婚后沦为生育工具的妇女变得没有自我,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又不尽如人意,她们的精神世界空虚,渐渐变得更加无知和庸俗。而当时代女性生活悲剧的根源正是当时男性至上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女性逐渐丧失发声的权利,沦为男性的附属。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的特质理论,凯瑟琳·德布尔夫人属于稳定外倾型性格。与不稳定外倾型的贝内特太太相比,凯瑟琳·德布尔夫人虽然同为外倾型性格,但性格较为稳定。这类性格的人通常开朗、善交际、健谈以及具有领导力。
小说中凯瑟琳·德布尔夫人的第一次出场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凯瑟琳·德布尔夫人第一次是出现在柯林斯先生给贝内特先生的来信中。之后这位夫人并未露面,但在柯林斯先生与贝内特一家的交谈中频繁出现,并且柯林斯先生以极其虔诚、尊敬的态度多次奉承这位拥有高贵地位与大宗财富的女恩主。例如“他碰上了这样一个女恩主真是幸运,凯瑟琳·德布尔夫人非常照顾他的种种愿望,关心他的舒适,实在难能可贵……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会有凯瑟琳夫人这样好的德行,这样的和蔼可亲和屈尊降贵……他认识的人中,许多人都认为凯瑟琳夫人为人骄傲,可他柯林斯只觉得她和蔼可亲……”[1]78。从柯林斯的奉承中,读者能感受到凯瑟琳夫人扑面而来的贵族气息,以及频频干涉他人的私事的性格特点。她为人十分骄傲,控制欲极强,爱管闲事,经常掺和进他人的生活。譬如她曾跑到柯林斯先生的家里,对他家的各种布置任意指点,“十分赞成他对住宅做出的种种修缮,甚至亲自赐予指示,往楼上的壁橱里添置几个架子。”[1]78
在凯瑟琳夫人邀请柯林斯夫妇和伊丽莎白去罗欣斯做客的宴席后,凯瑟琳夫人稳定外倾性性格中的领导力更是极其鲜明地显露出来。在宴席中,她极其健谈,好与人讨论,爱出风头,同时善于抓住机会掌握话语权,不接受任何与其观点相违背的发言。但是这与她的女儿德布尔小姐相比有不小的反差。德布尔小姐单薄瘦小,面色苍白,满脸病容,虽说不难看,却也不起眼。作为一个母亲,凯瑟琳夫人对于自己唯一的女儿肯定是伤心而又疼爱的。唯一的女儿体弱多病,从小到大都离不开詹金森太太的照料与帮助,就连吃饭时詹金森太太也要时刻观察注意唯恐德布尔小姐有什么不舒服。对一位母亲来说,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最大的愿望,但对于凯瑟琳夫人来说她唯一的女儿脸色苍白而又孱弱,因此她更加尽心尽力为自己的女儿谋划未来。秉承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她耍弄手段,从中牵线,力图将自己女儿和达西先生配成一对。不料达西中意的女人是家室、人脉各项资源都不如德布尔小姐的伊丽莎白,于是她不惜亲自出马去威胁伊丽莎白放弃达西,同时又在达西面前恶语中伤女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的这一行为恰恰促成了这对年轻人的结合,让二人放下了各自的傲慢与偏见,互相倾诉心中的情意。若是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凯瑟琳夫人形象是恶的,她为人高傲,生性跋扈,意图破坏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她的恶是相对的,当企图破坏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时,她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确令人不齿;但作为一个母亲,她的这种行为源于她希望为自己的女儿安排一个好的归宿,为了女儿以后的幸福着想。
通过凯瑟琳夫人,简·奥斯汀驳斥了金钱至上的婚姻观。简·奥斯汀时代的人认为“在谈婚论嫁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金钱与门第,感情排在其次,甚至可以置之不理”[2]294。他们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众所公认的真理,那就是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1]2但是往往这些重视金钱与门第的行为往往伴随的是负面的、不好的后果。凯瑟琳·德布尔夫人在听闻达西与伊丽莎白婚恋的传闻后,气冲冲地上门兴师问罪,最后反而是促成了男女主人公的结合。她对女儿的婚事十分热心,以至于时常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交礼仪的行为。结果不仅使自己颜面尽失,而且给自己的女儿们抹黑,反而成为女儿们婚姻路上的绊脚石。
金钱至上的婚姻观恰恰反映了当时代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与严苛要求。在简·奥斯汀生活的年代,女性没有继承权,经济上无法独立。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年轻女性们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就是找一个如意郎君,缔结一门可靠的婚事。再者,除了拥有财产继承权的长子,同阶层的未婚男子“经过漫长个人奋斗并获得稳定经济来源后,他们已不再年轻,且常在有姿色的女仆或女工中寻找妻子”[6],因此年轻女性们婚恋的压力愈发加大。结婚后,女性又沦为生育的机器,丧失话语权,依附于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当时代的女性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从身体到心灵都饱受伤害,逐渐变得压抑而又扭曲。通过这些中老年女性形象,简·奥斯汀不仅谴责了19世纪金钱至上的婚姻观,而且批判了造成女性长期沉默失语的社会根源即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
简·奥斯汀小说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一系列年轻、充满活力的年轻女性,也体现在一群性格鲜明、充满艺术魅力的中老年女性,例如为人骄傲,爱管闲事但疼爱女儿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愚蠢可笑,整日操心女儿们婚事的贝内特太太。虽然她们具有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缺点,但她们在奥斯汀的笔下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通过这些居于次要地位的中老年女性形象,简·奥斯汀揭示了一系列有关妇女的社会问题,展现了女性在当时地位低下的社会现象,并点破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即父权制社会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