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元魁
(作者单位 山东省烟台市森林公安局)
野生动物是指在一切生态环境下生存的未被人工驯化变异的动物,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软体动物、鱼类和昆虫等。2020年波及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把野生动物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使野生动物保护进入了一个最严格的时期。那么,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或者说野生动物有什么价值,这里就从种质资源、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种质资源价值是野生动物保存自身生理、生态、形态、遗传特征的价值,是野生动物固有的内在价值。这类价值是动物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价值属性,难以用货币数量来衡量。就野生动物而言,“存在即价值”,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野生动物种质资源的价值。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稀有程度高低体现了数量对价值的影响,是决定野生动物种质资源价值的主要因素。西方经济学家采用狩猎成本作为衡量稀有性价值的指标,越稀有的物种,其狩猎成本越高;就维护生物多样性而言,物种越稀有其灭绝的风险就越高,而任何物种灭绝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巨大变化。因此物种稀有程度越高,其种质资源价值越高。稀有程度可以反映自然环境的变化、食物链的变化、人为干扰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这也是当前国际上将野生动物保护进行分级的原因。
遗传信息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功能的材料、衍生物及其产生的信息资料,是野生动物通过身体结构、生理特征记录物种在历史变迁和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信息内容。遗传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保证生态平衡的重要信息储备。动物从产生那一刻起就要面对优胜劣汰和自然选择,有些动物记录了遥远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有些动物记录了环境适应过程独特的进化结构。这些信息反映了地球环境变化、物种进化和适应过程,体现了野生动物对环境和灾变的适应能力。基于遗传信息的研究,人类在疾病治疗防控、自然风险防范上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野生动物基因组测定、古生物学研究,人们不断揭示生物进化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的秘密。野生动物的存在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延续其他动物的种源,保存动物种质资源的基因是非常重要的。
野生动物繁殖能力、分布范围、种群密度构成了种质资源生产力供给能力的主要内涵。它们依靠这些能力保障自身稳定和发展,承担着自然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稳定的野生动物生产力供给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食物网中的地位是野生动物自然生境下的生态地位。是野生动物内在价值的重要方面。野生动物营养等级、天敌数量、捕食数量越高,说明其占据的资源越多,对生态调控能力越强,价值也就越高。
野生动物对人类经济的价值不言而喻、人尽皆知。
野生动物伴着人类诞生走到今天,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数不尽的物质资源。从起初的食肉,发展为取其皮、毛、血、蛋、奶、骨、角、茸、胆汁、脏器,到深加工后得到的保健食品、中药制品、服装饰物等,再到驯化为家养动物、圈养于动物园、进行经济养殖,其役用、观赏、科学实验、经济利用价值得到了发挥。
特别是野生动物为中国医药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医药最早是从中草药开始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等古代中医药书籍中都有关于一些动物的全部或其某个脏器入药的记载。许多以动物为药的中医处方,载明许多节肢动物都可以整体作为药材,如蜈蚣、蝉、蝎子等,而其他脊椎动物可能是其中的某个器官入药,如鹿角、鹿鞭、虎骨、熊胆等。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生物制品必须以动物为载体,进行疫苗培养与接种试验。同样,许多药物问世也离不开动物毒性和药效试验,这样各种疫苗及药物才能使用于人类,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野生动物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世界上已经围绕野生动物形成了一、二、三产业链条,依托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的产值非常巨大,带动了运输、仓储、零售、保健食品药品、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野生动物巨大的经济价值,人们才对其展开了疯狂的掠夺。
野生动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能量转化、物种控制、改善环境、植物授粉和种子传播的价值。野生动物可显著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效率。例如,植物的枯枝落叶在没有消费者(或分解者)情况下的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分解被生产者(主要指植物)利用。野生动物正是消费者的中坚力量。如果在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中增加一种消费者比如食草动物,在短时间内食草动物就可以将采食的植物枝叶以排泄物残渣形式排出体外,从而加快植物枝叶分解转化速度,提高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循环效率和效益,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
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物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庞大的食物网,动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物种之间相互控制的功能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也会越稳定。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果没有食鼠动物,鼠类就会成灾;没有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就会无限制增多成为灾难。例如,北美草原上曾经由于大规模猎捕狼群,导致黄羊大量繁殖,致使草原衰退、沙漠出现。再如,欧洲人刚到达美洲时,旅鸽是当时北美数量最多的鸟类。约有20亿~50亿只旅鸽,鸽群所到之处遮天蔽日。但由于猎杀和生境破坏,旅鸽于1914年绝灭,人们始料未及的是旅鸽绝灭导致了莱姆病的爆发。原因是莱姆病的爆发与大家鼠的种群爆发有关,大家鼠的种群爆发又与橡子的丰裕数量有关。旅鸽是采食橡树种子的主力军,旅鸽的存在控制了橡子的数量从而制约了大家鼠种群爆发。当旅鸽消失后橡子丰年出现,大家鼠得到充足的食物种群数量剧增,最终导致了莱姆病的大爆发。因新冠病毒成为“网红”的蝙蝠有900多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进化最成功、唯一有飞翔功能的哺乳动物。它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许多农、林及卫生害虫的天敌,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只蝙蝠一夜可捕食3000多只害虫。
野生动物还可以改善环境。在有鼠兔健康种群的地方,约1吨水可以通过鼠兔的洞穴储存,否则这1吨水会随着地表流失。像这类动物,在夏季洪水多的时候,它能把大量的水积存到土壤底下,在旱季的时候,这些水源可以缓缓释放出来。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土龙”的我国特有珍稀动物扬子鳄,它的生活习性就是在湿地里打洞,所以对长江中下游的湿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野生动物是传花授粉和传播种子最重要的媒介。有人计算过,传粉动物对全球作物的价值贡献每年超过540亿美元。可以说如果没有四万余种传粉野生动物存在,人类的吃饭都成问题。
野生动物还是环境安全的监测器。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借助野生动物就能鉴别出来。如果农田里有昆虫、青蛙、螃蟹等,那么食物就可能是安全的。
人类社会进步离不开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在医学、生态学、仿生学、人类学、考古学等许多学科有着重要研究价值。人们通过动物实验,从最常用的小白鼠到与人类遗传基因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探索人类疾病产生的机理和控制方法。
人们通过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寻找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人们研究野生动物身体机能和运动结构,为人类提供最为有效的参照。基于运动生理学和仿生学,人们不断改进现有机械机构、优化产品性能,使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飞机的发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基于蝙蝠进行仿生学研究发明了超声波。超声波不仅广泛用于人体器官疾病的医学诊断,还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萤火虫是一种在暗光下能发光的生物。萤火虫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人们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了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
野生动物经过人们若干年的驯化得到了猪、马、牛、羊、鸡、鸭、鹅等家养的畜禽,并由此产生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遗传育种、生理解剖等许多学科,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经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保护自然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诞生了哺乳动物学、鸟类学、爬行动物学、动物分类学、动物行为学、特种动物养殖学、自然保护区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园学等众多学科,为开展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开始重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的间接价值。据报道,1996年美国人用于狩猎、垂钓、观赏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摄影等与野生动物直接有关的户外活动消费就达101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总产值的10%以上。在非洲东部和南部,野生动物观光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野生动物这种特殊的社会服务功能带动了许多地区第三产业的兴起,直接推动了地区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类文化和动物关系千丝万缕、密不可分,历史上所有的文化无不打上动物的烙印。
恩格斯说人与动物最终分开是因为发明和使用了火。著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火起源的神话》中记载了世界各地上百个火来源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大多数揭示了一个主题,就是70%地区的人们信仰的是鸟类——特别是那只名为鹪鹩的歌喉嘹亮的小鸟——不怕牺牲、从天上盗取火种与人间。无数事例说明,动物在人类的信仰崇拜中具有很高的位置。
世界上,各种各类浩如烟海的文化形式都能找到野生动物的踪迹。在中国,人们的七情六欲,自然的无限风光,社会的千职百业,文学、音乐、舞蹈、杂技、体育、建筑、书法、绘画、摄影、装饰、设计、哲学、民俗、宗教、信仰等等,都借助动物把人们的意志和想象表达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叹为观止。没有野生动物就没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绚丽图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壮美画面,“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的温馨和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恬淡喜悦;就没有《西游记》《孔雀舞》《化蝶》《蛇舞》,“龟”“鹤”延年、“蝠”“鹿”长寿、“鸡”“象”如意、“龙凤呈祥”、“鸳鸯和鸣”等形象寓意;也就没有千奇百怪五彩缤纷乐趣横生的儿童读物、儿童玩具。
野生动物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灿烂多姿。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动物是我们的伙伴,如果真的没有了野生动物也许就没有了人类文化。
据科学家推测,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动物种类大约有150万种。近300年里,人类文明飞速发展,地球上也有300多种动物永远灭绝,且消失的速度越来越快。20世纪有110种哺育动物、139鸟类灭绝,有12250种动物濒临灭绝。在这些被灭绝的动物中,至少有3/4是被人类直接杀灭,另1/4则是由于人类破坏其生存环境造成的。
珍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保护一只鸟,好为子孙伴。只有全人类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好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圈,才能使野生动物持续提供多种多样的价值,人类的明天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