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话杨度

2020-11-30 04:23王树仁
湘潮(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袁世凯李大钊孙中山

★王树仁

1875年1月10日,杨度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瓒,16岁改名为度,字皙子。1931年9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

杨度的一生,充满了自我革新的自觉。他年少时参加科举,连中秀才、举人。他是经史大师王闿运的得意门生,又是留学日本的学界领导;他曾鼓吹君主立宪,参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又投身革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传统学养深厚,佛学独树一帜,是“旷代逸才”,又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学习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纵观杨度充满传奇的一生,可以看到他不断“脱胎换骨”的思想进程,贯穿在为国家、为民族寻找出路的艰苦奋斗过程中。

东渡留学日本

1902年,杨度不顾老师王闿运的劝阻,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速成班,与湖南老乡黄兴成为同学。半年后,杨度回国,奉师命谒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受到张之洞的称赞。1903年,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初取一等第二名,后受一等一名梁士诒牵连,被慈禧太后除名,并受到通缉。杨度避居家乡,娶妻黄华育。不久,杨度再赴日本东京入弘文学院学习。同年秋,杨度与梁启超在横滨相遇。10月,感于“国事伤心不可知”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作《湖南少年歌》,发表于《新民丛报》,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1904年,杨度转入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科,集中研究各国宪政。此时,在日留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保皇派、排满革命派各自宣传自己的主张。杨度主张宪政,不介入两派论争。

1905年,杨度被选为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后又被推举为留美、留日学生维护粤汉铁路代表团总代表。他带头请愿,要求废除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美粤汉铁路借款续约,主张收回路权自办以维护国家主权,发表《粤汉铁路议》。他以总代表的身份回国,根据老师王闿运的对策,提出官绅筹款自办,并拜见张之洞,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不久,清政府将粤汉铁路收回自办。杨度圆满完成任务,声望大增。杨度认为,唯一能使中国富强的道路是实行“君主立宪”。他持此观点在东京和孙中山就中国前途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虽然政见不同,杨度却向孙中山介绍了同样力主革命、思想激进的湖南同乡黄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多次会晤后,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但被他拒绝。杨度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1905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称清国人“放纵卑劣”,引起留日学生群起抗议。杨度以干事长的名义递交抗议书。1906年,杨度为出国考察宪政的熊希龄写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是年,清政府据此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杨度在东京创立《中国新报》月刊,任总编撰,“不谈革命,只言宪政”。他发表了《金铁主义》等文章,宣传君主立宪,主张成立政党,召开国会,实行宪政。

参加“立宪”“复辟”活动

1907年10月,杨度回国。12月,湖南宪政公会成立,身为会长的杨度起草了《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请愿书》,请他的老师王闿运修改后,联络不少湖南名流联名上奏。1908年春,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说他“精通先发,才堪大用”。由此,杨度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袁世凯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极力主张开设民选议院。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此时,朝廷推行“法治”,号召王公大臣都要“学法”。于是,杨度被委任为高级“讲师”,出入颐和园,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常识。1908年年底,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溥仪登基,他的生父载沣成为摄政王。载沣掌权后,立刻解除袁世凯官职,以其有“足疾”为由,赶他回老家河南项城养病。随后不久,杨度来到袁世凯的身边,成为袁世凯的幕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此时,听命于袁世凯的北洋军,成了清政府唯一可依靠的军事力量。载沣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成为内阁总理大臣,独揽军政大权,任命杨度为内阁学部副大臣。杨度认为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实现南北停战。他的理念是通过召开国民议会来实现南北议和。于是,他找到刚出狱的革命党人汪精卫,两人一拍即合,宣布成立“国事共济会”,号召开国会以解决君主、民主政体,避免全国战争之祸。由于得不到南北各方的响应,杨度的努力化为泡影。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胁迫下,溥仪下诏书退位,清王朝终结。在南方,孙中山也履行与袁世凯的约定,请辞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获袁世凯重用。他认定,袁世凯就是他要找的可以实行君主立宪的“君主”,而他就是“帝师”。

1912年秋,黄兴在北京极力邀请他加入国民党,他没有答应。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1915年4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文中说:“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袁世凯看后大加赞许,称之为“至理名言”。并亲自赐匾题字,称他为“旷代逸才”。杨度也仿照前清臣子的做法,给袁世凯上了一道“谢恩折”。同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联名发起的6人被称为“筹安六君子”),策划恢复帝制,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筹安会”的举措,使袁世凯“极为欢悦”。12月11日,杨度以全国代表大会总代表身份撰写了第二次“推戴书”,袁世凯接受“推戴”,正式宣布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洪宪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国上下的唾骂声讨,杨度在家乡被骂为汉奸,好友梁启超称其为“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在全国上下要袁世凯下台的舆论声中,杨度发表通电反对让袁世凯下台,认为让袁世凯下台会招致全国政局混乱,说倡导帝制的不是袁世凯:“君宪有罪,罪在度身。”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复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死后,杨度作挽联一副,挂在袁世凯灵棚中,明是吊唁,实则申辩。此联曰:“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评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7月14日,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发布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缉拿君宪元凶,杨度被列为第一名。

为君主立宪奔走而碰壁的杨度,在通缉声中,只好避难于天津、青岛闭门学佛,在出世、超脱的佛学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过去。10月31日,42岁的黄兴在上海病逝后,杨度撰联挽之,联曰:“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由此可以看出杨度的豁达胸怀和磊磊风度。同年底,杨度的老师王闿运病逝于老家湘潭。杨度生平从乃师习帝王之学、追帝王之霸业,如今皆成梦幻,于是作联悼念恩师,也颇有几分自我解嘲之意。其联曰:“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1917年7月1日,张勋发动复辟丑剧。张勋复辟前,曾邀请杨度参与其事,被他拒绝。杨度通电张勋、康有为:“所可痛者,神圣之君宪主义,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之日。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以此明示丢弃君主立宪幻想,披发入山、学佛参禅的决心。他认为,禅的基本精神就是无我,据此提出“无我主义”的“新佛教论”。

1918年3月,北京政府发出特赦令,将杨度等“均准免于缉究”。4月,杨度返回北京,寓居丰盛胡同本宅。6月,他与薛大可等在京筹备创办《唯一报》,兼营商业。8月,他离京赴沪,联络上海商人筹组地方银行。

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杨度在阅读过李大钊在《新青年》《每周评论》上发表的许多文章后,对李大钊产生了敬慕之情。他目睹帝国主义掠夺和军阀割据混战的现实,开始转向革命救国论,并参与民主革命活动。

1922年,陈炯明叛乱,杨度受孙中山委托,作为特使,通过夏寿田游说曹锟(夏寿田此时是曹锟的秘书),制止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度过政治危机。孙中山说:“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指东京时言)。”1922年八九月间,在上海莫利哀路的孙中山寓所,杨度第一次见到了李大钊。当时李大钊专程去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讨“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中国”等问题。杨度冷静审视全国的军阀混战,头脑清醒了许多。他拒绝直系军阀曹锟邀请,毅然赴上海会晤处在艰难中的孙中山。此后不久,杨度在北京宣武门的胡鄂公家中再次见到了李大钊。李大钊对杨度说:“海上的雾越浓,越需要灯塔指引。你望见那光,就不会迷航了。”杨度说出了“我决定跟你走”的心声,并接受了李大钊交给他的任务,即利用自己与段祺瑞政府上层人物的关系,多了解些政情内幕,以帮助北方党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1923年春,孙中山在上海着手改组国民党,杨度会晤了孙中山。此后,杨度受孙中山的委托,就和平统一护法等问题,奔走于南北各地,劝说北方各派军阀与南方孙中山合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杨度作挽联悼念:“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这副慨叹巨星陨落的挽联,上联表达了对孙中山致力民主革命近40年,愈挫愈奋、百折不回精神的仰慕,下联则对孙中山身故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局面深感忧虑。同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巨大的爱国反帝浪潮,北京许多上层爱国人士也卷进了这个反帝爱国运动之中。这年7月,与杨度交情很深的国民党北京特别支部负责人之一的胡鄂公,同北京学生联合会等10多个团体,联合发起成立了群众组织“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开展反帝爱国活动。杨度参加了这一进步团体,并多次参加反帝示威活动。

1926年春,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聘杨度为总参议。杨度力劝张宗昌要多做好事,并建议他重刻《十三经》。同年冬,杨度由济南返回北京,住在长子杨公庶家,以学佛、论佛和跟从齐白石学画作掩护,继续为革命工作。

1927年1月,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聘杨度为政治讨论委员会专门委员。4月4日,杨度应邀出席熊希龄在北京太平湖饭店为其长女举行的婚礼,意外地从外交界名流汪大燮口中得悉张作霖将搜捕苏俄兵营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计划,当晚即告知国民党北京特别支部书记胡鄂公,并请他转告中共组织(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和李大钊等,叫他们迅速转移。李大钊不幸被铺后,杨度心急如焚,一方面积极设法营救,请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及教育总长的章士钊竭力周旋,希望在地方法院审理,以减轻李大钊的所谓“罪名”;另一方面,他将自己的一笔私人储蓄交给中共地下党作活动经费,并卖掉在北京的住宅“悦庐”,将所得之款悉数交给中共地下党,留下了“毁家纾难”的美谈。杨度在营救活动中,得知北方铁路工人计划劫狱,表示同意。但李大钊得知劫狱计划后,坚决反对:“我个人为革命为党牺牲是光荣而又应当,但已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冒险,应当保存力量不使革命再受损失。”这重若千钧的话语,引领着杨度的思想境界迈向新的高度。后来,杨度看到了从狱中传出来的李大钊在生命最后时刻写的一段话:“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敢计。”革命先烈的鲜血,再一次提高了杨度的思想境界。

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杨度从北京来到上海,以卖字和为人撰写碑文及墓志铭为生,并将所余的钱捐献给以营救被反动派逮捕的革命者或筹款救济他们的亲属为宗旨的社会组织——上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革命互济会”。杨度思想及行动上的进步,为中共上海地下党所看重。

1929年春,中共上海特科负责人陈赓在王绍先陪同下,来到杨度家里,希望杨度能为中国共产党做些工作。杨度当即表示,愿意为中共中央特科收集和提供有用的情报:“为了挽救中国,愿尽一切力量为共产党工作,愿以自己的社会地位、身份、关系,为党贡献情报。”由于杨度的社会地位较高,当时的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聘请他做私人顾问。为此,杜月笙每月发给杨度500元车马费,并将法租界华立路(今上海瑞金二路)155弄31号一栋洋楼公馆供杨度居住,以示敬意。为了便于为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杨度接受了杜月笙的礼遇。

杨度广泛地与上海社会各界人士交往,收集了众多来自国民党高官大员的反共情报或绝密军情,然后通过秘密渠道,及时转送给他在中央特科里的单线联络人潘汉年。1929年秋,经潘汉年介绍,由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周恩来批准,杨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周恩来单线联系。周恩来是杨度晚年最信赖的人。他曾对杨度说:“皙子先生,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

193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筹备出版党的地下报纸《红旗日报》,应潘汉年邀请,杨度题写了报头。同时,杨度还将他的住所作为被追捕的共产党人的紧急避难所。1931年夏,中共中央地下组织遭到敌人严重破坏时,中央特科成员董健吾(杨度的学生)为了躲避敌人搜捕,就曾在杨度家住了几十天,待大搜捕过后才转移出去。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潘汉年随后协助陈云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周恩来指定由在上海文化界从事地下工作的夏衍与杨度单线联系。根据组织规定,夏衍每月与杨度联系一次。杨度曾不止一次把亲笔撰写的国民党内部情况装在用火漆封印的大信封内,由夏衍转给上级党组织。

1931年9月17日,杨度因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弥留之际,他自撰挽联一副,联曰:“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匡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以此总结了自己充满功过毁誉的人生历程。

共产党员身份被公开

197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写的《难忘的记忆》一文,文章回忆了两年前周恩来总理在病危时要秘书去告知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周总理介绍并直接领导他。总理说:请你告诉上海的《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时,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以免湮没无闻。”王冶秋听了以后,一面告诉上海《辞海》编辑部,一面向许多人打听,大都觉得很奇怪,从来没听说过杨度曾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9月6日,著名剧作家夏衍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了《杨度同志二三事》一文,纠正了王冶秋文中的一些不准确的说法,如“杨度同志的入党,不在1926、1927年,而是1929年秋,在李大钊同志牺牲后,他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和章士钊先生奔走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周济遇难者的家属。到上海后,他加入了‘中国互济会’,捐助了一笔可观的经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经人介绍,他申请入党,经周恩来同志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一段,对杨度入党的时间、介绍人都提出了异议。但因当时潘汉年(杨度的入党介绍人)尚未平反,夏文仅用“经人介绍”指代,致使杨度入党介绍人一度成为悬疑。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为潘汉年彻底平反昭雪后,同年11月23日,夏衍的《纪念潘汉年同志》一文在《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提到潘汉年如何带着他去找杨度,他如何成为中共党组织与杨度的单线联系人,以及杨度跟他谈话的一些情况。这显然是第一手资料。正如夏衍所说:“跟他(指杨度)有过工作关系的人,有实事求是的说明事实、表扬他的晚年的责任。”从而使杨度晚年入党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得到进一步确认(需要说明的是:按当时的党章规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有两人介绍,杨度之所以由潘汉年一个人介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这是由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周恩来批准的,属于“特批”——笔者注)。

后出版的《辞海》在杨度辞目中的最后一句写的是:“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党的工作。”同时,还删掉了以前辞目中的“破坏革命”“拥袁窃国”“勾结”等负面定性词语。自此,历史终于恢复了杨度从“筹安六君子”之一质变为中国共产党员的真实形象。

猜你喜欢
袁世凯李大钊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孙中山的绰号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等候袁世凯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