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视角下应用型本科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11-30 10:29曹云野
法制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经济法任课教师应用型

曹云野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旨在切合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解决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经济法》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帮助经济类专业大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创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视角,探讨如何对《经济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探讨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应然目标

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高等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可见,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是我国关于扩大就业的首要就业政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旨在通过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致力于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独特专业优势

《经济法》课程在经济类专业中所具有的专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法》是大部分经济类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

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通过获得各种从业资格证然后通过选拔考试而进入相关经济类行业,是大学生实现直接就业的主要途径。而一大批的从业资格证,比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报关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大部分都要考经济法。

学好经济法,是大学生获得经济类从业资格证的基础。经济法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进入相关经济类行业的基础课。《经济法》课程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直接就业可能性的大小。

(二)《经济法》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1.《经济法》所涵盖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和选择自主创业形式

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必须考虑选择以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创业。《经济法》所涵盖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等教学内容,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不同市场主体在出资、风险承担方面的区别。有限公司的出资方式、股权结构设计、股权转让、公司管理等知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选择和驾驭公司管理。

2.《经济法》所涵盖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参与市场交易

大学生自主创业,离不开市场交易。《经济法》所涵盖的合同法、担保法、证券法、票据法等知识,属于市场行为法的内容,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避免各种交易陷阱,规避法律风险。

3.《经济法》所涵盖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参与企业管理

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公司的管理至关重要。《经济法》所涵盖的会计法、税收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知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进行企业管理,从而合理规避企业管理风险。

可见,《经济法》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修课程,这是其他非经济类专业所不具备的专业优势。

三、《经济法》课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实然状况

(一)教材的选订难以符合经济类专业的需求实际

《经济法》在大约2015年被教育部指定为马工程教材,教育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明令各高校必须使用指定的马工程教材——《经济法学》(张守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但是,该教材主要适用于法学类学术型本科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际,对于没有法学基础的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该教材过于注重纯理论性的研究,很难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求。

(二)马工程教材任课教师需参加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培训后方可上岗教学的要求难以落实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各高等学校对于马工程教材,必须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也就是说,没有参加马工程教材培训,任课教师即不得担任马工程教材教学。笔者于2015年就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经济法学》马工程教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但实际上,各高等学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往往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安排其他教师甚至非法学专业的教师承担《经济法》的教学任务。这一现象是高等学校实际教学管理水平的反映,但如果没有严格的政策约束,这一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杜绝的。

(三)《经济法》的课程归类、学分分布、学时安排很难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经济法》这一课程的归类,有的列为专业核心课,有的列为专业基础课,有的列为专业选修课。不同的课程分类,反应了该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视情况,反应了该校对《经济法》课程在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程度。我们认为,从上述对《经济法》课程重要性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来看,《经济法》作为经济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来划分是必须的。

对于《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一般都是2-3个学分,32-48课时,但因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且经济类专业学生不具备法学基础,32-48课时的教学安排,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任课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对很多知识不能深入讲解。

(四)《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很难符合大学自主创业的实际需求

《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很难实施,原因在于:

其一,教学课时不足,任课教师很难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其二,高校刻板的教学管理模式制约了任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经济类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的角度来讲,带领学生多接触企业工商登记、企业融资、股权设计、税收管理、会计管理、劳动纠纷处理等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高校的教学管理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因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比课堂教学难得多,且风险大,高校又没有额外的经费支持,如果出了安全事故,教师还得面临被追责甚至各种基于职业道德的质疑,所有这些都使得任课教师宁愿选择课堂教学而放弃实践教学。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经济法》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实际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原因无非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高校的领导层对高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认识不够深入。高校的领导层对“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主要停留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层面,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的终极目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认为让学生掌握了技术、技能,就等于实现了就业创业,对“拥有技术技能——就业创业”的实现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一般主要停留在创业教育培训,而且从院长到创业导师,没有一个是懂经济法的,各项工作的实施主要都是做给书记校长看的,至于是不是真的能够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所不问。

其二,就是高校的领导层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法》课程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之所以认识不够,终极的原因还是在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认识不够,对国家《实施意见》、《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领会不够,对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精神认识不够、贯彻不够。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升级办学定位

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角度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应当定位为“培养能够自主创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如果只有技术技能,而不懂如何自主创业,实际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果对此没有足够深入的认识,所有的“应用型”、“创新创业”都将是一句空话。

2.根据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定《经济法》教材

国家教育部对马工程教材的使用和培训,确实曾经明令必须使用《经济法学》(张守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但实施多年以来,教育部对于非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已经不再明令使用该教材。建议此类高校的教务部门与省教育厅联系落实,由任课教师根据经济类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教材。

3.坚决杜绝非法学专业教师任教《经济法》课程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上就是高校对《经济法》课程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法》课程涵盖这么多的特别法和法律知识,根本没学过法学的教师,何以承担这样的教学任务?不要口口声声高喊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背地里却干着对学校和学生严重不负责任的勾当。当然这说到底还是一所高校的真实管理水平问题。

4.改革《经济法》课程体系设置

(1)将《经济法》作为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来开设。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则需要适当增加学分分布和学时安排。从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建议将《经济法》的学分提高到6分,学时安排提高到96学时(作两个学期安排)。惟其如此,该课程的所有重点内容才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讲解。

(2)增加《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大幅增加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即可带领学生熟悉在自主创业各个环节所要碰到的问题,比如企业工商登记、企业融资、股权设计、税收管理、会计管理、劳动纠纷处理等。同时,高校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胆的改革设计,激励任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3)创新《经济法》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教育部将《经济法》指定为马工程教材,体现了该课程肩负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开展《经济法》课程教学,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认真领会和始终践行“事实判断优先于价值判断”的基本法学原理。

《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关系到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宣讲。任课教师要善于通过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和目的。比如,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实际上是降低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进入门槛,降低了注册资本一次性到位的困难,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公司法这一立法目的,实际上就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制度依据,给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我们要告诉学生,理论上,可以1元开办有限责任公司,消除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畏难情绪。

在教学方法上,任课教师要善于通过经典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经济法》课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总之,《经济法》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济类专业教学实践中,对于帮助经济类专业学生就业,尤其是自主创业方面,能够发挥着其他课程难以取代的专业优势。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视角,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结合经济类专业的课程特点,对该课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必将在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经济法任课教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